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大秦皇叔(历史同人)——这个懒人没起

时间:2024-12-04 08:45:29  作者:这个懒人没起
  不多时,一只超大号的双层雕花木头饭盒,上下一共八格,全部装满了不同的小吃和水果。
  炸鸡单独用没有染过色的白绢袋子装着。
  天色已经彻底暗下来了,从子楚居住的章台宫开始,各宫的灯火次第亮起。
  赵琨抱着大食盒,终黎辛提着一整只炸鸡,一起去了赵政罚跪的地方——北宫。
  北宫是夏太后的居所,花草异常繁茂。夏太后喜静,最讨厌别人吵到她,又睡得特别早,所以入夜以后,路上基本瞧不见什么人。偶尔遇见三三两两的宫女和宦官,走路都跟飘似的,没有声音就过去了。唯有夏虫在看不见的地方鸣叫。
  赵琨的鸡皮疙瘩一下子就冒出来,越看越感觉四周阴森森的,颇有几分恐怖电影的氛围。要不是终黎辛还在身旁,他都想打退堂鼓。但转念一想,赵政已经在这个地方单独跪了许久,还没吃饭,他又加快了脚步。
  在终黎辛的帮助下,赵琨一连翻过两道围墙。也不是没有惊动守卫,只不过他亮出镐池君的印信以后,守卫一看,是秦王子楚的弟弟,公子政的小叔父在爬墙,就径直退到一边,开始装聋作哑,根本不管他和终黎辛。
  宫里的人都知道——秦王子楚对镐池君赵琨十分宠信、时常毫无原则地纵容,每月赏赐不断。而且,赵琨经常跟嫡长公子赵政同出同进。如果不出意外,公子政将来是要继承王位的。何况赵琨还擅长种地,有功于国,地位正在持续上升。所以这个人绝不能得罪。
  也有极少数愣头青,不买镐池君的账,该拦人、该搜身的时候绝不含糊。但一般情况下,这样的愣头青都在隐宫的犄角旮旯里做苦差事,根本就混不到夏太后的身边伺候。
  所以赵琨顺利地翻墙,找到了赵政,四目相对的瞬间,叔侄俩同时开口。
  “政儿饿不……”
  “小叔父的伤……”
  赵琨干咳一声:“你先说。”
  赵政挪动了一下快要失去知觉的小腿,缓了缓,等双腿的酸麻胀痛稍微减弱,才慢慢地站起来:“叔父的伤怎么样了?让我看看。”
  赵琨扶了他一把,大大咧咧地摆摆手:“建议你不要看,怪难看的。好歹让你叔父保留一丁点当长辈的颜面。再说了,你又不是御医,看看能开出花来不成?饿不饿?先吃点东西。要是吃饱了还想看,让你瞧瞧也无妨。”
  赵政道:“那吃饱了再看。小叔父,我把成蟜打得可惨了,他现在一听见你的名号就要抖三抖,估计以后再也不敢招惹你。”
  赵琨一头雾水,好半天才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政儿为什么突然暴揍成蟜?因为我受伤?”
  赵政微微颔首,理不直气也壮:“嗯,他活该!”
  虽然有点难以启齿,赵琨还是一咬牙说出了实话:“不是成蟜。是我偷换定亲信物的事,终于事发了,被暴怒的娘亲狠狠地抽打。”
  赵政:“……”还能怎么样?又不能倒转时光,跑回去把成蟜给放了。
  他淡定地搬了一张食案过来,示意赵琨将木头饭盒放下。一脸期待地揭开盖子,把双层的饭盒错开,并排摆放,嗅着诱人的饭菜香味,略微惊讶地感叹:“哇!好丰盛。小叔父也一起吃点。”
  赵琨诚实地说:“我今晚用过膳食啦。”时下,平民百姓一天只吃两顿饭。
  最早开始实行一日三餐制的是楚国——楚成王时期,楚国有个令尹(宰相,丞相。秦国叫相邦,楚国叫令尹。)叫斗子文。
  斗子文每天吃过早饭,就开始处理政务,从早忙到晚,非常辛苦,甚至会体力不支。
  楚成王怕他累坏了,就想办法给他补充体力。楚成王下令,让宫廷厨师每天中午,做饭给子文吃。所以,楚国丞相斗子文有可能是天下第一个吃午饭的人。
  从此以后,楚地的贵族、官僚、乡绅纷纷效仿,逐渐成为习惯。
  后来,秦楚联姻,秦国的宗室也开始一日三餐2。但百姓因为物资匮乏,粮食不够吃,仍然是一日两餐。赵琨搞生态农业,就是希望所有人,无论贫富老少,都可以每日三餐——人生苦短,别的忙他大概率帮不上,至少在能力范围内,让百姓不受饥寒之苦。
  赵政不吭声,垂眸望着红枣、青梅蜜饯、切成小块的香瓜,以及各种新奇的菜肴,喉头微动,却半天都没动筷子。
  在某一个瞬间,赵琨忽然就明白了——大侄子只是希望他陪着,并不是不知道他吃过晚饭。快乐有时候很简单,重要的不是做什么,而是和让自己舒心的人一起。哪怕是一起吐槽食堂的黑暗料理,也是开心的。赵琨从水缸里舀起一瓢清水,倒入铜盆,洗了洗手,直接从炸鸡上撕下来一只鸡腿,递给赵政。然后擦擦手,坐在他的身侧,跟他共用一张食案,拿起筷子,夹了一片脆藕吃着。
  赵政肉眼可见的开心,他发现蘸酱配了两种,一种是御厨常做的,几乎天天吃的肉酱。另一种,颜色鲜艳漂亮,闻起来有一股子清新的果香味,但他从未见过这种酱,应该是小叔父的独创。
  赵政略微迟疑了一下,用鸡腿蘸满了那个粉红色的酱汁,咬上一小口,酱汁甘甜微酸,带着浓郁的梅子香味,表皮松脆酥香,包裹着咸香细嫩的鸡肉,入口非常有层次感,让人食欲大增。
  赵琨既有期待,也有担忧,有点紧张地观察着大侄子的神态。然而始皇崽崽的表情管理过于优秀,他什么都没看出来。赵琨回忆起当年在大学食堂见过的奇葩料理——哈密瓜年糕牛肉粒、哈密瓜炒苦瓜,当时,他只吃了一口就开始怀疑人生,但他们宿舍六个男生,有一个哥们觉得味道很好。面对口味新颖独特的菜肴,每个第一次尝试的人,反应可能都不一样。
  后来,赵琨出去旅游,当地有一道特色菜——杨梅炒鸡,开胃又消暑。他意外觉得好吃。从此开始研究水果菜肴,他尝试过用自制的杨梅酱代替番茄酱,配炸鸡和薯条,也相当不错。经过多次尝试,最终确定了现在这个配方——杨梅青梅一起榨汁……青梅可以完美的去除肉类的异味,成品既有番茄酱的酸甜,又有馥郁的果香。颜色也丝毫不逊半分。
  赵政蘸着酱,一口气吃了小半只炸鸡,将每道菜都尝过一遍,眉开眼笑地对赵琨说:“小叔父的菜谱,特别棒,都是难得一见的美味。这是什么酱?明天还吃这个。”
  这天半夜里,终黎辛的妹妹旧疾复发。因为夜间宫门上锁,他早上才得到消息,请了几天假,急匆匆地赶回家。
  赵琨替终黎辛预约了御医徐咨的上门问诊服务。
  第二天还有一堂射艺课,隗林把赵琨单独叫到一边,偷偷摸摸地送给他一把精巧轻便的小弓,说:“镐池君试试这张弓。”
  赵琨再拉弓的时候,明显感觉到没有那么费力。胳膊不会因为过度用力而疼痛,手也不抖了。有了称手的新装备,他射箭的技巧迅速提升,到了快放学的时候,他放出十支羽箭,已经有一半可以留在箭靶上。
  这是隗先生考虑到赵琨生得文质彬彬,不似蒙毅那么健壮,臂力也不够强劲,连夜为他制作的专属轻奢弓箭——幻影。
  赵琨很是感动,主动留下来苦练箭术,让甘罗先去封地办公。
  长杨宫似乎出了什么大事,有许多护卫到处搜查,说是抓刺客。而且一连好几批护卫,封锁了长杨宫,一寸一寸地搜索,就连柴火堆、草料堆都要用刀剑刺上好几下。后来,咸阳尉、卫尉、廷尉的官兵也先后出动,场面很是壮观,显然是封山、封城大搜捕的架势。
  赵琨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结果等他离开长杨宫,刚刚登上马车,还没坐稳,一抹冰凉的剑刃倏地贴上了他的咽喉要害。原来有个人一直无声无息地躲在马车上,趁他没有防备,从身后挟持了他。
  最糟糕的是:这个人极有可能就是一堆护卫、官兵正在寻找,封锁长杨宫发疯地搜查,却始终没找到人影的那个刺客。
 
 
第26章 我和你娘亲有些渊源
  赵琨没有回头。因为在探案剧中,看见凶手的相貌,有很大的概率会被杀人灭口,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这时,周青臣的嗓音隔着车帘传进来:“镐池君,用不用属下随侍?”
  周青臣这是问赵琨是否需要他陪着一起坐车。往常都是终黎辛,或者甘罗陪伴左右。今天这两位都不在。赵琨才七岁,正是好奇心超强、需要看护的年纪,他对秦国百姓吃什么、用什么洗头、怎么服徭役等各种事情都感兴趣,就连捉野兔、掏鸟蛋、捅蜂窝、偷吃酒糟之类的事都能听得兴致盎然,人又好伺候,陪他坐车绝对是个美差。
  周青臣就陪过一回,说起小时候不喜欢习武,跟着先生勉强认字以后,就想读书。但是家里没有书,所有典籍都被王室、世卿、官宦、士族、豪绅收藏。于是周青臣就跑去给县令的儿子当跟班,替他背锅挨揍,终于借到半卷《论语》,必须在三天之内抄完还回去才行。然而,周青臣一问笔墨的价钱,发现自家根本买不起——咸阳西市一块最普通的墨,价钱相当于他家几个月的生活费。上等的香墨,配方绝密,制作周期超过一年,更是价比黄金。于是他自己削了竹简,用小刀刻字。
  赵琨听了,直接送他全套的《论语》。他读了半部《论语》之后,得到一位齐国老儒生的赏识,收入门墙,现在已经算是儒家弟子了。
  周青臣有些期待地望着车厢。
  贴在咽喉处的剑又用了几分力,赵琨体会到了冷兵器特有的森寒。他一动也不敢动,尽量让声音听起来没有一丝一毫的异常,说:“不必了。”
  周青臣又问:“是去封地,还是回宫?属下已经安排了人去摘杨梅。”
  赵琨听见自己的心跳加快,呼吸声在车厢中变粗拉长,这是神经过度紧绷产生的应激反应。
  反观身后那个挟持他的刺客就要随意许多,好整以暇地贴在他的耳边,悄悄地说:“有劳镐池君送我一程,去渭水渡口。”
  渭水从潼关流入黄河,随后一路向东奔流入海。如果坐船走水路逃离,相当方便快捷。速度甚至要快过骑马逃亡,因为道路曲折蜿蜒,马奔跑一段路就需要停下来休息,喝水吃草嚼豆饼,吃不好就跑不动。如果在客栈住宿,必须出示秦国的“身份证”——验。“验”就是传说中的——照身贴1。取一块打磨光滑的小竹板,刻上姓名、职业、籍贯,还要配“头像”,再盖上公章防伪。
  沿途还会经过无数关卡,“过关”需要出示“照身贴”和“传”,“传”就是由亭长(乡镇派出所所长)亲笔书写的通行证明——某某人,要去哪里,做什么事。
  据说这一套是商鞅发明的,商鞅就是因为逃亡的途中去住宿,却没有“照身贴”,被店家拒之门外,才被抓获的。因为商鞅还制定过一条法律——店家必须检查客人的“照身贴”,如果收留身份不明的人士住宿,将依法连坐治罪。
  这就叫“作法自毙2”。不知商鞅老兄发现自己捣鼓出来的东西、亲自制定并且推行的法律最终坑死了自己,有何感想?
  赵琨冷静地重复一遍:“去渭水渡口。”
  周青臣看了看微微偏西的太阳,有些狐疑:“这个时间去渡口?”这也太奇怪了,明明早上还说跟公子政约好了一起用餐,让提醒一声,别失约,怎么突然要去渭水渡口?难道……
  赵琨故意大声呵斥周青臣:“放肆!哪来的这么多废话,我说去哪就去哪!”
  外边没声音了,赵琨以前从来没有呵斥过任何一个护卫。周青臣一向比较机敏,希望他能发现异常。
  果然,借助镐池君的证件通过关卡,一路上没人敢搜车,顺利抵达渭河渡口。
  刺客伸手挑起车帘,赵琨放眼望去,渡口处挑担的、撑船的、拉纤的……都不像寻常百姓。时下,百姓一日两餐,大多营养不良、面黄肌瘦,一般情况下,身量也不太高。这些人虽然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但气色红润健康,简直好得过分,还有几个身材健硕的大高个。
  身后的刺客低低地笑了一声,对赵琨说:“小孩,你不老实啊。本来到渡口就要放了你的,现在,只好委屈你多陪我一程了。”
  赵琨:“……”
  刺客抱起赵琨,用剑抵着他的脖颈,一起下了马车,说:“镐池君,叫你的人都放下兵器,弓箭也解下来,后退一百五十步,站在我能看见的地方,不要动。”
  赵琨示意护卫们照他说的做。
  刺客又警告那些护卫:“不许离开我的视线范围,不要报官。不然我把镐池君宰了,你们都得死。周青臣是吧?去弄一艘稍微大一些的船来,船上放十个人十日的清水和食物,不要做手脚,我会让镐池君先吃的。还有,我只等两刻(秦朝的一刻约14分40秒),办不好,你就给镐池君收尸。”
  赵琨和周青臣对望一眼,都不是太乐观——这刺客逃跑的经验如此老练,很可能是一个惯犯。而且他张口就让准备十个人十天的物资,说明他还有不少同伙。
  周青臣不敢耽误,立即拿着镐池君的手令,骑马去最近的驿馆,让驿丞准备食物。驿馆的马车、骡车、驴车齐齐上阵,将准备好的清水,和驿馆为接待来往官员准备的、现成的麦面饼、米饼、豆饼、肉脯等干粮送来……
  大约小半个时辰以后,渡口处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刺客让赵琨的护卫把停泊在这里的其它船只都给一把火点着了。万幸他还讲点道理,允许船上的人先下来。
  江水悠悠,赵琨和刺客对坐在船舱中,大眼瞪小眼。刺客的三名同伙有两个在掌舵开船,还有一人在船尾警戒,三人都用黑布蒙住脸,只露出眼睛——原来这刺客骗了周青臣,加上赵琨,一共只有五个人。
  刺客已经收起利剑,喝了少许清水,慢悠悠地吃着肉脯,一副心情很不错的模样。
  他生得剑眉星目,身上青衫落拓,举手投足间有一种别样的英俊风流。
  刺客发现赵琨正在打量他,挑眉一笑,随手撕下一小片獐子肉,要亲手喂给赵琨。
  没洗手!不讲卫生。
  赵琨嫌弃地别开头,紧紧地闭着嘴。獐子在后世是濒危动物,他以前看过一条新闻——在某遗址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陪葬品巨多,笔墨、漆器、玉器、金、银、铜器、丝帛、竹简超过一万件,衣食住行一样也不少。墓主人还用活人殉葬——几十个花季少女,跟墓主人生前的香车宝马一同永远沉睡在地下,一起出土的还有以鹿肉和獐子肉为主的野兽的肉。场面极其残忍。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