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并未表现出讶异,他眸微转,看着杨大智腰间的绣春刀,神色淡淡道:“士别三日,云泥殊甚,都已经是百户了。”
杨大智颔首,“幸得王爷提携。”
奉早膳的丫鬟们鱼贯而入,菜式皆以清淡为主,恨不能半点荤腥不见。沧浪昨夜受了折腾,扫量一圈更没什么胃口,略微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封璘这是有意往锦衣卫里揳进自己的人,高无咎呢,南北两司可一直是他的心腹,变生肘腋的事他怎么肯?”
杨大智静了一霎,语气微沉:“卑职行事自当谨慎,不会教人察觉分毫。”
沧浪举箸伸向面前的那道脆黄瓜:“三年前新帝登基,兖王认回宗庙之事屡生波折,这背后少不得高无咎的助力。而今才过去小三年,他们怎就反目成仇了?”
杨大智因在镇抚司当差,对这些朝堂秘辛也算有所耳闻。自打兖王因秋千顷的一纸《虎啮篇》被褫夺了尊位后,隐迹关外两年有余,向无音讯。就当所有人都以为这位命途多舛的皇子殒命狼腹时,他却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松江书院,伪造名姓成了一个小杂役。
再然后就是震铄两朝的松江诗案,传言都说是兖王得人授意,告发了秋、晓等诸生。尽管传言未知真假,但在诗案过后没多久,素与松江学派不睦的高无咎便具文上报,力主为皇四子复位,由是倒似坐实了封璘的告密之嫌。
事涉沧浪前尘,他瞧着沉静如水,细品这沉静却是上了冻的,凉得蜇人。
杨大智答得很谨慎:“卑职入镇抚司不久,知道的内情有限,只晓得三年前殿下才刚复位,便为着秋氏论刑之事见罪了国舅,往后高氏一党对他再无更多的青睐,而殿下在桩桩件件的大事上,也似乎另执己见,这次的贪墨案仅是冰山一角。”
他觑着沧浪脸色,欲言又止几番,终是道:“其实,就卑职这几月的见闻来看,胡、高两党都对兖王常怀戒备,殿下两头不靠,夹在中间的日子并不好过。”
筷箸轻点住盘面,沧浪一脸事不关己的漠然,然而那块酸黄瓜夹了几次没夹稳,掉落袍裾晕开一小片油渍。
沧浪忽地想起,安叔临死前曾说,封璘为了保住秋氏宗祠,自请杀寇三千,功名抵过。
三千贼首,是要拿命来换的功劳。
“锦衣卫对待叛徒的手段你该知道,行走在虎尾春冰,往后行事,多思忖吧。”他叮嘱杨大智,话末又像是别有深意。
杨大智听破不说破,一眼不错地盯着沧浪只碰酸黄瓜的筷头,委婉道:“先生.......少吃点,过会还得往狱中去。”
沧浪有点恹恹地抬头看他,不明白这干酸黄瓜什么事。
他很快就知道了。
“唔!”
酸黄瓜的呛辣混着胃酸倒涌上喉头,沧浪本就饱受摧残的嗓音哑上添哑,扶着圜门吐得两眼汪汪。
“春眉恁皱,秋目恁愁,美人作出此等情态,不知受了谁的折磨?”
声音好听得不像话,又是一副青衫秀雅的模样,实难想象此人方才为了逼供用的那些狠辣手段。
“你——”沧浪只瞥他一眼,张口又吐了。
青衫郎君收扇抚膺,痛心道:“想我辽无极,走哪不见姑娘淑女掷果盈车,而今你居然对着我这张脸吐了出来,当真是,有辱斯文!”
不说脸还好,沧浪想到他放蛊虫噬尽贺为章脸上血肉,只余一张薄薄的面皮覆在骇人嶙峋的颧骨之上,胃里又是一阵翻江倒海。
辽无极像是受了莫大羞辱,手里攥着扇子背上细筋微贲,嘴中犹自念:“认美作丑,眼目不明肾家虚,病灶在肾,让我想想该用哪种蛊......”
厚重圜门关了又开,一袭金织团龙的袍角逶迤曳出,透着一股生杀予夺的萧杀气度。
封璘手臂间抬着轻纱斗笠,跨门而出时刚好听见辽无极的抱怨,眸光一凛:“你要对谁用蛊?”
辽无极默了默,倏地推开扇面,仰面高声着往牢房里走。
“身上未染名利,口中未知腥膻,合该深闺袖里藏,上这种腌臜地方凑什么热闹呢?”
封璘对他的无礼似乎见怪不怪,为沧浪系好面纱,低声道:“先生再忍忍,贺为章就快招了。”
“早起你叫人备了那些个清粥小菜,便是知道我撑不住?”
封璘不答,只宽慰地反握住他手。
收徒若此,沧浪认命地闭了闭眼,指着辽无极背影问:“这又是什么人?”
“蓬莱之地一蛊师,为我昔年在关外时的旧交,放浪形骸惯了,不循中土礼教,先生不必理会。”
沧浪微微点头,情知他没有完全说真话,却也不过多置喙。
贺为章叫烧塌的梁柱砸断脊骨,眼下只能半身不遂地横在狱中,镣铐也不必戴。听着有人来,他仿佛见了鬼地拼命瑟缩,骷髅般的脸膛上流露出一丝近于骇惧的扭曲。
“火不是我叫人放的,我自个也被砸断了腰.......”
“那封绝命书......绝命书是有人半夜塞进值房门缝,我不知道是谁,送信到京城的则是桑籍的人,王爷要算账,为什么不去找他......”
“说话,你怎么不说话?!”
沧浪这时才察觉不对劲:“他的眼睛?”
“瞎了,”辽无极喜洁成癖,到了污水横流的牢房比受刑还遭殃,一进来便像根木头桩子似的杵在那,“蛊虫从耳朵进,从眼睛出,眼珠子嫩滑如斯,比美人柔胰还软上几分,那些小东西可识货得很呐。”
他说得露骨,封璘眼风杀过去,“木头桩子”很自觉地闭上嘴,挪后几步继续立着挺尸。
“你说的这些,本王都知道。”
封璘靠近栏杆,居高临下的眼神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阴鸷。贺为章看不见,却也感受到了来自头顶的逼视,他喉眼发紧,想说什么,但又说不出来。
“我是要算账,但你与本王恩怨太浅,犯不着动这样的阵仗。”封璘望了一眼沧浪的方向,“都说算账待秋后,而今三秋既过,这账再不清,就该堆烂了。”
他指间转出百尺烽,磕在铁栅栏的缝隙间,“贺为章,贺吏员,三年前的钦安惨案,你可还记得?”
听到钦安惨案四个字,沧浪与杨大智皆是呼吸一紧,贺为章紧贴着墙根,冷汗慢慢流了下来。
作者有话说:
果然,又是榜单任务催我奋进……十一在外旅行,一边放松心情一边梳理大纲,更的字数可能没有以前多,但保证隔日更。刚写到辽无极这里就到了苗家寨,可以实地考究一下苗蛊事业发展现状啦hhhhhh,宝贝们节日快乐!
第22章 瀚海阑干百丈冰(五)
“钦安惨案......”
贺为章唇间嗫嚅,迟缓地复刻着似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事实,“乃秋千顷与杨大勇二人心存绥靖之念,倭寇临城时不敢抵抗,末了见势不好,又携城防图欲降贼寇......”
心虚的话音渐低,牢房内一片阒然,唯见气窗投下的三缕光柱缓缓有致地移动。
“真的吗?”
有顷,封璘的诘问不轻不重地响起,却成压在贺为章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他胆怯地不敢应声。
“隆康元年正月,新旧岁之交,杨大勇上任第二日,下令封锁沿海三处民港,以为抵御倭寇做准备。其时,数十条走私的商船未能及时入港,在海上延停半月,一些鲜食货物折损泰半,当中就有专治哮喘的蝙蝠粉。”
听到这里,贺为章仿佛无意识地抽动了一下脸颊。
封璘继续道:“钦安惨案前一月,贺家为刚满两岁的小儿办了葬礼,动静不大,几乎没多少人知道。时任钦安县令的杨大勇着家仆送去帛金,却被你连人带银两一道驱赶了出来。”
他低头审视那张只剩下面皮的脸,从层层叠叠的褶皱间看清了切骨的仇恨,一字一字道:“据当日的仵作说,贺家幼子胎里带来的不足,生有哮喘之疾。那被拦在港口之外的商船上,载的正是他急等救命的药材。”
至此,贺为章像头愤怒已极的雄狮,骤然暴起,又很快跌落在地:“是,是!杨大勇害死了我儿子!小亭子才两岁,刚学会喊爹,发作的时候脸涨得青紫,喉咙里断断续续叫着的是爹,爹......我眼睁睁看着他在怀里绝了呼吸,我,我什么都做不了......”
“所以你把这笔账记在杨大勇头上,在他出城求援之时,偷偷把布防图塞进他的褡裢,跟着又出首告发县令通敌,”封璘顿了顿,洞察秋毫,“是也不是?”
贺为章想起幼子的死,恨声哽咽。
沧浪没有想到当年之事背后,还有这样一段惨烈的缘由。天地不仁,兴亡皆以百姓苦,沧浪转向杨大智,只见他脸上也是一样的喑惘。
贺为章抹了把泪,伸颈道:“便是我儿不死,我也不能教他如愿。海防一固,民间私船没法进出,像蝙蝠粉这种昂贵药材,从官市走,哪里是寻常百姓用得起的?杨大勇必须死,上头的人大概也这么想,所以找到了我。”
“上头的人?”封璘问:“桑籍吗?”
贺为章微微仰首,语气有些诧异:“王爷竟然不知道?三年前授意我做这些的可不止一个兵部尚书而已。”
平地起风,封璘的袍袖被吹开,他似有所感:“是高无咎。”
贺为章低笑一声,说:“自然,国舅爷费尽心思折腾这一出,并不只为了料理一个微末县令。彼时,首辅胡静斋的爱徒秋千顷受贬为太仓卫指挥佥事,刚好也押解粮草到了钦安县城。栽赃杨大勇、牵连秋千顷,顺道让胡首辅在朝吃个挂落,他这一计,杀心重得很呐。”
封璘俯首,如一口绣春刀贯穿瞳孔内,宝光森森,锐芒直指人心:“你们好大的胆子,就不怕先帝认真追究吗?”
“先帝不会。”贺为章自知难活,回答也愈发坦然:“这桩公案原本就是纰漏百出,但凡有人肯过问一句,秋、杨二人也不至于沉冤至今。可是王爷您看,过去的三年大晏朝堂可曾传过半点风声?”
封璘警醒:“你什么意思?”
*
出得牢狱大门,沧浪脚底仍是虚浮的,如同行走云端。
“先帝对三年前的冤情心知肚明,他什么都知道。可当时倭寇进逼甚紧,军粮告阙,秋千顷押解至前线的那批粮草里,无端填充进了许多霉物。情势紧张,再从他处调运粮食已然鞭长莫及,唯一的法子,便是从高府在钦安附近的子粒田里借粮。”
沧浪茫然抬头看这青天朗日,天地澄明间犹有乱埃飞卷。
“只是死了一个杨大勇,冤了一个秋千顷,装聋作哑而已,就能换来救急的粮草,消解那场兵燹之祸。在先帝眼中,这根本连取舍都算不上。”
而是理所应当。
杨大智押着人从身旁经过,带着牢狱里独有的朽烂气息。沧浪将目光移开一寸,望向高立两层石阶的封璘。
无论如何,他和自己一样,都曾是先帝抛弃的一枚棋子。“搜剿平山窟,带我同去。”沧浪用平静的口吻请求道。
封璘垂眸,眉目萧朗处藏着感同身受的悲悯,只需一个回望就表明了他的懂得:“好。”
“我想看看,用秋千顷毕生清誉换来的,究竟是笔怎样的财富。”
*
贺为章能写入奏报的罪名只有聚伙闹事一条,圣人将裁断的权力交予兖王,当是对他受尽千夫所指的补偿。而这份补偿的实质不在于贺氏的贱命,而是他身后留下的万贯家财。
用以折奉的胡椒苏木,总得想办法收回来,封璘想都不想就在请银的本子上批了花押——贺为章鼓动闽州商会暗中使绊,这报应合该落在他自个的头上。
平山窟傍山而建,名为窟穴,实则是贺家向山中深掘的一处钱库,专防来自海上倭寇的劫掠。
圆形寨墙四面环筑,一条进深百米的长廊纵贯头尾,两侧石壁危耸,每道暗门背后都是一间堆金积玉的库房,里面装着贺为章致仕以来经营走私贸易的所得。从兖王带人进入以后,其间的银块交撞声里混杂着算盘珠响,直到金乌西坠,竟是半日没有停歇过。
沧浪不大高兴,封璘也看出来了,没有强留他在身边,只叮嘱辽无极把先生护好。
殿下还有正事要办。
“还坐得住?”
贺为章摸了把面颊重新丰满起的血肉,苦涩一笑:“离死只差一哆嗦,坐不住也得坐住。人嘛,是生是死,总归要有个人样。”
封璘细细品茶,头也不抬道:“你有话对我讲。”
贺为章侧耳听着门外运银车碾过马条石的辘辘声,神色间看不出多少留恋。停了有顷,他缓声道:“闽州倭患,历经两代君主前后数十年,越打越凶,王爷以为只是几个岛夷小贼的事吗?”
封璘拨茶的动作一顿,神色不改地抬起头,投去询问的眼神。
“庆元三十三年,朝廷有令,片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商人绝了营生,只好转而为寇,倭夷之蠢蠢者,大多是走投无路的沿海私商。还不仅于此——”
贺为章像是体力不支地缓靠向椅背,声调却布满了钩与角,“海禁之后物价倍涨,有些货在官市上的价格是黑市的十倍百倍不止,民众早已苦不堪言。譬如我儿,虽因杨大勇的闭港令而死,可归根结底亦受海禁之害。民有积怨不得发,又必须倚仗私商的廉价货物度日,御敌时如何能全力以赴?”
封璘若有所思:“你的意思,解决倭患的关键之举不在加固海防,而在解除海禁?”
闻言,贺为章空洞的眼中有光忽微:“王爷英明。”
“可,”封璘话锋一转,“海禁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莫非你要本王背祖制而行?”
“琴瑟时未调,改弦当更张。【1】”贺为章语气陡扬,“祖制若不合理,当背则背。”
封璘垂下眼睑,表情都教灯影遮住了,唯余发间一串珠红耀动着刿目光泽。
良久,他在阴翳里发出一声轻笑:“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贺为章,看来你的几年圣贤书没有白读,若还在仕途,经世致用四个字会是你最好的考语。只一点我很好奇,为什么是本王?”
15/58 首页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