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六州歌头(古代架空)——一别都门三改火

时间:2023-12-30 14:26:09  作者:一别都门三改火
  陆令从的笔锋微微一顿:“……父皇不治他的罪?”
  皇帝看他的目光几乎称得上“审视”,仿佛能将人从内到外剖开来,无处遁形。良久,他淡淡道:“他纵有千万般不是,到底还有诞育世子的功劳。毕竟十年夫妻,你又对他宠爱过甚,想为他留条活路也属寻常,朕没有不许的道理。”
  陆令从听这话的分量,皇帝竟是连“嫁祸”的本质都无意去掩盖,甚至于根本不在乎他是不是真心废弃谢竟。
  “但是谢家……你不能再插手了。朕交了王俶去办,相府是局外人,裁夺起来也有个度。要避嫌,要在世人面前不偏私,你得准备着些。”
  陆令从缄口动笔,脑中盘算着相府为什么成了局外人?此事牵涉储位之争,而相府从来都在局内,从来都在风口浪尖,除非……除非这个争端即将告终,皇帝心中已然有了决断:相府出局了。
  出局了,自然不再利益相干,更重要的是也没有能力再凭借候选人身份翻起风浪,所以皇帝才会放任相府去做那“不偏不倚”的裁判。
  陆令从又想到那句“准备着”。要他准备什么?为什么要他准备?
  从一开始皇帝嫁祸的目标就不是谢竟,而是陈郡谢氏。说到底,只惩处谢竟一人并没有用,皇帝其实也不屑于惩处谢竟,因为太清楚他手无实权,不过是绣花枕头一包草。彻底切割掉陆书青与陈郡谢氏的关系、将外戚坐大的苗头掐断,才是皇帝对谢家动手的根本目的。
  陆令从隐隐察觉,那个自他出生就开始折磨他、桎梏他的问题,答案终于近在眼前,呼之欲出。
  蛐蛐罐里胜负已分,皇帝是在为昭王府——或者准确一点,为陆书青的登极之路翦除一切障碍,但这只是个开始,陆令从想。主子待两只蛐蛐从来都是一视同仁的残忍,皇帝绝不是临时起意将对谢家的处置权交予相府,他还有后手,他一样要借机清洗琅琊王氏,只不过假借两族争斗的名义。
  谁也别想逃。
  陆令从猛地抬起头来,后脊发凉,直视昏黄灯火下的皇帝——这真的是个行将就木、垂垂朽矣的病人么?
  谢竟匆匆罩了件披风,纵马直奔谢府,越是靠近,嘈杂喧闹在夜里就越清晰。这个时辰连秦淮河畔的歌吹都止歇了,异样的寂静从水面蔓延到街头坊市之中,人家门户紧闭,躲在黑暗中悄悄竖着耳朵,见证变故上演在乌衣巷这簪缨之地。
  金陵城要变天了,人人心中都这么想。
  乌衣巷口有羽林卫执剑而立,闲杂人等早被清场,谢竟勒马停下时,面对的只是兵刃的寒光,和一道道从盔甲下射出来的没有温度的视线。
  首领与他对视片刻,率先开口:“王妃来了。”
  谢竟沉声道:“放我回家。”
  首领做了个虚礼:“谢家有私藏国玺之嫌,牵涉国本兹事体大,臣等遵陛下圣旨,阖府上下俱要细细搜查,一律不许放人进去。”
  “那让我见我父兄,就在此处见也可以。”
  首领冷嗤:“两位谢大人这会儿已经被带去诏狱,只等着提审了。”
  谢竟一震:“你们岂敢擅自扣押朝廷命官!”
  “陛下有令,由王相全权处断此案,”首领抬手往巷中一指,“在贵府搜出陛下托昭王殿下代为保管的蓝田玉传国玺,谢家库房中的来路不明的蓝田玉料,可都是实据。”
  谢竟缄默须臾,翻身下马:“此事乃我一人所为,谢家上下无人知晓,陛下降责,也应由我一人承担。”
  “哦?”那首领玩味地笑了笑,“你们要不先对一对口供?你父兄可是已经对罪责供认不讳,说他们图谋储君之位从你手中骗取国玺,你才是那个毫不知情的人!”
  “欲加之罪!”谢竟喝道,“我身为昭王妃,纵有枭首重责也不牵涉九族,王相若定要殃及无辜,莫非是想弃琅琊王氏这百年文吏世家的清明善断于不顾?难不成还要冲进宫里,把陛下也关进诏狱?”
  说罢他抬步欲强闯,两侧羽林卫的佩剑立刻出鞘,那首领刚要命手下强行将他制住,忽听不远处有人喊:“慢着!”
  来者驻马在谢竟身后,他回头看去,正是王俶的长子王契,手里提着一卷轴:“下官刚从宫里来,奉旨替昭王捎来一封谕令,王妃可愿一起听一听?”
  众人四散为他让出路,王契绕到谢竟面前,徐徐展开那卷轴,道:“传昭王手谕,王妃谢氏骄纵横行,穷泰极侈,更兼挟子弄权,觊觎储位,不宜垂范庭闱、诲化儿女。其上玺绶,着斥逐出府,恩断义绝。”
  王契高居马上,睨着谢竟:“谢大人如今不是皇亲了,这罪责株不株连九族,还得再好好考量才是。”
  哪怕是叮嘱过陆令从,必要时一刀两断、切忌优柔,但在亲耳听到“斥逐出府”几个字时,谢竟还是不自禁地一晃神。
  几千个日夜不离,只需要几十个字就可以抹得一干二净,天家的姻缘线果真就如那织绣龙袍的金丝,脆弱不堪,一触即断,如何能与坚韧不移的结发青丝相较?
  谢竟抬眼逼视回去,冷冷道:“谢家有太宗皇帝御赐的丹书铁券,王俶即便认真想要连坐,也得有祖宗之法可依。不敬先祖、滥用职权的罪名,相府可担待得起?狡兔死走狗烹,相府今日把谢家逼上绝路,不怕明日陛下就借这个罪名收拾了王家?螳螂捕蝉,鹬蚌相争,得利之人且在后头呢!”
  王契却只摇头,别有深意道:“谁说相府不怕?谁说相府不敬丹书铁券?这免死金牌叫谢家一代又一代地供着,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自然要准许贵府物尽其用才是。至于怎么用——阁下只睁着眼睛,好好等着看便是了。”
  语毕他转脸吩咐那首领:“谢大人既然想见一见亲眷,就让他见。”
  谢府正门大开,羽林卫森然伫立两侧,而带领家丁站在厅前、与其对峙的,正是衣冠齐整的谢夫人。
  谢竟几乎是被押进了乌衣巷,不知谁的剑柄照着他的膝窝就是一下,将他一把搡倒,跪在门槛之外。
  谢夫人看到他,原本不动声色的面上终于露出一丝怒意:“他是昭王妃,你们胆敢动他!?”
  谢竟定睛搜寻,却没见姚氏和谢浚的踪影,直到听见角落里有斥骂声响起,这才发现谢浚被绑在廊下的柱子上,想是事发时当先护在祖母和母亲身前,却终究寡不敌众,反被控制。而他嫂嫂则让几个亮着佩剑的羽林卫团团围住,不许她靠近谢浚。
  “我父兄都已下狱,我也可以即刻随你们走,相府还要为难这满府妇孺和无辜家仆,难道是要赶尽杀绝不成?”
  谢竟挣扎着想要起身,却被两名士卒按住,王契站在他身后幽幽道:“谢大人还是没有拎清楚,打心底里要为难谢家的,又岂是相府?陛下要借刀杀人,王家不过是趁势把自己打磨淬炼成一把好刀,让陛下使得更趁手罢了。”
  他身侧那首领借机道:“下官承的是陛下圣旨,办的是公家差事,无意刁难,还请夫人以大局为重,并少夫人与小公子一道随羽林卫走一趟,也好早日定夺此案,还贵府一个清白才是。”
  他刻意加重了后半句的语气,谢夫人却骤然一啐,叱道:“烂了心的东西,陈郡谢氏的清白,就凭你们这些宵小鼠辈也配信口置喙?”
  她扫视过一众官兵,那凌厉目光如有实质,照得人心慌底虚、不寒而栗:“若我从这道门出去,便是假也成了真,无也成了有,坐实谢家的异心,岂不正遂了你们的意?不曾做过的事,莫须有的罪名,哪怕你们颠倒是非、严刑逼供,哪怕我夫君和儿子都认了,我也绝不会认!”
  王契却毫不以为怵:“夫人好风骨,不愧是执掌中馈几十年的一品诰命,只是夫人要保全自家声誉,也要为你身后这些家丁仆婢想一想——谢大人才刚说得好,他们又有何辜,要死守在这乌衣巷里给你陪葬呢?”
  谢夫人目光一凛:“此事恩怨不涉外姓旁人,你若还在意琅琊王氏的名节,便放他们各自离开!”
  王契只是不紧不慢道:“天下哪有那么多忠孝两全的美事?陛下口谕,无诏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出谢府,诏狱里可塞不下您全家老少,他们全都得在贵府乖乖听侯发落,王相只点名要您祖孙三人,连咱们这位废昭王妃,”他一瞥谢竟,“可都格外恩准,不必收监呢。”
  一旁的姚氏怒极反笑,讥诮道:“恩准?王相把自己当成什么人了?即便来日二殿下即位,王氏也只是外戚,也只能是外戚!打量我们不知道呢,那蓝田玉传国玺本就是个假货,莫说是天子寄放在昭王府,哪怕是真到了谢家手里,大齐百年的国本,就这么轻易便能被区区一块玉动摇?相府这是藐视天威,还是怀璧其罪?谢家库房内那些蓝田玉料乃是去岁除夕雍州太守何诰所送,入府时登记在册,白纸黑字,你们不去彻查来历追根溯源,究竟是在遮掩什么?”
  王契神色微变,大概不曾料到她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将事情挑明,阴恻恻道:“姚夫人慎言,就算自己不要命了,也要想想令郎该如何自处。”
  谢浚闻言,顾不得羽林卫的刀还抵在他脑后,叫骂道:“你休想拿我来要挟我娘,谢家上下没有人怕死,只怕死不清白,死不得其所!”
  “口口声声,”王契将几人挨个掠了一回,“攀扯相府也就罢了,小公子和两位夫人再说下去,言上天子,怨及龙庭,在场数百人听得真切,那异心和罪名可就是板上钉钉,再不能用‘莫须有’来粉饰了!”
  谢夫人丝毫不为所动,冷笑道:“我们有什么不敢言上天子?如今玉料都被抄走了,那凭空出现的传国玺也被搜出来了,乌衣巷除去我们这些肉体凡胎,再没有什么可供报还天子这些年的‘知遇提携’之恩了!若天子还想要,那便拿去就是了!”
  谢竟被制在原处动弹不得,只喊道:“娘暂且留些余地,哪怕先到狱中我也可设法转圜!王氏岂会不在乎史册留名?”他抬头剜了王契一眼,“想必相府亦不愿受万民唾弃、口诛笔伐!”
  谢夫人神情是早已望到宿命终点的平静:“你以为此刻在乌衣巷中和他们撕破脸,与囚于诏狱多做几日瓮中鳖,下场会有什么不一样?”
  谢竟只得转向姚氏:“嫂嫂!你与浚儿带着娘先走罢,谢家的清誉名节都不必管,什么东西能比你们的命重要!”
  姚氏眼神中有淡淡的哀惋,她同样一步都未动:“他们若然真正敬服丹书铁券,今日之祸根本就不会发生。事已至此,只剩‘虚惊一场’和‘十死无生’两个结果了,之无,你觉得会是哪一种?”
  谢竟一顿,愣愣地张着口说不出话来,茫然看向满院的谢府家仆,那里面大多数面孔他是熟悉的,他是认识的,甚至有不少人在这座宅邸生活的年头比他自己还要久。他喃喃地哀求着:“你们……你们走啊……”
  没有人挪步。
  “你们走啊!”
  良久,不知是谁说了一句:“二公子,我们走不掉的。”
  谢竟恍然发觉,在场除他之外的所有人似乎都很清楚,这场剧变里没有缓冲,没有转圜,所有那些退而求其次的权宜之计,在政治角逐面前,统统都是不存在的。
  要么无事发生,要么死。
  等待他们的是什么?所有人都有数,而且一早就心知肚明。谢家祖孙三人一被下狱,他们紧随其后便要被夷灭。逃出这道大门,他们是抗旨不遵,更是谋逆罪人,根本不必妄求生路;而一样是死,留在这道门里死,至少无须替权力倾轧背负恶名,至少对得起陈郡谢氏这些年对他们乡里家眷的庇护,至少不辜负主仆一场的恩情忠心。
  就如谢浚之言,死得清白,死得其所。
  王契已经不耐烦继续虚耗下去,他在门前来回踱着步,不时转眼看看谢府之内,仿佛在掂量事态轻重。半晌他对家仆们开口,意味不明:“诸位抱定了主意甘心殉主?”
  无人予他回应。
  王契又把视线转向姚氏和谢浚:“你们母子呢?”
  两人只是漠视了他。
  他最后将目光集中回谢夫人身上:“夫人仍不走?”
  谢夫人坦然道:“即便是到了天子眼前,我一样还是这句话,你们休想迫我踏出大门半步。今日谁若想强闯谢家,就要先从我的尸身上踏过去!”
  王契再不犹豫,几乎是在她话音落下的同时抬起手来,那首领立即施令,门外等候已久的羽林卫顷刻挽弓,谢竟心中大震,脱口嘶吼道:“娘——”
  然而王契的手已经挥下,数箭齐发,镞心却一起对准了门下最前方那道从未弯折的身影。
  谢竟耳中的世界从那一刻之后变得岑寂无声,他瞠目欲裂,甚至连眨眼的能力都忘却,直勾勾地注视着箭头没入他母亲那脆弱的、毫无防备的心胸。他没办法数清究竟有多少支箭,因为血是那么乍眼那么迅速地在谢夫人的锦衣上蔓延开来,在避无可避地亲睹她仰面倒下去之前,就已经永远烙死在了谢竟眼底。
  他感觉到自己应该是声嘶力竭地喊着,但他什么也听不到,便无从判断究竟是失聪还是失声。
  王契定定地望着谢夫人倒在阶下,不再动弹:“如夫人所愿。”
  冲突就在这一瞬间被点燃,谢竟看到家丁们迎着箭雨和枪戟顶上去,哪怕难以与禁军相抗,但他们仍然不约而同地将谢夫人的遗骨团团围起来,护在中央。
  他看到手无寸铁的姚氏硬生生夺下羽林卫的长剑,砍断绑缚谢浚的绳子,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地送他一路逃出前厅,然后转回来背抵角门、以身作锁,被追兵一刀斩断侧颈。
  他看到鲜红的焰光自内院而起,这才是贞祐十七年这个冬夜真正要烧的地方。他看到时近破晓浓云压檐,须臾间暴雨倾盆而下,可为什么浇不灭冲天的大火?
  火没有声音,雨没有声音,人咽气也没有声音。
  谢竟被狠狠摁在原地,身挣不脱,眼闭不上,乌衣巷的浩劫从今镌入他余生的每一个日夜。
  最后他扬起脸直迎上雨水,视线瞬时被模糊掉。中庭遍地狼藉,供桌上的东瓶西镜摔得粉碎,化作脚底埃土,可是“百忍家声”四字却牢牢高悬厅前,坚固得近乎残酷。
  “忍”字头上那一把刀跨越百余年的矞丽和荣光,终于,在此刻堂皇地劈落下来。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