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知朝的心意大家都看到了,自然也不会再对他有隔阂和芥蒂了。
一家人围聚在一起守岁,因为来年大家都有了新的期盼,这个新年也显得和往年格外的不一样。
顾家没有通宵守岁的习惯,等过了十二点,老人小孩都支持不住,先后回房间休息了。
顾知朝也回到房间准备休息了。
“77年了。”
顾知朝回到房间,看了一眼手表,现在已经过了十二点了,应该新的一年了。
他来到这个世界不知不觉也有大半年时间了。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顾知朝还非常不适应,但是经过这大半年的融合,他已经成功融入顾家和刘家了。
“今年应该就恢复高考了。”
顾知朝躺在床上,开始思索新的一年的计划和安排。
虽然说顾知朝知道77年会恢复高考,而且也知道具体日期。
但是这里毕竟不是原来的世界,而且许多地方都和原来的世界有所出入,所以顾知朝也没法确定恢复高考的日期会不会和他记忆中的如出一辙。
好在顾知朝这次从省城买了一台收音机,国家有什么政策出台,广播都会通知的。
高考的事情,顾知朝倒是没有太过介意,早一点晚一点影响都不大。
真正让顾知朝介意的是单景川平反的事情。
在小说中,单景川平反是在好几年之后了,当时单文轩已经功成名就,做出了一番事业,这才找了关系替单景川平反了。
只是单景川当时人都已经不在了,平反了也只是恢复了他的名誉,意义不大。
不过,现在因为顾知朝的到来,改变了单景川和单文轩的命运。
现在单景川不仅没死,而且还在刘家养好了身体,那平反的事情是不是也就能够提前了?
顾知朝将这件事情给记下来了,等政策出台后,得和单景川商量,想办法让他给平反了。
这不止关乎单景川,而且还关乎单文轩。
单景川要是没有平反,单文轩的身份有问题,他就无法通过政审,无法参加高考。
七八十年代做生意风险还是太大了,甚至就是九十年代,做生意的风险都非常大,所以如果有的选择,顾知朝并不想要让单文轩走上书中的那条血雨腥风的经商道路。
顾知朝这边在想着单文轩,单文轩在安县也同样在想着顾知朝。
刘家新年除夕还是非常热闹的,虽然说这年头没有烟花爆竹,但是新年味还是非常浓厚的。
刘家今年邀请了张空青和黄宣弘一块上家来过年,家里十分热闹。
单文轩热热闹闹了一晚上,等闹到了凌晨这才回房躺在床上休息。
单景川身体不好,没有熬夜,过了十二点就回房休息了。
单文轩躺在床上,虽然今天热闹了一整天,但是因为顾知朝不在,所以他这心总感觉有一块空落落的。
“顾大哥,新年快乐。”
单文轩脑海中浮现了顾知朝的面孔,嘴角不自觉上扬,露出了一抹笑意。
原本今年会是他人生中最为黑暗的一年,那是因为顾知朝,那些属于他人生的黑暗和阴霾被驱散,现在的他只感觉温暖和快乐。
单文轩带着对顾知朝的想念陷入了黑甜的梦想中。
第一百六十一章 拜年
第二日一早,天还没亮,顾知朝就被外面的爆竹声给吵醒来了。
虽然说现在的风气不推崇过新年,鞭炮什么的都没有售卖,但是春节对于国人而言是刻在骨子里的节日,所以即便没有鞭炮,大家也会想办法砍几节竹子,用燃烧竹子的爆炸声来代替鞭炮。
“新的一年。”
顾知朝难得没有直接起床,而是躺在床上发呆。
来到这个世界也有大半年了,在此期间,他做了许多事情,一直忙碌着,不让自己空闲下来。
今天大年初一,顾知朝也给自己放了个假,不做任何工作,给自己放个年假,好好休息休息,也陪陪家里人。
不多时,外面的爆竹声就多了,顾家人也都起来了。
顾知朝穿好衣服刚出门就看见李桂英带着几个女眷进入厨房准备早饭了。
顾家这边的习俗是初一早上吃饺子。
一来有招财进宝之意,二来饺子有馅,便于人们将吉祥喜庆包进饺子里,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饺子早就包好了,冻在窗台外面,乡下冬日夜晚气温冷,这饺子也放的住,等到要吃的时候,直接烧热水下锅煮就行了。
往年顾家虽然也吃饺子,但是碍于家庭条件,肉馅饺子很少,大家顶多分那么一两个肉馅饺子甜甜口。
因为今年顾知朝带回来的丰盛年货,李桂英过年期间也难得大方,直接抱了猪肉白菜,猪肉香菇两种馅,而且猪肉还放的足足的。
论做饭,李桂英水平不怎么样,但是包饺子做包子,无论是擀面还是调馅,李桂英水平都是一流的,做出来的包子包出来的饺子,即便是吃惯了山珍海味的顾知朝也忍不住夸赞一句。
“知朝,起来了,这有热水,提热水去洗漱。”
赵秀兰见着顾知朝,手脚麻利地从灶台上将热水装进了热水瓶中,热络地递给了顾知朝。
搁以前,赵秀兰她们对原主那就只有背地里翻白眼的份,可不会这么热情对待他。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顾知朝发达了不忘拉家里人一把,将心比心,大家对他的态度自然也就热情起来了。
“好的,谢谢大伯母。”
顾知朝接过热水壶和赵秀兰道谢。
李桂英原本还准备给顾知朝接热水,以前这种事都是她做的,或者得等她开口,儿媳或者孙媳才会动手,今天倒是特殊,赵秀兰居然对顾知朝这么热情,她这边都还没反应过来,赵秀兰就已经将热水给打好了。
不过李桂英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大房儿子女儿都要进学校读书,将来还得靠着顾知朝提拔。
只要脑子不秀逗,赵秀兰也知道得要对顾知朝好。
不止大房,二房也同样如此。
李桂英原本就偏爱顾知朝,对于这种情况自然是乐见其成。
顾知朝也感觉到了家里人对他的态度变化,虽然说其中夹杂着功利心,不过顾知朝对此并不介意。
只要一家人凝聚起来,心往一处使用就好了。
洗漱的功夫,家里其他人也都起床了,一家人团聚在堂屋内开始吃新年的第一顿饭。
李桂英在春节期间,也会一改往日的作风,没有给大家分餐,而是将饺子放在桌子中间,大家自己打,吃饱为止。
两大盆饺子端了上来,放在了桌上。
一盆是猪肉白菜馅的,一盆是猪肉香菇馅的,满满当当,沉甸甸的。
虽然说昨天晚上大家吃了丰盛的年夜饭,但是这年头大伙肚子里缺油水,两大盆饺子还是被吃了个底朝天。
吃过饭,村里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冬日,大家为了少消耗,少吃粮食,同时也休养身体,一般情况下都是躲在家里猫冬。
不过春节肯定是不能继续待在家里,走亲戚的走亲戚,邻里之间也会互相拜年唠嗑。
沉寂了一个大半个冬天的村庄被春节给唤醒了。
顾知朝今天也难得没有工作,而是带着家里两个小孩,和顾利民他们去村子挨家挨户的拜年。
上河村村民之间虽然也有不少龃龉,但是总体而言关系还是挺好的,没有什么彻底撕破脸皮的事情。
这点小摩擦小矛盾,在春节期间也都放下了,有人上门也会招待,进屋吃点东西,喝杯糖水。
“知朝,今年有十七了吧,年纪不小了,该说亲了。”
顾知朝刚进门,就被一堆婶婶奶奶给围住了,热络地和顾知朝聊起了婚事。
今年顾知朝和刘宏斌带了那么多东西回村,村里人可是有不少人看见了。
加上顾建国和李桂英两人忍不住炫耀,所以村里知道顾知朝在城里有出息送年货回来的人就更多了。
原本顾知朝在村里就十分受欢迎,是许多人眼中的金龟婿。
如今有了这么一出,对顾知朝眼热的人家就更多了。
顾知朝如今主动送上门来,这些七大姑八大姨可不会放过他。
“不着急说对象,等上完学再说也不迟。”顾知朝笑了笑回应道。
顾知朝上世单身了一辈子,脑子里压根就没有结婚的概念。
不要说十七了,就是现在顾知朝二十七了,他也没这想法。
“读书和找对象又不矛盾,你这边结婚了,有媳妇照顾你,你不是能更安稳念书了?”
“可不是,你在县城里安安稳稳的念书,媳妇在家里给你照顾爷奶,你也能安心念书不是?”
“让媳妇跟你去县城,帮你洗衣做饭也行啊。”
……
这些姑婆可不会这么轻易放过顾知朝,七嘴八舌拉着顾知朝就说开了。
不仅说,而且还叫了自家适龄的女娃来给顾知朝相看。
一时间,这拜年简直就成了顾知朝的相亲大会。
顾知朝面对几千人的大讲堂讲座也能应对自如,但是面对眼下这场景,他是真的有点力不从心了。
一个上午,顾知朝艰难地回到家里,到了下午,顾知朝说什么都不打算再出门了。
只是今天顾知朝并不准备工作,他索性打开了收音机,准备听听节目。
收音机买回来,这还是顾知朝第一次使用。
这是台小型便携式五管半导体收音机,塑料外壳,只有一个中波波段,声音特别宏亮,能收听到四、五个电台的节目。
之前在平沙市的时候,顾知朝问过梁衡哲,了解了每个时间段的电台节目。
早上七点会准时播报新闻,国家正式下达的政策会通过新闻播报出来,晚上七点则会播放幼儿故事节目,等到了九点钟就会有说书人念一些名著小说。
节目虽然不多,但是都是精品。
购买收音机时,随机附带了一张线路图及说明书。
顾知朝打开说明说,使用非常简单,只有一个按钮。
“滋滋滋~”
按下开关键,一阵杂音从收音机里面传出,顾知朝旋转按钮,杂音渐渐变小,有人声传出。
一番调试,收音稳定下来。
大概是新年期间,平常这个时间段是没有节目的,但是今天这会正在播放歌曲,是这个时代的样板歌曲,放在以前顾知朝是没兴趣听的,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来到了这个时代,他躺在床上,竟然听进去了。
察觉到门口有人,顾知朝抬眸望去,顾建国背着手站在门口,仔细听着收音机的声音。
“爷爷,大家一块听吧。”
顾知朝拿着收音机从房间里面出来,来到堂屋,将收音机放在了桌上,让爷爷奶奶一块听歌。
村里没有收音机,两位老人也是第一次收听,他们惊奇地看着收音机,竖起耳朵听着里面的歌曲。
这个时代的样板歌对于顾知朝的触动不大,但是对于顾建国和李桂英触动却很大,两人都听的入迷了,等到歌曲听完,两人都还没有回过神来。
歌曲放完,收音机传来了杂音。
这个年代,国家并不赞成过年,在其他许多地方,工人农民们都没有休息,这个时候都还在工作,所以白天的时候,收音机的节目并不多,播完了新闻,很多时候都会是杂音。
顾知朝看着意犹未尽的爷爷奶奶,想了想,将收音机拿回了房间,将收音机拆开了。
只要稍微改动一下,收音机就能够多收几个频道了。
虽然说顾知朝主攻生物专业,但是不代表他不懂物理。
脑海中的知识加上完美的动手能力,很快顾知朝就改好了收音机,接受的波动多了。
顾知朝慢慢调整,很快就找到了正在播放节目的电台。
这下子节目立刻就丰富起来了,各种新闻、相声、戏曲,更甚至还有港台明星的歌曲。
顾知朝拿着收音机去找爷爷奶奶。
大年初一,二老都不会出门,会在家里等着客人上门。
只是下午上门的人也少了,他们闲着也无聊,听听收音机解解闷也挺好的。
港台明星的歌曲,新闻这些节目肯定是不适合二老的,戏曲这玩意很有争议,家里随时都会有人上门,所以顾知朝也不敢播给他们听。
最后挑选了一个说相声的节目,给二老解闷。
第一百六十二章 见面
刚开始顾爷爷和顾奶奶还很好奇收音机,不理解声音从哪里传出来的,但是很快,他们就被说相声的两位先生给吸引住了。
顾知朝见二老听的入迷,给他们倒了茶水,又端来了瓜子花生,陪着他们一块听。
去年很长时间顾知朝都没着家,之后外出读书工作了,顾知朝会越来越忙,能够回来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了,所以趁着现在有空,能够多陪陪二老就陪陪他们。
下午偶尔有村里人上门来拜年,见着顾家在放收音机,当即就留下来一块听了。
等到顾知朝回过神来,宽阔的堂屋里坐了十来个人。
等到了下午五点,节目播放完,众人这才意犹未尽地散了。
“知朝,下午那个相声节目还有吗?”
刚吃过晚饭,顾建国就忍不住询问顾知朝。
这个年代的农村休闲娱乐方式太少了,平日里农活重,晚上睡的早,但是冬日里闲下来,平日里难免无聊,老人家又喜欢传统相声,难免心里会挂念。
“这个……”
顾知朝有些为难,老人家喜欢,他自然是乐意播放的。
只是这个时代频道太少了,相声只有下午这么一个时间段才播放,顾知朝也没没办法。
“相声只有下午才播放,不过有其他的节目。”
顾知朝调试了录音机,这个时间段刚好有一档少儿节目《小喇叭》。
虽然是少儿向的,但是其实也是故事节目,听起来也挺有意思的,小孩成人都可以听。
将收音机放在堂屋,屋里生了一团火,全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听节目一边烤火。
李桂英平日里虽然吝啬小气,但是过年期间却格外大方,平日晚上那是能少吃就少吃,但是今天却主动拿了红薯板栗放在火堆里烤着,给大伙当做听故事的零食。
104/188 首页 上一页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