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舒明安:秃发保周
秃发保周(?~440年),鲜卑族,河西榆中(今甘肃省榆中县)人,南凉景王秃发傉檀之子,十六国时期南凉将领。
北魏一统中国北方后,以为张掖郡王,驻守张掖(今甘肃省张掖市)。北魏太延五年,秃发保周割据自立,反叛北魏。次年(440年) ,拓跋健率兵平乱,秃发保周自杀。
舒明安只参考了秃发保周的身份和身世(源贺的弟弟,南凉皇族之后),其余几乎都是原创。以及沈泽兰和舒明安剧情在第一部敕勒歌哦。
17.费潇:费穆
费穆(477-529年),本姓费连氏,字朗兴,夏州鹑觚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鲜卑族,北魏名将。怀州刺史费于之孙、梁国镇将费万之子。曾跟随李崇镇压六镇起义,兵败投靠尔朱荣。支持尔朱荣攻打洛阳,并曾经试图拥立尔朱荣称帝,后拥戴孝庄帝元子攸即位,助推河阴之变,迁中军将军、吏部尚书、鲁县开国侯,领夏州大中正。永安二年,北海王元颢攻破洛阳,坐罪处死,时年五十三岁。孝庄帝返回洛阳后,追赠侍中、司徒公、夏州刺史,谥号武宣。
费潇从云州投靠源素臣就是来源于费穆2333,打不过直接点投,后来北海王叛乱也是,投了对面。不过我这里稍微改了改,费潇相当于坑了源尚安两次🤣🤣🤣,第一次源尚安在夏州,他投了,第二次下卷平叛,他还投了🤣🤣🤣,留下源尚安自己对抗叛军。
一些段子:①“不要走,不要走啊!”费潇回忆里,这辈子只有源尚安跟他说过这句话。
②源尚安:费潇,你搁这投篮呢?投一送一是吧。
③源尚安:📢📢📢📢📢费潇,疫情期间不要乱跑!疫情期间不要乱跑!!!📢📢📢📢📢
④费潇:在吗?
费潇:湘君大人我这边情况不妙
费潇:[对方未接听]
费潇:[对方未接听]
费潇:湘君大人,我没办法了,我可能要投靠对面了
源尚安:你别这样
源尚安:费潇你冷静一下
源尚安:我马上来支援
源尚安:[语音]
源尚安:[语音]
源尚安:[语音]
源尚安:算了,我打电话跟你说
[对方无应答]
源尚安:……费潇你几次了?上一次我在夏州你就投了留我一个对抗叛军,这一次你还投?有完没完了?!坑我上瘾了是吧?!费潇你给我回来!!!费潇!!!
18.沈洵:元诩
元诩(510年4月8日~528年3月31日),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第九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宣武帝元恪第二个儿子,母为宣武灵皇后胡氏。武泰元年(528年),不满胡太后专权,密诏尔朱荣进京勤王。遭到灵太后毒杀,年仅十九岁,谥号为明,庙号肃宗,葬于定陵。
19.沈静渊:孝庄帝元子攸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507年~531年),字彦达,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第十二位皇帝(528年~530年在位),献文帝拓跋弘的孙子,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母为文穆皇后李媛华。
姿貌俊美,身有勇力。少为孝明帝元诩伴读,颇为友爱。初以父勋,受封武城县公,拜中书侍郎,领城门校尉,迁散骑常侍、御史中尉。孝昌二年(526年),进封长乐王,拜侍中、中军将军。孝昌三年(527年),拜卫将军、左光禄大夫、中书监。武泰元年(528年),孝明帝元诩驾崩,尔朱荣兵向京师,谋欲废立,以元子攸家族为忠勋民望,故将元子攸拥立为皇帝,改元建义。
源素臣拥立沈静渊的剧情基本参考尔朱荣立元子攸的记载,另外历史上元子攸确实娶了尔朱荣的女儿作为皇后。
沈静渊的结局和源素臣的结局就不说了,以免剧透,感兴趣的鱼鱼可以搜一下元子攸和尔朱荣。
帮鱼鱼回忆一下,沈洵是沈静渊哥哥(๑ت๑)
大致就这么多,后续下卷出现新人物会补充上去ꉂ(ˊᗜˋ*)
2022.7.5补充:沈静渊
第103章 番外1:千年之后(一)
“听说之前那几个犯事的老师被开除了,换了新老师来,有没有姐妹知道这个老师怎么样?马上就要选课了。”
“蹲蹲,我也是法学院的。”
“同蹲!有消息踹踹我!”
“我听说姓源? ⊙ω⊙不知道是不是🇯🇵人。”
“我闺蜜昨天去教学部开会,说正好碰到他了,闺蜜说他很帅 ୧⍢⃝୨。”
“!!!真的吗?我要抢他的课!😭😭😭”
“楼主!我知道我知道,我昨天碰到了,他叫源尚安!(๑ت๑)♡确实很帅,还很温柔儒雅,看我提着很多东西问要不要帮忙。当时直接心动了😌😌(doge)。”
“这帮小孩子真可爱。”源尚安看着手机中大学超话里的讨论贴,不自觉地笑了出来。
帖子的时间显示是四个月前,那时候古川大学因为三名老师涉嫌性骚扰女学生的事情上了热搜,人们纷纷指责作为一流高校怎么能选择禽兽担任教职。迫于舆论压力,学校最终选择开除了这三个老师,岗位的空缺自然而然也就出现了。
也正是那个时候,源尚安把简历放到了校长办公桌前,校长要求他试课一次,没问题了就可以上任。
今天是新学期第一天,也是他第一次当老师带学生,源尚安笑了笑,看了一眼时间,关上手机说:“时间差不多了,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源尚安,是你们这学期中国法制史的老师。”白板上的字迹遒劲有力,源尚安转头看向台下的四十多个学生,随即笑着说:“我知道各位为什么选我的课,一部分是因为我的名字像日本人,一部分是因为我的脸,剩下几个系统太卡了进不去,等进去的时候就还剩下我这个了对吧。”
台下学生哑然失笑。
“顺便辟个谣啊,我不是日本人,”源尚安说着在白板上又写下了一行英文,“都认识吧,都看得懂吧,made in China,谣言止于智者啊。”
“好,现在打开手机,我们建个学习群,面对面建群,号码7890,”源尚安说,“然后开始正式上课。在这之前友情提示各位一句,大学的课是要点名的,当然我点名之前一定会通知你们,有什么事提前告诉我,找同学说也行。当然了,要是你提前不说,点名那节课你也不来,那就不好意思了,该扣分就得扣分。”
“大家都进来了吧,”源尚安等了一会说,“都进来了的话,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
将近两个月之后,源尚安算是彻底熟悉了校园。班上学生同他关系都还不错,有的甚至私底下和他聊得十分愉快。
周五半夜,源尚安打开课件和书本,下一周的课就是北朝法制了,上课之前按照习惯他都会再仔仔细细地改一遍PPT。
“北朝立法的代表人物是源素臣……”源尚安在电脑上打着字,而后复制了一段简介,“源素臣,字文君(公元484年6月4日 —530年11月左右),生于凉州邈川城(今青海省海东市),鲜卑族,南凉皇室后裔,自封幽界左使兼丞相,北朝末年将领、权臣,魏国的实际掌权人。在他的治理下,北朝的律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源素臣……”源尚安一手扶着额头,心里默念了几遍这个名字,总觉得格外的熟悉,像在哪里见过似的,他自言自语道:“我这是怎么了,他是个一千五百年前的人,这世上又不可能有穿越那种无厘头的事……”
这一世的源尚安是个大学老师,他不相信有什么前世今生。作为老师,他自然知道源素臣历史上有个弟弟也叫源尚安,不过他觉得那只不过是巧合的重名罢了。之前他还有碰见叫“李白”“赵云”“张飞”的人,总不能他们都是历史人物转世吧?
手机屏幕在这时忽然一亮,源尚安点开一看,是同组担任组长的老师给他发来的消息。
“刚刚通知下个礼拜一下午四点半学校有个会议,就在行政楼四楼那个大会议室,记得去啊,别迟到了。”
源尚安不假思索地回了一个“好,谢谢通知,组长辛苦了”。
——————
周一,四点十分。
源尚安走进了会议室,座位是按照每个老师的姓氏首字母排的,源尚安在倒数第五排的角落里找到了贴着自己名字的座位。
紧挨着的座位上已经坐了一个看上去跟他年纪差不多大的老师。源尚安坐下时瞄了一眼座位上的名字,写的是“源素臣”。
源尚安想起来周末改好的课件,突然有点想笑。
源素臣转过头来看他:“你笑什么?”
源尚安联想起PPT上的内容,一时间忽略了这个人开口说话的语气:不像是初见时的询问,倒像是久别重逢后的寒暄。
“源这个姓氏在全国都很少见,”源尚安说,“我是真没想到这里还会有跟我一个姓的人。”
“说明有缘分,”源尚安注意到源素臣方才的注意力一直在教案上,刚刚是专门停笔跟他交谈的,“尚安,你是教什么的?”
这个称呼让源尚安一愣。
从来没有人这么喊过他,但是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他竟然没有半分的不适应,好像这个叫源素臣的人,就应该这样唤他一般。
源尚安很快自我解释成了“这个老师或许是想套套近乎”,于是他回答道:“我是新来的,教法制史,您是?”
“医学部的,”源素臣说,“教临床医学。”
“……哦,”源尚安琢磨着接下来的话,“既然恰好同姓,不如加个好友吧,说不定以后只要开会,咱们就能坐一块。”
源素臣没反对,打开了二维码名片让他扫描。
离会议开始还有一小会时间,源尚安瞧着源素臣,说:“我刚才笑其实也是因为,我这礼拜要跟学生上北朝法制,正好涉及了一个跟你同名同姓的人。”
“他还有个弟弟,正好跟你是一个名字,”源素臣道,“是这样吧。”
“是,”源尚安有些意外,不过更多的则是欣喜,“哎?你也喜欢看历史吗?”
“算是吧,有时间会去看看,”源素臣道,“而且我最近有看北朝的史书。我觉得看历史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当然了,也不能盲目质疑。”
这观点和源尚安不谋而合。
如果说刚才源尚安还是讶异混杂着高兴,那么现在就是欢喜了。
这个人好像天生就有一种让人移不开目光的魅力。
源尚安正要继续说些什么,就听台上有人宣布:“请各位老师尽快就座,会议马上开始。会议期间麻烦各位老师将电子设备静音,不要交头接耳。”
到嘴边的话只好又咽了回去,源尚安把注意力重新放回到会议上,却发现手机屏幕一亮。
是源素臣发来的消息。
源尚安迅速点开,只见对话框里显示的是:
“这周五晚上有空一起去吃个饭吗?”
哎?
这人还挺自来熟的嘛。
源尚安方才见他,只觉得此人虽然貌美,却有些过于严肃,让人难免望而却步。
他偏头去看源素臣的神情,似乎是确信自己一定会去。
源尚安想了想,打字回复道:“好,周五再见。”
第104章 番外2:千年之后(二)
周五的晚饭过后,源素臣带着源尚安去了附近的博物馆。
源尚安看了看时间,还不到晚上八点,这家博物馆这几天全天开放,加上他对于散步消食也不反对,所以就跟着源素臣去了。
“一楼的展厅是从先秦到两汉的部分,”源素臣说,“二楼是晋代到隋代的部分,唐代和之后的内容都在三楼。”
源尚安接过游览图,翻到背面道:“这家博物馆可以免费租赁讲解耳机,你要一份吗?”
源素臣摇了摇头,源尚安莫名觉得他似乎短暂地笑了一下。
两人在一楼走马观花的看了一圈之后,乘着电梯到了二楼。源尚安注意到源素臣的关注点并不在展厅展品上。
……或许他对这些文物不感兴趣?
可是既然不感兴趣的话,又为什么专门到这里来呢?这附近也有公园和广场,去那里散步不是也可以吗?
源尚安还没想明白原因,就看见源素臣走进了写有“南北朝”三个字的分区。于是他快步跟了上去。
“你是不是……不太喜欢这种枯燥无味的展览?”源尚安问,“要是确实不感兴趣的话,没必要勉强自己嘛,咱们可以下楼去广场或者公园逛逛。”
“我并不是不感兴趣,而是——”源素臣把手轻轻搭在玻璃柜上,眼中倒映着展出的盔甲与刀剑,“如果这些展览品本来就是你自己的东西,如今被考古学家挖了出来摆在博物馆里,看上去是不是有些奇妙。”
“……什么叫你自己的东西?”源尚安听得一头雾水。这都是从古墓里挖出来的文物,总不能全是源素臣自己家的传家宝吧?
五指在玻璃柜上留下雾痕,源素臣侧过脸来看他,眼神有着捉摸不定的兴奋:“公元530年,当时年轻气盛的魏帝不满丞相源素臣,私下里秘密和心腹商议,策划了一场刺杀,企图杀死他之后亲政掌权。”
“但是这场刺杀并没有成功,这个令无数人咬牙切齿的丞相并没有真的死去,”源素臣抹掉了玻璃柜上的雾气,带着讥讽的笑,“或者换句话说,他的身体虽然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可是魂魄却来到了一千五百年之后。”
82/158 首页 上一页 80 81 82 83 84 8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