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作者有话说:大哥给弟妹做思想动员工作
昱王府在朱雀大街最幽静的一个位置,王府的规格很高,有五个欧阳府那么大。
府中有一个十分别致的小湖,顾乔被丫鬟领着到了湖边小楼。
丫鬟在小楼门口停下,福了福身,“王爷在楼上等您。”
昱王这个小楼不允许人随意进出,丫鬟不敢上楼,将顾乔送到门口就转身走了。
门虚掩着,顾乔敲了敲门还没说话,楼上一个懒散的男声传来:“上来吧!”
拾阶而上,穿过精致的月洞门,就看见窗边一个眼睛蒙着白纱的男人坐在轮椅上。
昱王虽然身有残疾,但丝毫不损他庄重优雅的气度。
顾乔恭敬地行了个礼,“微臣顾乔,参见昱王殿下。”
昱王手里捧着一个镶金玛瑙杯,略点头道,“顾拾遗不必拘礼,坐吧。”
说着偏了偏下巴示意他坐到矮塌上。
顾乔道了谢,走过去坐下。
昱王窝在轮椅上厚厚的兽皮里,开门见山地说:“老三跟我说了,你想查看少府监的文书档案。”
“是,廉州金矿的事。”
“说说。”
昱王的嘴巴和下巴都长得像项泽南,而说话的时候语气和神情又十分像皇帝,顾乔走了一下神,然后将陈金山金矿的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我怀疑官方的勘测地图上没有大慈恩寺后山,” 顾乔将自己的怀疑说了,“如果能够拿到少府监的图纸便能证实。”
昱王身体没力气似的靠在轮椅上,“廉州金矿一年的产量相当于整个昊国其他金矿产量的总和,若是真如你所说,那么实际产量应该还要多一倍不止。你证据确凿吗?”
“三殿下已经安排吴恒启程回家取书了,若真是当年的勘测稿,证据就确凿了。”
昱王点点头,“少府监那边有消息我会派人来接你。”
“微臣谢过昱王殿下。”
事情就算是说完了,顾乔想着差不多该告退了,昱王却把手中的琉璃杯放在桌子上示意他倒酒。
顾乔给他倒了,他又让顾乔自己也倒一杯。
昱王随意举了举手中的杯子,“顾拾遗,你对老三怎么看?”
顾乔吃不准昱王是什么意思,中规中矩地答道:“三殿下,有经世之才。”
“你在廉州的时候就知道他有经世之才了?”
这是怀疑他在廉州故意接近三皇子的意思吗?
顾乔道,“在廉州时,微臣不识三皇子,回京后才知道那是三殿下的。”
昱王脸向着顾乔,白纱遮住了眼睛,却让人有一种他正盯着你看的感觉,“你曾说你不想站队三皇子。”
顾乔被他 “盯” 得头皮发麻,这句话他是在老师面前说的,昱王竟然会知道?
看来欧阳府有昱王的眼线。
顾乔略一思忖,坦然道:“我确实说过我不想参与朝中派系斗争的话。”
昱王冷笑,“你们这种文人最是虚伪,一边跟皇子亲近,一边又自诩清高。既然不是真心拥护老三,你又何必来我这里?”
顾乔自己问心无愧,并不在意昱王的指责,“皇家的事,朝臣不便议论,但既然昱王殿下说到拥护谁的问题,微臣也就斗胆议论一下了。微臣身为拾遗,以匡谏君王为己任,如今的君王是当今陛下,要说拥护,微臣自然是拥护陛下的,不敢有二心。而一国之储君事关江山社稷,若是继承者德行有亏,将来社稷不稳、江山不固、生灵涂炭,是百姓之苦。如今昱王殿下您无心皇位,储君之位只在二殿下与三殿下之间。微臣以为,三殿下更为合适。”
“哦?” 昱王语气玩味,“顾拾遗这个赌注下得有些冷门,朝中人人皆知当今圣上更加钟爱二皇子,加上何相这一强大助力,二皇子的赢面不是更大?顾拾遗在这一点上,看得不如你老师欧阳迟恭清楚吧。”
“昱王殿下此言差矣,” 顾乔正色道,“微臣以为一国之储只与其德行、才能有关,而不在于谁的赢面更大。二皇子固然深受陛下宠爱,但三殿下在廉州受害至今没有查出真相,朝中甚至不允许议论此事,不由得让人不多想。私以为,用那种手段对待手足,必然是德行有亏的。”
顾乔被欧阳迟恭敲打过不可与任何人议论廉州的事,朝中知道三皇子中毒真实情况的人不超过十个。但三皇子迟迟未归、后宫传言四起,难免风声传到前朝。二皇子欲对三皇子不利的事大家都心知肚明。
昱王道:“顾拾遗的意思,我三弟是我二弟害的?”
这个问题过于尖锐,即使心知肚明,朝中也没有一个人敢回答,然而顾乔却道:“微臣认为很有可能。”
昱王有些意外的挑了挑眉,“所以你拥护老三是因为你觉得老二人品有问题,呵呵,有意思。那你认为老三人品如何?”
“在廉州时,三殿下心智如幼童,微臣无法判断。不过这两日在朝中听三殿下的政见,总能从细微处着手改善民生,若不是在廉州时设身处地地体察民情,是提不出来的。与二皇子的高谈弘论对比之下,高下立见。”
“原来你是这么想的,” 昱王脸望向窗外的湖水,若有所思道:“二皇子一次失败还会有第二次,一旦他得手,你看重的德行人品便毫无用处了。”
顾乔被他说得有些心塞。是啊,老三在廉州被害得那样惨,若不是恰好遇到自己,这天下,不是只能交到德行有亏的二皇子手里么?在这种时候若是做个不站队不参加派系斗争的好官,那和名哲保身、置江山社稷于不顾的懦夫又有何异?
更何况…… 光是想想老三或许会遭到毒手都让人心痛难当…… 不若亲手将他送上那个位置,自己孑然一身,为他站在风口浪尖又如何?
昱王喝光杯中的酒,不等他说话便下了逐客令:“你自己走吧,我就不送你了。”
顾乔下了楼,走到湖边时回头看见昱王还在窗边坐着。不禁有些怅然,这位如果身体健全,如今的局势又当如何?老三是不是就能全身而退了呢?还是一母同胞也会斗得头破血流呢?
之前经历的官场攻诘都是明面上的口诛笔伐,见了昱王之后才头一次真切地意识到这是争夺储位的斗争,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
顾乔从小被当作圣贤坯璞培养,心里都是装的天下民生,以为官清正廉明为目标,从未想过要参与这样的权斗,而现在怕是不得不想一想了。
第32章
昊国每半旬才有一次大朝会,平日里都是在政事堂议事,皇帝有时候来,有时候不来。
顾乔行事依然低调,跟三皇子也保持了适当的距离,公务以外并无其他交流。
眼神交流除外。
宰相和大员们都是人精,竟从这两人的眼神交流中读出了各种意思。
顾乔说话的时候三殿下的目光就粘在他身上,不管顾乔说什么三殿下都点头赞同,这是欣赏抬爱。
三殿下要说什么的时候会先看一眼顾乔,顾乔若是露出不赞同的表情,三殿下就不说,这是毫不掩饰对顾乔的无条件信任。
顾乔一般是跟着皇帝走,皇帝在御书房的时候他也会随侍左右。
皇帝陛下身边的谏官除了顾乔以外还有一个补阙,叫唐治珉。唐治珉是位老臣,年纪比顾乔大很多,做了几十年谏官竟然没有激怒皇帝反而十分受喜爱,是个神一样的人物。
唐补阙是朝中少有的为官多年但新派何派两边不站,始终保持中立的。他从不参与朝中官场交际,从不攀附任何权贵,从不和任何朝廷大员建立私交。甚至这么大年纪了还无妻无子、两袖清风,唯一的爱好也就是写写字而已。
顾乔暗暗观察,发现这位唐补阙哪里是不攀附权贵,他攀附的就是皇帝本人。他对皇帝的揣摩简直是登峰造极,皇帝的每一句话他都能准确地领悟出背后的意思,然后再以讽谏的名义说出皇帝想说的话。
每次看到皇帝不经意间流露出对他的赞赏,顾乔就对这位唐补阙的敬佩多了一分。
有一个业务能力十分突出、深得陛下喜爱的同僚怎么办?
当然是想方设法把他拉到自己的阵营啊!
然而这位唐补阙实在是盐油不进,想拉拢他的宰相没有一个如愿的。
何方知曾亲自赠给他价值连城的王羲之真迹,却被他原封不动给退了回来,事后他还写了首赞美莲花的诗来表达自己对风清气正的向往。
这事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用四个字评价了他:正直耿介。
顾乔觉得很扯淡。
何方知亲自送礼被拒这么没面子的事会昭告天下吗?肯定不是他自己说出去的啊!那是谁说的?
又是谁将莲花的诗句流传出来的?不会是莲花自己吧?
这不就证明了唐治珉其实并不是无欲无求之人吗?
他的所求很简单,就是名声。
半个月后,三和书局发布了畅销书作者夜归人的新书《一代谏臣》
书中塑造了一个匡扶朝政、规劝天子、嫉恶如仇、不畏权势的谏官形象,他有着超乎寻常的胆识和智慧,力挽狂澜,数次救朝政于危局,终成一代正直耿介的谏臣。
昊国文学繁荣,官场小说也不在少数,但写谏官的这还是第一本。盖因写谏官不免写到皇帝的错处,这是很危险的事。
但夜归人却处理得很巧妙,他写了一个勤政为民、虚心纳谏的好皇帝,在谏官的帮助下励精图治、惩治奸臣,终于建成了太平盛世。
此书一出便在朝中和民间引起强烈反响,不仅官员之间争相传阅,就连茶楼的说书先生也纷纷开始讲这一代谏臣的故事。
很多人都知道夜归人就是顾乔,而书中那位唐姓谏官不论从年龄外表还是性格脾气都跟唐治珉十分贴近,加上顾乔本人的默认,这本书写的谏臣就是唐补阙的消息不胫而走。
昱王府,临湖小楼。
昱王舒服地窝在轮椅里,慢条斯理地说:“顾拾遗这一招投其所好用得妙,这下子,唐治珉不得不接受你的好意了。”
经过这段时间跟昱王的密切合作,顾乔现在已经是昱王府的常客,他仍坐在窗边的矮塌上,微微上扬的嘴角牵起一点笑意:“还是殿下造势造得好,否则,这么个平平无奇的话本哪里会引起如此波澜。”
半个月赶出来的书本身也并不是什么鸿篇巨著,而且顾乔这段时间很忙,就只列了个大纲,剩下的都是几个信得过的朋友当枪手写的。
张齐就是其中一个。
顾乔首先把跟他同窗的好友都拉到了三殿下的战线,并且由此发展了一批年轻文官成为三殿下的忠实支持者。
时不时大家一起到昱王府的临湖小楼里开会,三殿下偶尔会过来见一见今后的班底,论一论下一步计划。
今日是项泽南将顾乔叫来的,顾乔跟昱王聊了一会儿,他人就来了。
项泽南到了就把书递给顾乔:“这是吴恒从老家带回来的书,你看看。”
顾乔翻开这厚厚的一本手稿,已经泛黄的纸页被翻得卷了边儿,陌生又熟悉的字迹仿佛还留有父亲的温度。矿产的范围由父亲亲手所绘,而大慈恩寺所在的位置,明明白白地全部都在金矿里面。
顾乔想起顾之微有一个习惯,每勘测一处矿山就会做一本册子,家里已经存了很多本。而这最后一本,父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托付给吴家的呢?
他当时就已经抱着赴死的决心了吗?
顾乔深吸一口气,忍住眼泪道:“和我想的一样。”
项泽南见他难过,安慰地轻轻握住他的手。顾乔僵了僵,心虚地看了一眼昱王,把手从三皇子掌心抽了出来。
昱王反正也在装瞎,他清了清嗓子道:“少府监那边,文书档案里面并没有找到关于廉州金矿的东西。”
老三点头,“如果真是伪造的勘测图,他们又怎么会放在文书馆里呢?”
昱王沉吟不语。
顾乔将书合上,恨声道:“伪造图纸、隐瞒储量,他们做这些事的时候,恐怕最想除掉的就是我父亲吧!”
呼之欲出的真相就摆在眼前,三皇子有些恻然,“若真是有人做了这样的事,无论如何都要还你父亲一个公道。”
“只有我爹的手稿还不够,我们现在要做两手准备,一方面派人到廉州去暗中调查金矿的实际开采量,一方面还是需要找到当时报送朝廷的图纸,这件事经过了工部、户部、少府监三个地方,哪个地方出的问题,要看到图纸才明白。”
“嗯,” 老三当即道,“调查金矿的事我派几个人去。”
昱王放下手里的杯子,拉了拉窗边的一根彩色的绳子。
顾乔之前一直以为那根绳子是装饰用的,结果昱王拉了绳子之后立刻就有丫鬟从楼下上来。
昱王吩咐那丫鬟道:“去把红符叫来。”
顾乔心想,红符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诶,不是那位五年前的京城第一歌姬、廉州清风楼的老板吗?
原来之前自己在廉州被灌酒套话,是这位昱王的手笔?
顾乔登时坐直了瞪着昱王,老三莫名其妙,“怎么了?”
“我在廉州的时候……” 顾乔说到一半又想起清风楼是烟花之地,官员逛青楼虽不是很严重的错误,但也不好直接在殿下面前说出来,立马改口道:“没事。”
老三眯了眯眼睛表示怀疑,顾乔岔开话题道:“李德堂做了十几年少府监监正,这么大的事他不可能不知道。我们可以从他入手。”
昱王道:“我早已派人去查过李德堂府中,并没有找到图纸的线索。”
顾乔想了想,“李德堂的儿子李孝东跟欧阳志文交好,我倒是可以通过欧阳志文接近李孝东打探消息。”
老三回京不久,对朝中的人还认不太全,至于谁的儿子叫什么名字跟谁交好更是说不上来,这时只能点头道:“好,我多派几个人保护你。”
不多时,红符到了,她向两位殿下拜过之后,向着顾乔福了福身,柔情似水地说:“顾小公子,我们又见面了。”
20/41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