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斜阳边鹤

时间:2024-11-28 18:13:06  作者:斜阳边鹤
  说话人样貌张扬,哪怕做素净打扮,也难掩一身风尘。
  不是春风楼随风楼主, 又是谁?
  显然, 他与玉奴, 还是旧识。
  胡十三紧跟在他身后, 似是拿这个弟弟也没有法子,只一脸无奈赔笑。
  察觉到顾悄眼神, 胡十三一拱手。
  “顾三公子安。”似是知他疑惑,胡十三解释道,“今年水大, 下游徽商大都自发出力,协助官府运送粮食物资,以助各地渡灾,胡家刚好被派在这一带。”
  刚好?
  顾劳斯:好好好,你敢骗, 我就敢信。
  “见过知州公子。”他又向方白鹿一拜。
  “方才小人在上头调运,不曾留意公子登船, 多有怠慢。我这弟弟,一贯口无遮拦……”
  “无碍。”方白鹿纵然不喜随风, 也不会自降身价与他计较。
  只可怜陆鲲,看到随风后,立马魂不守舍起来。
  甚至连爱屋及乌护着的玉奴,也抛到一边。
  他对玉奴无意。
  不过因为玉奴同他意中人相类,所以才多一些照顾。
  他几次想要张口,几次都被打断。
  直到船只抵岸的喧嚣声起,他不得不悻悻退守一边。
  船的终点,正在安庆府府治怀宁县。
  洪水几乎快要漫过临江城镇的江堤堤顶。
  临时开辟的码头亦十分简陋,只在城防堤坝上伸出几条简陋栈板。
  仓内百姓小心翼翼上岸后,便有役卒进仓卸货。
  一箱箱泛着草木清香的新米,被抬进城门。
  城内外无数灾民,瞧见新米,如同等到定海神针。
  人海中发酵的暗涌,再次缓缓蛰伏下去。
  整个府治,重归宁静。
  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胡十三一边引路,一边与顾悄简单交代城中情况。
  “七天前,最大的洪峰刚过。
  府内各县民堤接连破了十三道,数十万亩圩田一夜汇成汪洋,安庆府这才以一府之力,吃下三分之二的洪水。”
  胡十三顿了顿,“汛前,明孝太子颁布了系列法令,允诺泄洪灾民所有食宿皆由府县兜底,并灾后重建诸多事宜,这才令几万人甘愿撤离,腾出家园以供泄洪。
  乡民暂时都安置在各县城难民营里。
  村庄被淹没,一年收成付诸东流,家人流离失所,他们甚至听不懂治水之道,只知道明孝太子要他们搬,他们便搬。
  金陵之后,明孝在南方声誉可谓空前。”
  顾悄听懂了其中的提醒之意。
  明孝声誉越高,那么皇后党塔防就越厚,于顾家来说,这并不是个好消息。
  “呵,咱们南直隶,倒是有两块地方,天生来的不讨喜。”
  听到这,随风似是想到什么,冷笑一声。
  “一块就是那凤阳府。
  北边要保国都,南边要守运河,夹在南北之间,又一无是处。
  只得做了那囤沙泄水的大渣斗。黄河的沙,淮河的水,别处无处放去,就统统叫它都受了。
  另一块就是这安庆府。
  上头湖北、江西生得好,地势高,老天护着不让淹。
  下头金陵命好,老祖宗打江山看中了那块地,国运护着不给淹。
  就这不上不下的安庆,有灾头一个挨宰。
  到底还是这八百里皖江人命贱,活该要吃下这天谴。”
  “好了,不要胡说。”
  胡十三又开始头痛了,也不知道这回带他来,究竟是对是错。
  “胡十三,你竟敢叫我不要胡说!”
  随风很是不高兴,拐了拐顾悄,“喂,你二哥找的什么泥腿子,竟敢叫我不要你?”
  顾悄抠脚趾:差点忘了还有这艺名。
  “你说,你随便说。”
  随风这才高兴起来。
  本朝能被贬为贱籍的,大多是犯事的官宦人家。
  顾二没提过随风底细,顾劳斯也就没问,但听到这里不难推测,随风家中遭难,恐与治水脱不开关系。
  听这怨气,所治不在安庆,便在凤阳。
  倒是汪惊蛰懂得多。
  “喂,你该不会赵家人吧?”
  她身体里的“另一位”毕竟年长,见识也多。
  小伙伴们登时竖起了八卦的耳朵。
  “九年凤阳大水,李江起事,神宗以治水不力招致民反,夺了怀仁的太子之位。
  为平祸乱,神宗先后增派工部尚书裴岗与工部侍郎程先驻节淮安,一个专治黄河,一个专治淮水。
  这程先,不是别人,恰好是陈阁老得意门生。
  那几年,正赶上神宗欲立明孝太子。前朝因册立陈皇后一事,吵得不可开交。程大人得此重用,便是神宗给朝臣的一个信号。”
  “然后呢?赵家又是什么故事?”
  朱庭樟眼巴巴催更,“快说快说,我也凤阳的,指不定还有些渊源!”
  汪惊蛰两手一摊。
  “然后,满朝都跟着拍马,夸程大人治水有方,只一同下派的黄淮水治监察御史赵沧州,脑筋不灵光,屡次上书,告程先治水急功近利、草菅人命。
  最后程先无事,反倒这位赵御史,被查出来勾连旧党,先出事了。
  赵沧州一家杀头的杀头,充籍的充籍。
  哎——这才是真真的草菅人命。”
  显然,为保后位,陈家又给旧党栽赃了一笔无头冤债。
  这程先现下已是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布政史,人都干到省长了。
  顾悄很是疑惑,“所以这人治水,究竟如何?”
  “程先此人,于治水也算颇有见地,提出黄淮一体、束水冲沙之法。
  只是这法子只顾当前,不顾往后,是一门绝后人之路以竖当世之功绩的法子,并不可取。”
  如此专业的解释,自然不会出自这群乌合之众。
  苏训与韦岑几人匆匆下马前来迎人,正好听上这一段。
  二人一班来接顾劳斯,一班来接胡十三。
  赶巧了,正碰在一处。
  负责官方答疑的,正是韦岑。
  看到苏训不稀奇,看到韦岑,顾劳斯挑了挑眉。
  “你不是在南直隶跟着我爹查账呢嘛?”
  清俊员外郎晒黑不少,闻言浅笑,“府内治水人手不足,太子令我前来增援。”
  他对随风很是客气,“这位姑娘猜得不错,这位公子正是御史后人,这番也是太子召见,特来复命。”
  这局,委实难懂。
  老娘在前面冲锋陷阵、诛杀异己,儿子在后头专门捡人头?
  也不像哇。
  对上顾悄略显担忧的眼,赵随风洒然一笑。
  “是我递了鸣冤的状子,以一百万担赈济粮为筹码,叫太子亲自替我赵氏一门平反。”
  哦豁,叫儿子亲自打老娘的脸,牛还是你牛。
  顾悄登时肃然起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个会搞钱的哥哥多么重要。”
  汪惊蛰锐评。
  胡十三:……
  赵随风不乐意了,“你以为钱是万能的吗?你知不知道……”
  汪惊蛰幽幽道,“我只知道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我要是有钱,我早就用钱把柳巍和徐乔砸下马了……”
  顾劳斯:你要是足够有钱,你甚至可以当大宁特·朗普。
  苏训听不得人说太子一点不好,拐着弯说也不行。
  他义正言辞道,“太子殿下最是公允,不会因区区一百万粮食为贰臣翻案,也不会因血缘牵连替皇后包庇奸邪,是非曲折,还需三司查证后才有定论。”
  赵随风也见不得人污蔑他父亲,立马呛了回去。
  “苏大人清流出身,官场混迹几日,倒也学会了这官腔。
  徽州府治渔梁坝,素有‘江南都江堰’之美称,虽由唐初越国公汪华始修,但‘以木障水’终有弊端,便是我先祖赵氏履任徽州,改用石筑,惠济一方两百年不止。
  如此功绩,多不胜数。
  赵氏世代治水,就算无功于千秋,也算有功于当代。
  不想在新朝,竟因一桩仗义执言的案子,落到家破人亡的境地。
  当年坐定谋逆,无凭无据,只用陈阁老一句‘与云氏同出于徽州,恐有二心’。
  苏大人如今才说彻查会审,就不觉得贻笑大方?”
  苏训还想再辩,被韦岑扯袖制止。
  “当年程先修天渠,弃渠左二州保淮安以东,是圣裁。
  赵大人耿直,不忍见二州百姓陷于水火,执意请命,触怒天颜,这案子办得确实武断,太子便是知晓前因后果,这才重审。”
  他继续低声与苏训讲背后隐情。
  “今年皖江大水,淮河亦有先兆。天渠早已呈颓势,恐难抵御水情。
  太子在南都寻访多名老臣,都束手无策,只户部张老大人指出一条明路。
  当年赵大人奔走,曾提出解决之策。
  如今斯人已逝,天渠疑难恐只有这人可解。”
  所以翻案不翻案都是次要的,这人竟是太子此行治水的关键。
  不怪苏训不提前做功课,实在是这功课专业性太强,不专业的做不来。
  韦岑要不是一门都专营水务,恐怕也不懂其中门道。
  Wifi在线的顾劳斯也听明白了。
  所以江南治水,所治并非一处,在北有淮,在南有江。
  安庆府已经用了泄洪的笨法子,若是两个月后淮河汛起,是无论如何再不能一泻千里了。
  朝廷负担不起,民怨也负累不起。
  这才是赵随风手中真正的筹码。
  “所以皖江水情究竟如何?”
  顾劳斯真正关心的,还是这赈灾的窟窿到底有多大。
  韦岑犹豫片刻,还是指着一侧水则碑实话实说。
  “从碑刻推测,还有几波洪峰。池州府、庐州府乃至太平府,沿江村庄田亩,恐怕难保。”
  水则碑,是古代水文监测手段之一。
  即在特定水域竖石碑水尺,分为“左水则碑”和“右水则碑”,左碑记录历年最高水位,右碑记录一年中各旬、各月的最高水位。
  有经验的治水官员,可根据水则碑判断当地流域附近是否会发生特大洪水。
  “水则碑”碑文有云:
  “一则,水在此高低田俱无恙;二则,水在此极低田淹;三则,水在此稍低田淹……七则,水在此极高田俱淹。”
  如果某年洪水位特别高,超出七则,则会另起一则,附文曰:某年水至此。
  顾劳斯瞅着已经瞧不见七则的碑,叹了口气,心道明孝太子也不容易。
  看似经济形势一片大好,A股实则一派低靡。
  他不由感叹,该说不说,他准备的PlanA,还是要提上日程。
  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需要,并统筹户部承受能力,国债发行,势在必行哇。
 
 
第126章 
  太子“四不两直”下基层暗访, 行踪原应十分隐秘。
  他落脚的地方,也确实叫寻常人等难以预判。
  ——正在城南临江一间古寺里。
  奈何大历官员,皆非等闲。
  一个个鸡贼得狠。
  太子一行落脚的第二天, 就成功被各方势力围追堵截。
  说起被抓包的经过, 苏训很是心梗。
  “我们一行兵分两路。
  太子微服暗中行走, 我奉命高调现身混淆视线, 一路过来倒也配合得当, 不曾暴露。
  谁知到了这寺庙,泰王突然精神起来。
  看着宋朝高僧题名,他一时手痒, 非要效仿高僧赠字答谢方丈收留……
  结果方丈拿了字, 第二天清早推官就乔装到庙里挂新牌匾了。”
  顾悄:……
  韦岑冷哼一声。
  皇仓一事他原本就对泰王很不感冒, 这下揭起短来更是不遗余力。
  “何止推官?上到通判, 下到知事,整个府衙门, 除了方大人,恐怕一窝蜂全挤到了寺门口。现在随便拎出一个算卦的,都得是个正九品。”
  顾劳斯:……
  “所以泰王究竟题了个什么, 差点没把你们底裤扒光?”
  汪惊蛰疯疯癫癫,说话也不大讲究。
  “咳咳咳……”
  可怜苏训、韦岑,都是正经文臣,又是大龄未婚。
  头一次被女孩子言语轻薄,分分钟涨红了两张俏脸。
  顾劳斯也成功被勾起好奇心。
  总算挨到地方, 他一撩马车帘子,抬眼就看到红漆斑驳的古老寺门上, 金光灿灿的三个鎏金大字——
  护国寺。
  这硕大的名头,差点叫他一口气没喘上来。
  他转头不确定地问他亲爱的向导, “大侄孙,我没记错的话,这寺不是叫万佛寺吗?”
  苏青青早年为了替幺儿续命,大小寺庙跑了不知凡几,万佛寺自然也不会落下。
  顾影朝看了眼寺前巨锚,迟疑着点点头。
  “安庆府地形如船,万佛塔迎江而起,恰似桅杆,宋时高僧批言,若不以锚镇固,此城终将随江东去。所以地方官员便令人铸了这两只巨锚,立在寺前以稳地方。”
  他顿了顿,看了眼带着锈迹的巨锚,“确实是万佛寺没错。”
  语罢,他又看了眼新得不能再新的“护国寺”,一贯沉稳的面皮有些许皴裂。
  “泰王手笔,实在是很有皇家风范……?”
  “咳,泰王说,这寺既奉万佛,值此危难之际,万佛理应挺身护国,消灾弭祸,保我大宁风调雨顺,是以更名护国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