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六州歌头(古代架空)——一别都门三改火

时间:2023-12-30 14:26:09  作者:一别都门三改火
  先帝最后的弥留之际,他为了避嫌根本从没近到御前去过,更不可能知道遗诏的藏匿之处。
  谢竟觉得这简直就是荒谬可笑,他做过什么没做过什么,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难道自己心里不清楚吗?
  仿造字条的人,并不仅仅是反复临摹他的手书、在谢竟写过的东西里把这几个字摘出来,组成这句话。此人是彻底将去瑕体融汇为己用,坦白讲,他若还在世,就算今日来写,写出来的也足够让谢竟本人难分真伪。
  谢竟沉默地慢慢把线捋顺:这个人与钟兆有渊源,因此才能获知存放遗诏之处;这个人有机会接触到大量他的亲笔真迹,而非在市面上找仿品临摹;这个人精通文墨,书画造诣颇深。
  他脑海中一时浮现出许多个可能性:礼部的旧属、翰林院的同仁、王家安插在各司的官员、曾为临海殿伴读的几位世家子、当年的皇后如今的太后……甚至陆令章本人。
  可能吗?也许,陆令章满足上述那些条件。可此人仿造字迹最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隐瞒身份,秘而不宣地把遗诏存放处透露给王家,又不牵扯到自己。若是陆令章、太后或是王氏党羽,有什么隐瞒的必要?何必多此一举?
  再联系到萧遥方才道,在漠北军中安插眼线的或许也并非王家,而是另有其人……谢竟按了按眉心,他一直隐隐知晓,也许并不只王氏一脉在这些年的动荡变故中作梗,但他也没想过,那草蛇灰线潜藏于表象之下的第三方势力,离他如此之近。
  这也许就是陆令从得到消息,却迟迟没有告诉他的缘故。
  萧遥看他神情凝重,也有些不忍,劝慰道:“殿下一直踌躇着未说,也是顾惜王妃心思深重,不想给王妃再添负累。”
  谢竟定了定神,将字条放回簪中收好,揣进袖里。他抬眼,见萧遥是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便问:“萧姑娘还有何事?”
  萧遥张了张口,到嘴边的话确实终究没说出来:“确有一事,不过来日方长,王妃此刻想也乏了,待到该说的时候,我再说与王妃罢。”
  谢竟点点头,也不追问,只道:“有劳萧姑娘。”
  萧遥手上收了音,起身:“王妃若想独自排遣排遣,我传人上些酒来,今日便在这房里歇下。”
  她抬声唤了酒,与谢竟彼此一礼,却径自从内间的暗门离开,到隔壁去了,只剩谢竟一人独坐。不多时外间侍者奉了酒上来,谢竟透过屏风扫见门外那两个跟来的小厮仍尽职尽责地守着,也不去管,自去取那酒坛。
  打眼一看泥封,又是愣怔,萧遥着人送来的赫然是梅山雪酿,上盖着昭王府的印鉴,开坛幽香四逸,勾人心魄。
  谢竟伸出指尖,抚了抚贴在坛身上红底金纹、梅枝花样的同心方胜儿。那是贞祐十七年的元月,年关底下,谢竟记得很清楚,周伯置了年货,在厅里摊开摆了一桌子,请他去选,他瞟见这时新的花纸,觉得喜庆好看,便取了几张回屋,唤来儿女围炉坐了,教他们叠方胜玩。
  昭王府的元月有年节,有他与陆令从成亲的日子,还有陆书宁的生辰,都赶凑到一起,向来最是热闹非凡。因此就红红火火叠了一大筐,多余的没处放,便索性贴在还没来得及埋下的梅山雪酿坛上。
  这种贴了方胜儿的酒是留在王府自家喝、不赠外人的,此时出现在此地,且是萧遥主动送过来,想是陆令从亦猜到谢竟终究会找萧遥来问,提前备下托她转交,聊慰他愁肠罢了。
  谢竟定定地看了半晌,见不到的人、理还乱的恨、未敢重游的故宅,一时桩桩件件全涌上眼前来,心头一缕郁气荡着无可奈何,酒亦一口也咽不下去。到后来眼皮打架,跌跌撞撞歪在榻上时脑中却还是清醒的,又被入梦的往事缠得整夜眉心深锁。
  天微明时一身冷汗地惊起,头痛欲裂,惶惶然不知今夕何夕,看到眼前繁丽帐顶,几乎以为自己回到荒唐散漫的十六岁。
  半月后,城西瑶台。
  筵席半残,一半宾客尚守着冷炙,吆五喝六划拳,另一半酒酣耳热的已推搡着下楼去,另寻风流快活处。谢竟在下楼人群末梢不远不近地缀着,旁侧是几个亲王氏一党的同僚。
  他前些日子彻夜宿在摘星楼的“美名”自然是被传了出去,这都不必劳那两个小厮费心口舌,那天但凡见了他的脸的全是知情者,遮掩也没什么可遮掩的了。
  于是席上自然免不了要被调侃一番,谢竟不置可否,照单全收,也不辩驳自己是否真在章台有相好,只是顺着声色场上一切乌烟瘴气,凡劝酒者无有不从,巧言令色长袖善舞,一招一式都烂熟。
  今日是已经致仕的前大理寺卿做寿,请了不少朝臣在座,与谢竟同在受邀之列的“自己人”还有李岐。
  李家在明面上是坚定不二的昭王一党,李岐自己从前在虎师军中也是身居高位,按常理来说应该恨屋及乌,对谢竟深恶痛绝,因此众目睽睽下两人并不方便有什么交流。
  方才谢竟注意到李岐身边还带着一名十七八岁的少年,留心多瞄了几眼,认出那是他的外甥。李岐的姐夫郑骁是入赘到李氏,倚靠妻家资助应举发迹,后来才居官的,一双孪生儿女都随母姓。
  这少年谢竟也算熟识,因着昭王府与谢家的关系,和谢浚相交甚笃,并其他几个吴家、林家年纪相仿的男孩子,俱是好友,那些年总带着小尾巴一样跟在后面叫哥哥的陆书青一道玩。
  而他的同胞姐姐——如果谢竟没有记错的话——当年几乎已到了要与谢浚谈婚论嫁的地步。
  但还没来得及,谢家便遭了祸。虽未株连九族,但与谢府本家或旁支有姻亲的氏族几乎都被殃及,程度有深有浅,如他嫂子的娘家吴兴姚氏便是首当其冲。李家审时度势,自然不敢提半句这原本已在酝酿中的儿女姻缘。
  不过也没有再提的必要了。谢浚已不在了。
  临到底层要踏出大门时,谢竟一抚掌,告了声罪,说忘了事得上去一趟,让其余几人先行,不必管他。好事者问他忘了什么要紧事,谢竟也不避讳,勾唇笑了笑,道瞧席间那个弹箜篌的孩子惹眼得紧,总没有到嘴边再让跑了的道理,要回去仔细问问名姓来处。
  几人便心照不宣笑一回,撇开他,前呼后拥各自上车马去。谢竟小心翼翼地确保自己被错杂人影挡住,没有让等在对街的谢府车夫看到,退了两步,慢悠悠地又晃回楼上去。
  只不过他没有回到席中,而是多上了两层,在顶楼入口处站定。
  隔着一道珠帘一副纱屏两爿幔帐,坐在内侧的人根本看不清他的模样,只能隐约见到一个轮廓,略显疑惑地出声:“……崔二小姐?”
  谢竟闻声失笑,清清爽爽应道:“不是崔二小姐,是谢二小姐。”
  里面的人滞了一下,须臾也笑了,道:“既如此要劳谢二小姐外间入座了,毕竟你未嫁我未娶,守着大防,不便照面。
  说话间谢竟已然拨开幔帐施施然走了进来,就看到陆令从正斜靠在坐榻上,见他近前,便直起身子腾出些地方给他让开,又道:
  “我晓得你今日在楼下有应酬,可没料到你会上来。”
  谢竟不客气地把靴子一蹬缩上了榻,四顾没找见靠枕,唯一一个软垫被陆令从倚着,便索性直接倒下身来,枕在陆令从的大腿上。
  他边调整舒适的姿态边道:“崔夫人告诉我是有关羽林军中的人事调动,要借此机会同你通个气。”
  崔淑世领皇帝命,为昭王婚事张罗,两边都不得不来,又兼确实是有正事要说,便择了此日此地,带着同族闺秀来与陆令从“相看”,因此才设了这重重屏障,正儿八经守的是这一出男女大防。
  “据说要给你作的媒是她娘家侄女,想来就是这位崔二小姐了?这可是要娶回王府给我儿我女做后娘的,人才脾性样貌,件件须得是第一流。”
  陆令从也不理他故意调侃,只笑道:“亲娘近在咫尺,人才脾性样貌,哪件不是第一流?我做什么放着眼前的不娶,去绕后娘那个弯子?倒怕是亲娘如今独身过得潇洒自在,不肯依我了。”
  他的手指落在谢竟耳后的发上,顺着一绺抚下来,落在他露在领口外的一截颈肤。谢竟身上的衣裳撞得大胆颜色,秋香色的里衬罩一层淡雪青的中衣,外衫却是一水儿亮眼的钴蓝,质地半虚不实,透出内里蹙金绣的团纹,真正像一只绮丽的孔雀懒洋洋伏在他膝头上。
  谢竟默默打量着这四周陈设。方才陆令从对他说“不便照面”虽是玩笑话,但十几年前,他们还没成亲、真的需要守着大防的时候,的的确确也是在此处悄悄见过的。那一次他还得到了一样“礼物”,匕首飞光。
  他到今日不知道,陆令从不肯告诉他的“飞光六式”中,最后一式究竟是什么。内间的器具摆件早换了新的,瑶台也改了模样,只有人还是旧的。
  “我见过萧遥了,”半晌谢竟开口,“不过你应当也已经知道了。”
  陆令从“嗯”了一声,知道他能把这话说出来就是已经慢慢整理好了自己的情绪,便只道:“钟兆已死,传递字条的人尚在幕后,暂且不提。但王家在当年事中的角色,如今是板上钉钉了。你当时说第一步要证实,现在证了,下一步呢?”
  谢竟有些迟钝地眨了眨眼,走神了半晌,才道:“王家这些年炙手可热,风头无两,首当其冲受创的便是江南众侨望士族。旧门阀们坐看一家独大,还轮不上管皇帝站哪一队,自家的土地产业就先被挤了又挤,心里自然憋着这一口气。”
  顿了顿,他又说:“再有就是如李家、吴家这样靠经商发家的新贵,就算在朝中有人为官也是位卑言轻,大多还跟你这个眼中钉的昭王殿下交好,被士族大姓死死压了一头不说,打点关系的银子水一样送出去,却时不时还要被嘲上一嘴‘末流’。有财无势,钱权不匹,他们想要改换局面的心,是更迫切的。”
  “最后也是最根底的,”他手向下指了指,“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王俶实在是极聪明的,他早深知这一点,因此没有敛财敛到百姓头上,就算有,也不到激起民愤的地步。以黎民为子玩弄权术是最难把握那个度的,一旦民怨沸腾,覆的舟就不仅仅是王家,而是你大齐的江山了。”
  陆令从颔首同意,又道:“旧士族、新贵和百姓还只是三颗子,想要将王氏‘围’死,尚欠一子。”
  谢竟轻轻点了点头,声音极低地喃喃道:“漠北。”
  陆令从静了一会儿,正准备将陆令真自请和亲的打算告知谢竟,一垂眼,却发现谢竟已经悄没声儿地睡着了。
  他哭笑不得地瞧了半晌,俯身从肋下把谢竟往上抱了抱,让人贴在他怀里睡。
  等了有几盏茶功夫,陆令从忽听身侧短促清脆的一声尖叫,条件反射地去按腰后短刀,转脸看声源处,却见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惊慌地捂着嘴,站在门边不知所措地盯着他们两人。
  陆令从迟疑片刻:“……崔二小姐?”
  姑娘迟缓地点了点头,局促地避过身去,支吾说不出话。陆令从一看本来就假的事情直接被撞破更是假上加假,索性直截了当解释:
  “多有冒犯,不过你也看到了……不对,你不认得他,我介绍一下这位是昭王妃,虽然被废了没名分但原来的现在的以后的昭王妃都是他,所以……”
  说罢又忍不住皱眉添道:“而且我儿子都快和你一般大了,崔夫人怎么想的。”
  货真价实的“崔二小姐”小鸡啄米般点着头:“我晓得我晓得,姑母对我说了‘相看’只是幌子,今日是有正事与殿下商议。只是她让我先上楼,我没来过此地,绕迷了路进错了门,冲撞了殿下与王妃,实在失礼。”
  陆令从并不相信她这套说辞,他极度怀疑根本就是崔淑世一早猜到他和谢竟要瞅准这个机会见面,故意给侄女儿指了错路,先来敲个警钟,免得等会儿彼此尴尬。
  他只能示意无妨,请小姑娘先到珠帘后暂坐,心里默念崔夫人快快上来罢,无奈间忽闻怀中闷闷一声笑,就见谢竟不知什么时候醒了,半眯着惺忪的眼,正狡黠地瞧着他乐。
  陆令从正要压低了声音去叱他,谢竟却不给机会,一仰脸在他下颌处亲了一口,亲完脸一埋,又万事大吉地假寐去了。
 
 
第60章 十四.一
  对于长在北国的谢竟来说,京城的夏天的确是长了一些,但总归也有过尽的一天。过了九月后他彻底不需要再去临海殿,倒不是因为身形变化渐渐明显,已经没法轻易被衣裳遮掩住,而是因为秦太医某次来王府号过脉,转头回宫直接向皇帝禀明,说昭王妃怀的十有八九是位皇孙。
  谢竟没有什么“酸儿辣女”的症状,他本来不是很爱吃酸也不是很爱吃辣,他只是没想到这种事居然能靠望闻问切得知。
  他问银绸,准么,银绸犹豫一下,点点头说差不离,其实三四个月上就能诊出来的,等到现在才说,是为了保证在向天子复命时万无一失。
  这小皇孙无论嫡庶,但凡居长,身份总是金贵,如今又知是个男孩,宫里的看重自然更不比寻常。黄金有价玉无价,金宝贝一下变成了玉宝贝,未落地便成了朝野议论的焦点,料想来日出世,更难轻易走出风口浪尖。
  谢竟自己又另有思虑,男孩的话,可以嗣位继产,他就不必那么绞尽脑汁为他攒私房钱,宫中也没有正当借口以“传宗接代”为由往王府塞人。但与此同时,若他真有离开的那一天……想要带孩子走,怕是几乎不可能了。
  这是他在金陵度过的第二个秋。天穹极高极远,缎子般柔滑的蓝,一丝云也没有,日头暖融融地倒下来,吹来的风却是微凉的,风里送来甜而醉腻的桂香,引诱人终老此乡。
  王府中的侍女会趁天气晴好的时候晒夏衣,过后就要收进箱底,来年五月再穿了,因此必得晾得干透。后院地方不够大,女孩们便嬉笑着跑到花厅,半是央告半是要求地请谢竟把花园借给她们使使。
  她们中没有一个人会不喜欢这位小王妃,在彼此同处一个屋檐下数月之后。哪怕年初他刚进门时,里里外外有过不少嘀咕,到此时也全都化为了真心的亲近。
  他的脾气不算顶好,性子上来倒也不折腾旁人,只是爱跟自己较劲。可行事却最是爽利,举止进退,没有一样不是游刃有余。更难得的是他会玩也爱玩,闲时带她们斗百草行酒令占花名,王府有客时,射覆投壶双陆六博,凡此种种无所不精,殿下那帮朋友加起来也玩不过王妃一个人。
  果然此时开口相求,谢竟便问:“你们往年都是怎么晒?”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