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六州歌头(古代架空)——一别都门三改火

时间:2023-12-30 14:26:09  作者:一别都门三改火
  “临行仓促,未及待卿苏醒,故有难为之情、肺腑之言,一并付诸耳语。卿枕上若闻有声絮絮相嘱,非是旁人,乃吾牵念殊殷、入卿梦也!”
  “得陇望蜀人之本性,既得十年,便求百年;既得结青丝,便求共白头;既得此生此世,便求生生世世。今宵一别不知吉凶,倘或他日赴难,若有幸马革裹尸,当泉下候卿七十载;若不幸葬身沙场,则乾坤浩大,无处不是埋骨之所。”
  银绸早悄悄离去了,留谢竟一个人站在廊下,浑身剧颤,手指发抖到几乎握不住纸。月光从霄汉间洒落在中庭,映亮了四檐高挂的灵幡,白梅盛放,散作清芬万里,这便是只属于昭王府的雪夜了。
  他的目光落在最后几行字上:
  “吾与卿相守一十春整,人世哀乐百味,皆共卿一一品尝,今纵死无恨矣。”
  “从此金陵风霜雨雪,卿之所往,吾魂魄长随。”
 
 
第110章 二六.三
  谢竟掀开帐子,轻手轻脚上榻,给陆书青把被子往上提了提,后者面朝内侧,微微蜷着双腿,已经睡熟了。
  然后他翻身平躺下来,睁着眼,愣愣盯着帐顶。这早就不是他和陆令从大婚时那绣了榴花的床帐,十六岁的他以相同姿态躺在这张床上,大概怎么也没想到会有今日。
  在高烧不退时,谢竟确实听到了有人在他耳边说话,但他只以为那是梦境或幻想。那个人一声声叫他的名字,要他“活下去”,重复到近乎啰嗦,就连谢竟都在昏睡中无意共情到了他的焦虑。
  原来那是陆令从。其实也只会有陆令从。
  他们都要他活下去,可是活着要比死难多了。朱雀桥下行刑结束,他终于在三日不眠不休后一头栽倒在地,失去意识的前一秒,父兄的首级还映在他眼底。那一刻他是奔着死去的。
  即便是被救回王府养病的日子里,这个念头仍时时在他脑海中闪烁——直到读完那封信。
  以谢竟对陆令从的了解,他可以毫不迟疑地说,陆令从是把它当作遗书写的。
  陆令从是那样一个特别的人,在做好决定之前,他有时会显得瞻前顾后、妄自菲薄,甚至于优柔寡断;然而在做好决定之后,他的毅力与执行力之强又令人胆寒。谢竟完全可以想象出那个场景——哪怕遗书中的情意重逾千钧,但陆令从写遗书时是一定是举重若轻的,没有什么可以困扰他沿着选定的“道”走下去,即便是死。
  很不巧,就算再来一百次、一千次,谢竟还是会为这种魄力心折。他从小眼高于顶、目中无人,能够甘心以妻、以弟、以臣的角色紧紧追随在陆令从身后这么多年,无非因为两点——陆令从对事若即若离的“断”,和对人游刃有余的“狠”。
  所以谢竟没法终日以泪洗面,心安理得地活在悲伤悔恨中,却让陆令从一个人在外面刀尖舔血,为全家涉险。
  报仇也许是件遥不可及、不自量力的事,但至少谢竟知晓第一步该从哪里下手——谢家遭难的导火索,那批凭空出现的蓝田玉料,和在突兀的时机突然送礼的何诰。
  蓝田玉产地在雍州境内,也正是何诰的任所。那里距京城远过千里,若无快马、顺风车可搭,单凭他自己的本事,只怕要半年往上才能到达。
  谢竟并不惧怕漫长的跋涉,他只怕若是他走了,把儿女孤零零剩在王府,日夜怎么能安寝?
  可是他又该如何带他们上路?他们未必能获准被他带出京城——陆书青几乎是必不可能;即便真带了出去,他手无寸铁,小小的飞光都用不明白,连自保尚成问题,何谈庇护他的孩子?他在京中这些年除了做案头差事,柴米油盐一概不通,人情世故一张白纸,又该倚仗什么供养他的孩子,让他们免经风雨?
  在发现至亲任人宰割、而自己束手无策之后近一个月,那种深切的绝望和无力终于迟来地淹没了谢竟。
  耳边窸窸窣窣一阵,陆书青在睡梦中翻了个身,无知无觉、仅凭本能地搬过谢竟一条手臂,让它横展开来,然后迷迷糊糊把自己的脑袋枕上去,还在母亲肘窝里蹭了蹭。
  谢竟在黑暗中一愣,心瞬间酸得像浸在梅子汤里——这让他该怎么舍得走?
  正月初一,新帝陆令章践位祭天,改元景裕。因其年仅十六岁,尚未加冠,故由太后王氏与右相王俶共同辅政。
  而有鉴于被陆令真拿鞭子抽了一顿的教训,羽林卫再次找上昭王府的门时带了兵刃,显然来者不善。
  为首的校尉大概是因琅琊王氏掌权已成定局,有了天子舅族的撑腰,胆子更大。他们又不是要杀人放火,不过赶走一个被昭王亲自休弃的废妃罢了,即便陆令从回来问责,又能翻起多大风浪?
  因此这一回他全然抛弃了“先礼后兵”那一套,直接带人破门闯了进去,一路长驱直入。
  家丁有的返家还未归来,一时集结不全,周伯领一众小厮侍女拥出来,勉强将他们拦在中堂之下,而银绸和陆书青正待在药房中,听到动静,还是无可避免地直面了这一场冲突。
  银绸立刻将他护在身后,斥道:“持械强闯王府,你们疯了不成?”
  那校尉嗤笑道:“姑娘这话荒唐,若我们进来是强闯,那罪臣之后谢氏一连住了这大半月,岂不成了鸠占鹊巢的强盗?”
  “废立王妃乃昭王府家事,”周伯问道,“即便是驱逐,也该由殿下来亲口下令。肆意插手臣子家事,莫非这就是咱们王相的辅政之策?”
  那校尉一顿,他自己逞威风倒罢,却是不敢给相府惹上这样的口实的。他扫视着仆从们:“你们一个个如此回护他,倒让我好生奇怪,莫非——所谓的什么休妻废妃,不过是昭王殿下玩的一手阳奉阴违,用来做个障眼法,好将这罪人偷偷养在王府里?”
  这一下说中了众人心事,一时都未敢动声色,校尉见了,得意道:“真若如此,我可得禀与陛下和王相,请旨好好彻查一番。说不准,可连长公主也在其中掺了一脚呢。”
  陆书青轻轻推了推银绸,她转过脸,就听他道:“姨娘,让我来。”
  “青儿,你——”
  陆书青却只是摇摇头,从挡在他面前的所有王府下人中间穿过去,缓缓走到砌下,一丝不惧地抬头直视校尉:“听大人口气,似乎不是第一次登门拜访了?羽林卫中的长史、参军、监丞难道都是死人不成,竟遣一个小小校尉来与我问对?我是先帝亲封的昭王世子,羽林卫对我如此不敬,将先帝和天家的颜面置于何处?”
  那校尉才被提拔起来不久,没有识得陆书青容貌的机会,起初根本没把这小孩放在眼里,直到听他说完,才犹疑地退了几步,不情不愿地行了个礼,语气却仍不善:“世子容禀,不是羽林卫藐视君威,实在我今番是受王相钦点而来,礼数有缺,也是在所难免。”
  “钦点?”陆书青寒声道,“王相如今有天大的来头了,他是君上,还是摄政王?不过区区一介辅政之臣,他倒也敢越到皇叔头上拿主意了?”
  校尉见他没被王俶的名头慑住,只得换了种说辞,威胁道:“王相可没忘了让我多多替他关照世子,毕竟是在九华殿中出生的‘嘉瑞’,百十年一遇,先帝又着意栽培。只是您年少经事更少,岂不知一心紧紧系于天家,反倒要叫人以为世子和昭王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野心!”
  陆书青冷笑一声:“我父亲是陛下御口钦定的有功之臣,单凭大人方才这几句离间君臣弟兄的大逆不道之语,便是万死也不足惜!”
  他上前几步,停在与校尉仅有半臂的距离处,道:“我娘不再是昭王的妻子,但却永远是世子的生母,你想要赶走他,我教你一个法子。”
  陆书青突然抬手,将那校尉的佩刀抽出大半,面不改色道:“拿它向我砍上一刀,带着我的尸首去禀告皇叔,说我母亲神思错乱、狂悖杀子,再不宜留在王府。你若做得出这等事,我倒还敬你有几分胆气;若做不出——便趁早收了这份心罢!”
  他用毫不遮掩的轻蔑眼神望向校尉,周伯满怀忧虑地瞧着,却又似隐隐见到了当年那个目下无尘的新科状元郎。
  校尉心中恼恨,又被陆书青一激,竟当真拔出了刀,众人见状顿时叫着“世子”要上去拦,一旁的羽林卫却蛮横地欺身上前,不让他们靠近。
  “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真把舞刀弄枪当成过家家了!今日便真伤了你嫁祸到谢氏罪人身上,吃亏的也是你们母子,与我何干!”
  他说着扬起刀,作势就要往陆书青身上挥去,然而就在此时,一道迅捷的翠影凌空向他照面砸来,那校尉只觉一阵剧痛,回过神来,脸上已添了几道血淋淋的抓痕。
  “什么东西!”他大骂一声,就见绿艾犹自如秃鹫般在他头顶盘旋,仿佛正寻找时机,想再狠狠来上一下。
  陆书青却皱眉喊道:“绿艾回去!我不用你帮忙!”
  校尉伸手想要抓住绿艾,陆书青却拿肩膀去撞他肋下,撞得他重心不稳,趔趄半步,大怒,一把拎住陆书青衣领想将他甩开,两厢正僵持混乱,却忽听后面一个清透的声音响起:
  “住手!”
  众人回首,谢竟不知什么时候醒了,循着喧闹来到中堂内,病容难掩,神色憔悴,倚门才勉强站得笔直。
  陆书青趁此空档,立刻挣脱校尉的辖制,跑回母亲身边。
  谢竟的声线丝毫不颤:“不劳王相关怀费心,昭王既然容不得我,我亦不会腆着脸留下。这一向未走,不过是因为病体沉重,实在起不了身。”
  校尉促狭地眯眼打量他:“看阁下如今这副模样,倒不像是起不了身啊?”
  谢竟淡淡道:“已然恢复大半,故此特来告知大人,我明日一早就离开王府,立刻出京,不会在金陵再多盘桓逗留。”
  校尉刚要开口质疑,就听他继续道:“大人只管明早再领兵过来,哪怕亲眼盯着、亲手押着我出了城门也罢,如此,总可向王相交差了吧?”
  校尉沉吟半晌,恶声道:“最后一日期限,明早若还不走,可就没这么容易罢休了!”
  说罢,他挥手示意左右离开,然才走了两步,忽停住,转过身来,阴惨惨地向檐下看了一眼,手慢慢地摸向挂在腰间的机弩。
  谢竟猛地变色,一把将陆书青扯到了自己身后护着,却见校尉举起机弩,正对准了已经飞回鸟架上的绿艾。
  众人只听铮然一声,鹦鹉振翅欲躲,却终究晚了一步,柔软艳丽的身体瞬间就被弩箭穿透。绿艾凄厉地一声长啼,直直堕下半空,像一朵红衰翠减、抱香而死的杜鹃花,坠到冰凉的白玉阶上。
  再不动弹。
  陆书青瞪大眼睛,惊叫道:“绿艾——!”
  那校尉却只挂着笑,啐了一句“畜生”,带人扬长而去。
  陆书青踉跄冲过去,手足无措地捧起鹦鹉的尸骸:“……绿艾,绿艾?你说话,你跟我说两句话!”
  可绿艾的血已经将他的指甲缝浸透了。
  陆书青怎么也得不到应答,呆呆半晌,抬起头,难以置信地求助母亲:“娘,娘你快来看看绿艾,绿艾为什么不动了……”
  谢竟浑身冰冷,用尽了所有力气,才勉强挤出来嘶哑的一句:“青儿……”
  陆书青骤然爆发出一阵嚎啕,他跪坐在原地,语无伦次,泣不成声:“娘!绿艾死了!绿艾被他害死了!”
  那哭声撕心裂肺,简直令人闻之肠断。失去外祖一家、王府剧变、双亲决裂、陆令从远走的所有痛苦,如铺天盖地的潮水一般统统涌向他,绿艾的死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陆书青半月来所有的强装镇定与忍耐,都在此刻一败涂地,溃不成军。
  黄昏,内院庭中。
  谢竟在常挂鹦哥架的那一株白梅树下挖了个土坑,陆书青亲手将绿艾小小的尸体清洗干净,她最引以为豪的一身碧色羽毛,也被梳理得柔顺又漂亮。
  银绸拿一方雪白的丝帕将她裹起来,找了一个空锦匣,铺上厚厚的软垫,在里面摆了她最喜欢用的小金碗和金匙。
  陆书宁不明就里,蹲坐在绿艾的“棺椁”旁边,一面轻轻拍着她,一面为她唱着从母亲那里学来的摇篮曲。她只以为绿艾是睡着了。
  陆书青双眸红肿,怔怔地凝望着这一幕。他忽然解开自己颈间的长命锁,从底部的串珠中取了一粒下来,放在绿艾那被箭矢毁伤得残缺不全的眼上:“你天天啄这东西,啄不到还要吵我。便让给你罢,我不稀罕。”
  珠子那么流丽透亮,衬得她愈发光彩照人,宛若生时。
  锦匣封上、入土落葬时,陆书宁自告奋勇接过小花铲,替代母亲和哥哥完成填土的任务。
  她不知世故的恬淡仿佛让死别成了一场喜丧,这倒并非是一件坏事,谢竟想。绿艾的魂灵应当也是轻盈自在的,会乘着香风一直去往蓬莱仙境,化作西王母驾前最最明艳尊贵的青鸟。
 
 
第111章 二六.四
  景裕元年的第一场暝色笼住昭王府,内院没有侍从进出,阖府上下都默契地将这沉郁时刻独留给母子三人。
  陆书青坐在槛上,脸埋在母亲的膝头,只露出一双眼睛来,望着在白梅下自得其乐的陆书宁。谢竟坐着的绣墩没有靠背,便只能虚虚倚着花厅的门,后脊弯曲成一个疲倦的弧度。
  “明早离开家、离开京城,”陆书青忽然道,“是娘对他说的权宜之计,还是真正打算?”
  谢竟先摇摇头,再点点头。
  陆书青一哽,又接连问:“娘会走得很远么?能不能找处舅公在京郊的产业安置?我们家在苏杭不是还都有宅子?那些地方安逸富贵,没什么人关心京中动荡的。或者……娘是要回陈郡去?”
  说到此处,他又蔫下来:“不知陈郡那些叔伯兄弟会不会受牵连。”
  谢竟沉默了许久,才道:“都不是。娘要到雍州去。”
  陆书青很快反应过来:“是爹少时那位何师父任太守的地方?”
  见谢竟默认,陆书青愣了好一会儿,才喃喃道:“那……真的好远啊。”
  谢竟长出一口气,摸着陆书青的头发:“是啊,我白白活了二十六岁,从来不曾自己去这么远的地方,更不曾跟你和妹妹分开过这么长的路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