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大秦皇叔(历史同人)——这个懒人没起

时间:2024-12-04 08:45:29  作者:这个懒人没起
  隗林口中的“山东六国”,不是后世的山东,而是崤山以东的韩、赵、魏、楚、燕、齐。
  赵琨:完啦,被隗先生盯上,麻烦大了。
  就凭隗林这强迫症,他不练好箭术,很难蒙混过关。
  树荫下,斑驳的光影中,赵琨和甘罗互相帮忙解开护腕。赵琨把铜佩韘从手指上摘下来,又换回了装饰性更强的青玉佩韘,这和赵政的那一只青玉佩韘出自同一块玉原石,花纹款式也相近。是子楚特意赏赐给两个孩子的,鼓励他们学好箭术。
  长杨宫是秦国宗室专用的猎场,山清水秀,占地颇广,宫中有上百亩垂杨,婀娜多姿。赵琨和甘罗一路走一路聊天,沿路都有大树遮阴,倒也不怎么晒。
  据甘罗介绍,秦岭山区,从西边的褒斜谷,到东边的函谷关之间,许多位置都设有捕兽网,捕捉到黑熊、野猪、虎、豹、狐狸、猴子、麋鹿等等野兽,就送到长杨宫中散养。秋狩的时候,士兵会从山林深处将这些野兽驱赶出来,秦王子楚就坐在“射熊观”的高台上,观赏公卿百官围猎野兽。
  赵琨觉得隗林太夸张,吓唬小孩——就算六国的质子都要上场,在游猎中比拼箭术、马术,秦国多少好儿郎,至于让一个小孩子去猎场上争光吗?他还不想给熊瞎子加餐。
  不过,宗室这边,大概率轮不到他上场。不是还有兄长吗?渭阳君赵傒(子傒)的步射、马射都是宗室第一。
  如果非要挑一个人代表宗室的孩童,赵婴(子婴)就很不错,他和赵琨一样,也是公子政的叔叔辈。但赵婴的身材比较健壮,舞刀射箭皆是一把好手。
  赵琨向甘罗确认:“秋狩的时候,不会让咱们上场喂老虎吧?”
  甘罗想了想,回答说:“不会,六到十二岁之间的孩童,需要先生举荐才能上场,而且就在这附近游猎,猎物都是严格筛选过的,大约只有野兔、野鸡、山猫、鸟雀之类的小动物,不会很危险。只要隗先生不推荐……隗先生应该不会推荐我,但镐池君是王上的亲弟弟,还真说不准。就算不上场,游猎的时候,我们也得来这里旁观。公子政和蒙四郎肯定要上场,到时候让蒙四郎打两只兔,咱们几个一起烧烤。”
  赵琨:“……”
  简直丧心病狂,他这么小,就要参与秋狩游猎!就不能给孩子放几天假嘛?
  赵琨深呼吸,平心静气地问:“诸子百家,王先生是法家,卢先生是儒家,隗先生是哪一家的?为什么如此严厉?”
  甘罗莞尔,“隗先生是道家的博士。”
  赵琨十分诧异:“道家不是讲究‘顺其自然’?怎么还不允许学生的射艺天赋不足,拉不动弓,射不中靶?”
  甘罗眨眨眼,说:“隗先生以前是兵家的。后来,他两年内上疏九次,被驳回了八次,先王只纳谏一次,大王从不……隗先生被打击得不轻,于是转修道家的黄老之学,在终南山搭了三间小木屋,没事种种地,打打猎,再养几只大鹅,寄情于山水之间,安贫乐道。结果箭术精进,在去年春猎的时候大出风头,先王就让他负责教授宗室子弟的射艺课。”
  话说今年正旦,蜀郡太守李冰派了一个计吏,千里迢迢来到咸阳,参加大朝会,向秦王汇报蜀郡的民生、财政、讼狱等等政务,以及在蜀地开发盐井、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工作进展。
  结果隗林一看,这蜀地的马车,车辙的间距有些短,跟纠纠老秦的车辙宽度不一致。他就写了一封谏疏,向大王提议——尽快统一车辙的宽度,必须是六尺,多一分少一豪都不行!
  他认为一个国家,器物标准混乱,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比如秦军的制式弓箭,标准一致,任何一部分零件坏了,都可以随时更换,再次组装,为国家节省了许多铜铁矿产资源。
  咸阳西市的粮铺,官府会定期检查收粮的斗,统一容量,这样百姓无论是出售粮食,还是购买粮食,都不会吃亏被坑。这方面,蜀地的管理要相对乱一些,车辙不一致,当然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比如行军途中,某一个段路可以并行三辆车,有一辆车的车辙特别宽,它一上路,其他车就被堵死,过不去了。这不耽误事吗?
  如果车辙一致,只要出了城区,就可以顺着前车留下的辙迹一路狂飙,速度都能快上不少。如果是给前线的军队运送物资,早这么一点点,或者晚那么一点点,差别可太大了。
  这是隗林第十一次上疏,大王依然没有采纳。
  赵琨:“……”
  蜀地的风俗和秦地迥异,推行秦律,已经导致蜀人连续三次叛乱。也就是说,秦国吞并巴蜀以后,一共就封过三个外姓的蜀侯,三个全部叛乱。所以公元前285年以后,不再封蜀侯,将蜀地也纳入郡县制,变革太多,容易激起叛乱。
  统一车辙这种命令本身没什么问题,确实有益于交通。然而基层官吏具体执行的时候,能出的问题可就数不清了——比如不符合标准的车怎么处理?会不会有人暴力执法,直接没收老百姓的牛车、驴车、羊车,甚至索要贿赂,不给就烧车……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
  所以子楚不支持隗林的建议,赵琨是可以理解的。
  后来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一位名叫隗林的丞相出了大力——他制定了各种度量衡的标准。这个丞相隗林竟然就是隗先生吗?
  这样看,在三十年以后,隗林最终还是实现了他的愿望——统一各种计量单位、计量器具,以及全国的车辙都是六尺,一律六尺,没有例外。
  别的不确定,但隗林这毅力,委实强大。
  赵琨再也不抱任何侥幸心理——这样看,就算他偷懒摸鱼,混到秋狩,箭术还是渣渣,隗林也不一定会放他一马。毕竟隗先生可是三十年后都没有放过车辙的狠人。
  赵琨惆怅地抚平衣袖上的褶痕,拜托甘罗:“以后的射艺课,估计我都不能按时走。封地的事,有劳你多多费心。”
  甘罗在赵琨这里,享受丞相中庶子的待遇,俸禄六百石。他是很乐意为赵琨分忧的,闻言笑道:“好,以后请镐池君多多指教。”
  走到宫门口,没瞧见赵政跟蒙毅,或许他们先回去了。
  终黎辛早已准备好车马,就等赵琨和甘罗出来。
  照旧先去封地——芒种时节,小麦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
  人工筛选出麦粒大、麦穗长、健壮又高产的小麦品种,每个样品至少要有一方面特别突出——或者麦粒又大又饱满,或者麦穗很长,把这些优势品种集中栽种在同一块田地中,让它们再次杂交,多次重复这个过程,强化优势,就能得到稳定的抗病又高产的小麦种子。
  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可能需要持续几年,才能培育出最适合推广的杂交小麦。赵琨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培育杂家水稻,但秦国适合种水稻的田地非常少,在北方种水稻,产量也远远比不上小麦。
  上星期,最先收割的一块麦田,亩产达到957斤,没有使用化肥,这个产量已经可以了。
  这事轰动了整个咸阳,每天都有官吏驾车跑来镐池乡,对着大片金灿灿的麦田手舞足蹈,痛饮狂歌。他们是这样看待亩产接近千斤的小麦的——高产的粮食=人口稳定增加=劳动力暴增=可以多次征发各种徭役:盖房、修桥、铺路、挖渠……总之,全都是亮闪闪的政绩。
  昨天甚至有公卿级别的官员对着丰收的麦田发癫——大秦的治粟内使(九卿之一,掌管全国粮食),骑马绕着麦田狂奔八圈,又哭又笑,还在收割后高高耸起的麦子堆上打滚。
  搞得赵琨和小伙伴们目瞪口呆。然后老人家浪过了头,有点轻微中暑,赵琨还请他喝淡盐水和酸梅汤,一起吃凉面烤肉,给他单独加了一小把藿香叶,拌在凉面中,可以解暑。
  安排好小麦的收割、晾晒、分批入仓事宜,赵琨又把目光投向那些没有领到任务,以为可以偷懒的属下,吩咐他们去豆子、种小米、插秧水稻、嫁接果树……
  想种的东西那么多,镐池这块地还是有点小,不够用。
  作为周天子的旧都,镐池乡有杨梅树。故老相传,这是几百年前,吴越的君王进献给周天子装点园林宫苑的小树苗。到底是吴王还是越王,那些乡间老人也说不清楚。
  现在已经变成一小片野杨梅。
  赵琨让人摘了些杨梅、桑葚、杏子,带回宫里,找子楚撒娇卖萌,讨要骊山温泉附近的一大片荒地。这块地可以开发出来种植反季节香瓜、甜瓜,搞冬季温室蔬菜。
  子楚吃着弟弟进献的鲜果,心中美滋滋。他早就听说镐池乡的小麦大丰收,亩产接近千斤,要不是必须维持君王的威仪,他也想去镐池乡对着一望无际的金灿灿的麦田发发疯。
  农家的传人许大亲自打理的官田,亩产还不到400斤。
  而赵琨管理的麦田,平均亩产957斤的这一片,长势只是一般,显然还不是最高产的。
  最关键的是:赵琨的种田术可以推广!并且只要稍加变化,就能适用于多种农作物。
  赵琨已经让书吏详细地记录了所有步骤,怎样播种,怎样间苗,怎样施肥……都有现成的资料可以查阅。也就是说,秦国治下的所有郡县乡镇,都可以模仿赵琨的田地管理模式,获得大丰收。
  不仅仅是小麦,小米(粟)、黄米(黍)、大豆、高粱、水稻等等农作物都可以采用这种精耕细作的方式来提高产量。
  子楚仿佛已经看到在不久的将来,秦国人口充实,物资充裕。秦军兵强马壮,横扫天下。
  或许,嬴姓赵氏的祖祖辈辈想要称霸天下一统江山的野心,将在他这一代,由他亲手实现。
  子楚心潮澎湃,揉了揉赵琨的小脑袋瓜,把骊山温泉附近的地都划给他,不仅仅是荒地,还包括大片的耕地、牧场。
  听说这个弟弟养鸽子养鹰也养得好,镐池乡有一户百姓家里的母牛难产,快要不行了,他请御医徐咨去给难产的母牛接生——手动矫正小牛的胎位,如此乱来一通,居然还挺成功的,母牛最终顺利地产下一头小牛,一大一小都保住了。赵琨手下还有几个擅长放牛牧马的人才,把这块牧场划给他,说不定再过上几年,秦国就不缺耕牛了。
  子楚想了想,又担心赵琨那边的人手不够,盘算着把吕不韦灭东周君,俘虏的三万奴隶挑选挑选,再拨一批人给赵琨。
  只是,赵琨的名声好得过分,百姓甚至谣传镐池君就是水神,原地封神了啊!还有那张舆图。子楚觉得,他在世的时候,自然可以掌控住赵琨,不出大乱子。但若有一天,他不在了,政儿和成蟜恐怕制不住赵琨。
  子楚负手走到庭前,光影交错中,他幽深的眸色也经历了多场明暗交替。
  赵琨亦步亦趋地跟着,子楚突然停下脚步,赵琨险些撞在他腿上,连忙后退半步,又被台阶绊了一下,露出了呆呆的小表情。紧接着,赵琨愤怒地踢了台阶一脚,随后,他抱着脚尖跳啊跳,嗓音带了一点哭腔:“呜,好痛好痛。”
  子楚“……”
  他想多了,这个弟弟,天生有一股痴劲儿,沉迷于种田养鸟。根本不是篡权的料。
  子楚半开玩笑半试探地问:“琨弟,镐池乡的百姓都说你是水神,要不寡人替你修个庙?”
  赵琨一脸懵:“啊?不行不行。有给我修庙的地方,还不如把地直接赏给我,我拿来种葵,春葵、秋葵、冬葵,好种又好吃,尤其是秋葵,口感相当丝滑。还要再种一些韭菜。”
  子楚:“……”
  可以可以,好好种地,早日装满大秦的粮仓。将来秦军打下万里江山,后勤补给就交给镐池君。
  一直到傍晚,赵琨都没瞧见始皇崽崽的身影,他派小宦官去打听,小宦官回来禀报说,公子政将公子成蟜打得鼻青脸肿,被夏太后罚跪祖宗牌位,还派人守着门,不许别人给公子政送吃的。
  始皇崽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射艺课又那么累人,饿着肚子多难受?
  赵琨决定翻墙给崽崽送饭。
  白天宫殿被盛夏的阳光晒透,就连吹进窗口的风都是温的。到了黄昏时分,屋子里还是有些闷热,但温度终于开始下降。
  射箭会大量消耗体力,应该适量补充淡盐水、糖、蛋白质和维生素。然而天气炎热,赵政这两日都没什么胃口,总是吃得非常少。
  赵琨心说:没有空调的时代,热起来真要命。
  他打算做几样大侄子没见过的小吃,刺激一下食欲。于是叫上月夕,两个人去厨房看了看。
 
 
第25章 一日三餐的由来
  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厨房的熟食就只有一些糕饼、点心、肉脯和豆子,用通风透气的竹筐子扣得严严实实,还罩了一层细纱,防止老鼠和虫蚁偷食。
  夏天吃这些容易腻。
  食材倒是有不少,蔬菜的种类还挺丰富,有荆葵、蔠葵(胭脂菜)、水芹、霍(大豆叶子)、莲藕、山药、芜菁、沙葱等等。
  还有麦粉、糯米粉、菰米、稻米、粟米等主食。揭开大陶罐的盖子,里边有两条鹿腿,三只小公鸡,都已经处理干净了,用花椒、酱油、果酒、桂皮、饴盐、姜片和小葱等调味料腌着。小公鸡肉质细嫩,这应该是预备着明天做烤鸡(炙鸡)用的。
  这年头还没有炒菜,赵琨花了许多时间,一步步教月夕,以及几位厨娘炒素菜、炒荤菜,如今终于派上了大用场——是时候让始皇崽崽见识一下后世大学食堂的黑暗料理了(划掉),是品尝一下酸甜口的开胃菜。
  赵琨让月夕去做她最拿手的两道素菜——沙葱炒鸡蛋、蔠葵拌藕片,再加一道主食:山药红枣糯米饼。
  在月夕蒸山药时候,赵琨安排几位厨娘分头行动,一位负责推动石磨1,现磨出一些熟豆粉,和糯米粉、小麦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饴盐和香料,调制成面糊状。
  另一位厨娘负责清洗杏子和香瓜,香瓜要去皮去籽切成小块,蜜饯蒸熟,松子炒香,再捞一些酸菜,切丁。
  还有两个厨娘取出一只小公鸡,整只挂上一层刚调好的面糊,架起铜锅,等锅中的牛油融化开来,瞅准温度最适宜的时刻,公鸡下锅,炸至金黄,捞出来控油。又另外炸了一些莒(芋头)。和炸鸡拼盘,洒上小香葱碎。
  赵琨把杨梅、青梅用盐水浸泡清洗(除菌除虫),再去核、捣汁,用纱布过滤。过滤出来的果汁可以直接喝,酸酸甜甜的,十分消暑。
  留在纱布上的细碎果肉倒入锅中,加适量红糖,小火熬至浓稠,盛出来,加入蜂蜜增香提味。再加少许盐和醋。调成酸甜可口、呈现出艳丽的深粉色的浓稠酱汁。因为秦国没有酸甜口的肉菜,他不确定大侄子吃不吃得惯、会不会喜欢,所以把酱汁分开装。还额外准备了一份咸阳大众口味的肉酱……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