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0

春衫薄(古代架空)——朕心甚累

时间:2020-08-16 06:11:13  作者:朕心甚累
 
 
第57章 
  两厢沉默许久,陈昭看着李濂逐渐湿润的双眼,突然弯起眼眉,轻声说:“可不能哭啊。我的九郎是要当千古圣君的人物,哪能为了我这样的人哭哭啼啼?”
  “没哭,”李濂立刻反驳他,心说什么叫你这样的人?他活了二十多年,也就陈昭一个至交好友。如今陈昭要弃他而去,他即便是哭上一场也是应当。
  陈昭显然不信,叹了一口气说:“我又不是看不见明天早上的太阳了,”他有用前臂碰了碰李濂,揶揄道,“应该不至于这么快吧。”
  等了一会儿,没听到李濂的回答,陈昭又说:“你要真这么快,我也肯定是没问题的,就怕平白让你的武德殿里沾了晦气。”
  李濂知道这是玩笑话当不得真,却也生气他在这事上也能开玩笑。什么叫沾了晦气?都说到这份上了,陈昭竟还只考虑这些微末小事。
  他怕自己说出来的话不合时宜,强忍住心中思绪,只闷声说了一句:“睡了,起来再说。”便草草把被子拉至双肩,闭眼平卧在床上。
  “那看来我是能活过今晚了,”陈昭却对他此刻烦躁的心情恍若未觉,甚至还在火上浇油,“这才多大点事儿?只说了两句又不理我了。”
  听了他这话,李濂终于忍不住了,侧过身背对着陈昭。他紧咬牙关,还是有咯咯声从齿缝中溢出。
  “大军还在南边,至少得秋天才能回朝,”李濂深吸几口气,尽力平复自己的语气对他说,“我也不至于连一时三刻都容不下你。”
  陈昭这才反应过来李濂是生气了,俯下/身,从李濂身后连着被子一起抱住他说,“你别生气,我没想惹你生气的,都怪我太不会说话了。”
  “我还能因为这个怪你?”李濂没忍住,带着埋怨地回问陈昭一句。他与陈昭又不是第一天认识,犯不着为会不会说话生气。
  他索性转过身,双肘撑在陈昭身子两侧,在隔着一层被子把陈昭困在自己身下,问陈昭:“我是谁?”
  陈昭被他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不明白用意为何,只答道:“李慕之,李家九郎。”
  李濂凑近了些,又问:“那李家九郎是你什么人啊?”
  虽然还没有明白李濂的用意,但此时陈昭就算再笨,也知道决不能说出什么亡国仇雠这种话来。他想了想说:“是我至交好友、无二知己。”
  “哦,至交好友,无二知己,”李濂得到答案后嗤笑一声,说,“那你问我什么时候要杀你时,想没想过我是你的知己至交?”
  当然想过了,陈昭心说,要是旁人,我怎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但他从未见过李濂这样具有压迫性的眼神,他想躲却无处可避,只好默不作声地看向李濂的喉结处。
  李濂叹了一口气,说:“你想殉国、想留名声、不想委曲求全苟活于世——这些我都明白,也没理由拦你。可我自己是不想你死的,所以不愿意见你不把自己性命当回事。”
  他说完这句话,便又躺回自己原来的位置。陈昭一边替他整好被子,一边小声说:“但我活着就始终是你的绊脚石,哪天我殉国了,你能少去不少麻烦。我也不愿见你为难。”
  陈昭自认和李濂是好友,自然是也不想看见好友因他而陷入困境。他无意复国,甚至早就想过以身相殉,正好也能让好友不至于被自己拖后腿。
  “你怎么还不明白?”李濂苦笑,对陈昭没了脾气,便拉着他的手说道,“我心里也始终有一块地方是给你的。你不是我的绊脚石,是我心头肉啊。”
  哪有用“心头肉”一词来说朋友的?陈昭想反驳他。
  李濂没等陈昭开口,盯着陈昭的下唇又说:“我要是狠心一些,就叫人把你锁在这寝殿里,不准你寻死也不让你见旁人,每日里只能对着我。”
  直到旁人都忘了陈昭的存在,直到再没有人能拿大义江山去逼迫陈昭。
  “你这听起来也……”陈昭蹙眉,似乎是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评价,就说,“寝殿哪是用来关人的地方?还天天对着你?你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
  然而陈昭仔细一想,觉得真要这样,也不是不能接受。反正他现在在宫外,虽然说是能离开府邸,但无时不刻不被人盯着,跟被囚禁没太大分别。而且他也再没什么想去的地方与相见的人了。
  李濂笑笑:“所以我也不可能真这么干。”
  方才某刻,他被陈昭气狠了竟真的起了这样的念头。但也只是一瞬,理智回笼之后便不敢再想。
  “离秋天满打满算也就半年,”他对着陈昭说道,“万事你都顺着自己的心意就好,最好能稍稍顾及一下我。”
  ——*——
  长孙盛坐在两仪殿外,从平明到现在,看着同年一个个地进殿又离开。
  他抬头望了眼高悬中天的太阳,眼神还没收回来,就听见旁边有人咳了一声来提醒自己。他自然知道禁宫内不该东张西望,只是他们这些人从黎明开始就等在殿外,甚至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难免有些心焦。
  原本他们是站在殿前广场上的,进去四五个人之后,才有内侍将他们带到廊下给铺了张席子,让他们能坐下等圣人召见。但这样一动不动地正襟危坐,比站着也松快不到哪去。
  一直等到左右一人也无时,才有一名内侍唤了他的名字,待他起身略整衣冠,就将他领入殿内。
  长孙盛踏入两仪殿之后,内侍便悄声退出殿外。偌大的殿内,只剩了他与皇帝两人。
  他向前走了几步,便按照被教过的规矩行礼,道:“臣长孙盛,拜见皇帝陛下,陛下万安。”原本臣拜君,尤其是初次拜君,是要三跪九叩的。但他们入宫时,礼部官员却说陛下旨意,此次不算正式朝觐,一拜即可。
  “卿平身,入座吧。”身着常服的帝王端正地坐在上首,对他说道。
  长孙盛小步走向君王对面的坐席。
  “你的诗赋文章朕都看过了,写得不错。”李濂说道,“今日叫你来,是有几个问题要问你。也不用你写下来,想好了直接说就行。”
  长孙盛连忙应下。
  皇帝问的题对他而言并不难,但因是御前奏对,每次长孙盛都要斟酌一会儿才敢开口。他强压下心底的紧张,每次回答地不疾不徐,倒是令李濂对他又高看几分。
  几次问对之后,李濂看了一眼刻漏缓缓说:“时辰差不多了,朕今日就问到这里。”
  长孙盛刚要送一口气,准备告退,就听见座上人说:“卿先别忙着走,朕还要留你一会儿。”
  “别怕,”李濂见他表情凝滞一瞬,心想毕竟还是个少年郎,便寒暄道,“之前温修懿见到你的行卷便对你赞不绝口,朕便想看看是什么样的人物。今日一见,果然是个好儿郎。”
  长孙盛向前一拜,答道:“臣谢陛下夸赞。”
  “旁的不论,”李濂开玩笑似的说起,“这次的探花郎你可是当定了。”
  前朝风气,从进士中选年轻貌美者两人,游宴之日在城中寻花,采摘呈于琼林宴上。长孙盛今年不过十六,在这些人中最是年轻,依照惯例探花郎中必然有他一个。
  长孙盛不知该如何回话,只好又向着李濂行了一礼。
  “卿不用这样拘谨,”李濂看着十分规矩的长孙盛,对他说道,“正事已经谈完了,朕留你下来,就是想说些家常。”
  家常?长孙盛心里一跳,他与皇帝哪有家常可说?
  李濂看他这副模样,不由得问道:“你还记得之前在陵州的事吗?不会已经忘了朕是谁吧?”
  “臣记得的。”长孙盛答道。
  长德初年他二叔获罪下狱,母亲甫一听到风声,就托人暗地里将他与弟妹送至陵州。等到后来二叔便定了夺爵抄家、牵连三族的重罪。
  母亲身上有县主的封爵,不会被问罪。他们兄妹几个,要不是身在陵州怕是也会被长德皇帝牵连发配了。也不清楚后来母亲是如何保全他们这一支的。
  李濂却弯起双眼笑道:“记得还不赶紧叫人?”
  “小舅舅。”长孙盛顺势叫了一句。
  那时候他年纪太小,却也记得李濂待他们十分和善。李沅忙于公务,他们兄妹三人都喜欢跟在李濂身边。因此,当他得知要金殿奏对的时候,心里还有一阵恍惚。
  “好孩子。”李濂将自己手边的银盒推到长孙盛面前,“给你的见面礼。好些年过去了,也不知道你喜欢什么,就随便准了一些。”
  “谢陛下赏赐。”
  长孙盛又想行礼,却被李濂拦住说:“私下里不用这样守礼。”
  “谢谢小舅舅的,”长孙盛点点头,又补了一句,“臣没想到陛下还能记得臣。”
  李濂与他又寒暄几句,到长孙盛离开之前也没能告诉他,其实也就是温乔将他行卷拿来之后,自己才想起还有他这样一个小辈。
 
 
第58章 
  春日风暖,陈昭坐在曲江池畔的草地上。李濂前几日便一直对他提起曲江的芍药牡丹开得正好,说他们可以趁着春光来这里坐坐,既可以在别苑里赏花赏景,又能漫步江边,还能趁着春水碧蓝的时候泛舟江上,正巧别苑里还引了曲江池的水修了一方池塘。
  他对这些事并没多大的兴致,但是耐不住李濂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及,便应了下来。
  隔着幔幛,陈昭隐约看见一匹骏马向自己这处飞奔而来,不由自主地露出一个笑容。待到骏马在离自己十步的距离停下时,他才说出一句:“我还当你出行少不得有个车架呢。”
  “林先生不肯坐马车,我也只好陪着他。”李濂利落地翻身下马,把披风解下顺手递给随侍在旁的宫人,说道,“骑马快些,平日里我自己也不大乐意坐车的。再说马队可比车架威风多了。”
  陈昭被他这番孩子气的言语逗笑了,忍不住说道,“是是是,九郎最威风。”
  李濂挑起锦帐,走至他身侧,随着他一道席地而坐,居高临下地看着面前摆了满盘的点心果子问:“你怎么也没吃点东西?”
  “等着你呢。”陈昭半真半假地仰头笑道。
  李濂挑挑眉,在陈昭身边坐下,掀开盖在果盘上的罩子,拈一起颗娇艳欲滴的樱桃递到陈昭嘴边,等陈昭咽下后才说:“我说你做什么偏要等着我,合着是等我喂你呢。”
  也不知道是不是果子带了酸涩,陈昭一个皱眉,三两下就把核吐了出来。不过眨眼的功夫,又一颗樱桃出现在了嘴边。一连几次过后,陈昭才摆手制止了旁边的李濂。
  自从二人彻谈过后,陈昭就一副诸事随心、对万物都毫不在意的样子。时间一长,连他都要误以为自己在这世上再无枷锁了。
  “林先生这就离京了?”陈昭没话找话般问。他原以为林子清会是李濂的心腹重臣、开国栋梁,万没有想到几个月来初次听见林子清消息,竟就是李濂要送他出京。
  “是啊,说走就走,宰辅之位都不放在心上。”李濂摇头抱怨一句。虽说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但自他懂事起林子清就常常看顾他,可以说是与亲人无二。
  只低落了不过一瞬,李濂便又问他:“明日就是琼林宴,你要不要同我一起?”
  “你明知我不愿意去,还总是问我做什么?”陈昭拒绝道。每逢有宴,李濂总会问他一句出席与否。但陈昭从未应过他,也不知李濂为何锲而不舍地追问。
  听到意料之中的答复,李濂也没再说话,又拿起一块点心喂给陈昭,见陈昭吃完后才说:“真不来啊?就在曲江池,状元游街、雁塔题名,两位探花使也都是英俊的少年郎,满城寻芳。”
  就差直接说这些景象难得,平日里见都见不到。
  “我又不是没见过琼林宴。”陈昭兴致缺缺,“再说你宴请新科进士,我避嫌都避不及,还出席?你是生怕朝中向你进谏的人少了是怎么。”
  李濂好一阵落寞后又问:“樱桃吃着如何?”
  先朝时陈昭被封在齐地几年,渔盐之地物产丰富,樱桃尤为一绝。今日李濂带来给他的樱桃,也为齐地进献而来。
  陈昭不明所以,以为他是将琼林宴之事揭过不谈,便答道:“不错,当是贡品吧。”
  “是,”却不想李濂话头一转,幽幽说道,“我连樱桃宴上的樱桃都拿给你吃了,俗话说的好啊,所谓吃人嘴短。”
  “你怎么回事?”陈昭犹疑地看着身边人,李濂熟知他的脾性,往常从不会在他拒绝过后还连提几遍的,“我都说不愿去了,还非要一直问。”
  李濂略带心虚地笑笑,留下一句“你真不愿去就算了”,便一直顾左右而言他。
  直到晚饭过后,陈昭也没能等来回答。倒是被李濂拉着踏上了池边小舟。
  别苑里的池塘引水自曲江,但水面并不大,停泊的小舟也尚有些简陋。李濂还将人都赶了下去,连个撑船摇橹的侍人也没留下,只好自己动手行船。
  不多时,船便行到湖中央。李濂放下手中船橹,走到陈昭身旁。
  左右无人,李濂动作较白日还放肆几分。坐着说了一会儿话犹觉不够,索性向身侧一倒,头便枕在陈昭双膝上了。
  “你做什么?” 这姿势太过亲密,陈昭猛地向一旁避开,又想站起来躲开。船身摇晃几下他才不得不停下动作,缓缓坐回原处。
  还侧躺在他腿上的李濂不紧不慢地按住他的手说:“你小心待会儿船翻了。”
  陈昭实在没办法冷静下来,先前他与李濂执手相拥、乃至同出同卧,都可以说成是好友之间,亲密一些无妨。可是、可是哪家好友会像李濂这样轻佻、做出这样动作来?
  他甚至想,难道李濂真他当做后宫的娈宠不成?
  但这话陈昭万万问不出口。无论李濂如何回答,都太失体面。
  他低下头,轻抚李濂的额头,小声说道:“你方才吓我一跳,怎么突然就——”他不好意思再说下去。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