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大秦皇叔(历史同人)——这个懒人没起

时间:2024-12-04 08:45:29  作者:这个懒人没起
  掌柜的冷汗都冒出来了:“瞧您说的,刚才这盒子拿出来,封泥,以及封泥表面沧海君的印章都保存完好,完全是密封状态,肯定没有人拆开过。如果不是您拿着沧海君的信物找上门,我也不会把盒子交给您。您可不能冤枉人,沧海君要是怀疑我看过盒子里的东西,会杀掉我的。”
  于是赵琨放心了,他先回宫,让所有闲杂人等都退下。最后,猗兰殿中只剩下他和萱姬母子俩面对面,赵琨问了问萱姬的意思。
  结果很意外——萱姬看过沧海君留给她的夫人印,白皙的面颊上浮起了一抹鲜艳的桃花色——她破天荒地脸红了,
  赵琨有种不好的预感,小心翼翼地问:“娘亲,你真的认识沧海君?”
  萱姬转身,背对着赵琨,声音细的像蚊子叫:“年少的时候不懂事,曾经偷偷溜出去逛庙会,遇见匪徒,沧海君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与他没有什么,他是正人君子,知礼仪,不曾……”
  赵琨单手扶额:娘,你这神色,可不像是“与他没有什么”的样子。
 
 
第32章 叔父也是父。
  整个傍晚,萱姬的表现都很反常,一会儿看着沧海君留给她的信傻笑,一会儿又对着铜镜细细端详她自个儿的容貌,摩挲着那枚夫人印,一时喜,一时忧。她还给沧海君写回信。
  赵琨悄悄地凑过去,刚看了个一开头——见信如晤,展信舒颜。
  萱姬就用衣袖将帛书遮住了。墨迹未干,也不怕染在袖子上。
  赵琨自讨没趣,他原本对沧海君没什么偏见的,这时忽然又有了——沧海君还不在跟前,就已经分走娘亲的心,万万不能让他轻易上位。想当他后爹?没门!最多留一扇窗。
  这会子外边凉快,赵琨就去亭子里乘凉。让月夕点上熏香。他熏香不是为了香,而是为了驱蚊驱虫。
  又多点了几盏宫灯,那种带轻纱灯罩的铜灯,又透光、又无烟,在微风中,灯影也不会晃得很厉害,照明功能勉强算合格。
  赵琨坐在院子中整理去年和今年积攒的图纸。
  他明天肯定还要跑一趟咸阳西市,去替萱姬送信。干脆把后世才传入我国的一些农作物,包括葡萄、核桃、石榴、胡瓜(后来被石勒改成黄瓜)、西瓜、大蒜、蚕豆、香菜、豌豆、胡椒、大葱等等的图鉴都挑出来,拿给经常在咸阳和西域之间往返做生意的胡商,看看能不能提前引进,扩充一下食谱。秦国的蔬菜种类实在是太少了!
  其实在这个时期,尽管还没有张骞出使西域,陆上丝绸之路也未曾开辟出来。然而西域和各个诸侯国之间都有商贸往来——青铜之路、玉石之路、齐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些路线形成的时间还要远远早于陆上丝绸之路。
  据说上古时期,尧将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舜,西王母派使者参加了禅让大典,向舜献上白玉琯1。
  周穆王西征,不仅在昆仑山的瑶池会见了西王母,还做了另外一件事——攻玉2,就是开采于阗玉(和田玉)。他带回中原玉版三车,玉器上万件。
  细腻温润的昆山之玉,许多诸侯都喜欢,市场需求量巨大,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贸易往来。
  所以只要肯出高价,请上几个有实力的大胡商,提前搞一些产自西域、甚至是中亚等地的蔬菜、水果、香料、药材回来,并不难。
  另外,在所有诸侯国之中,齐国的经济最发达。齐国的丝绸漂洋过海,已经卖到了燕国、朝鲜、斯里兰卡4等地。不是胡扯,战国末年,蜀锦还没有兴起。最高端、最精美的丝绸产自齐国、鲁国,“齐纨鲁缟”泛指名贵的丝织品3。
  可以再找几个航海专家搞搞外贸,海贸的利润相当可观,哪怕只收进出口关税,都能让国库迅速地充实起来。至于人选,赵琨比较看好徐福徐大忽悠。寻找神仙和长生不老药这件事虽然有点扯淡,但赵琨查阅过相关的史料,发现徐福出海不只一次——话说方士侯生和卢生找不到“仙药”,不敢承认求仙问药是一场骗局,偏要把责任推给秦始皇,说他刚烈狠毒、贪恋权势、为所欲为,不应该为他寻药,发完牢骚,这两位老兄还逃跑了。
  秦始皇暴怒,坑杀了数百方士,并且开始怀疑耗费巨资、航海许多年,却一无所获的徐福。
  徐福照样求见秦始皇,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忽悠他说:蓬莱的仙药可以得到,但是海中有巨大的鲛鱼5,经常袭扰船只,所以无法抵达蓬莱。
  于是秦始皇亲自携带连弩5,在海上漂泊数日,从琅玡到罘山,确实见到了巨大的鱼,还射杀了一条。徐福因此获得了始皇帝的信任,又得到一笔巨款,领着当时最先进的船队,携带无比充足的物资和人手,再次出海。
  别的不说,徐福的心理素质、口才、以及航海技术很有可能是秦朝方士中的No.1,跟他合伙大力发展海外贸易,让大秦早日富裕起来,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完全没问题。
  而且太医徐咨的医术很不错,据他说,他弟弟徐福的医术更加高明,早点把人请来,有病治病,没病养生。
  计划通√
  赵琨清点了一遍,感觉还缺几样。他调了些彩墨,现场画图。为了这个任务,他强化学习过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而植物学、生态农学,他是专业级别的。
  先画芝麻,可以榨油,芝麻油很香的。赵琨每次吃糕饼、烤串,都希望撒上一些芝麻。
  再画红花,妇科良药。预备上。
  胡萝卜,秦国的士兵,好多都营养不良,患有夜盲症,夜间很难正常行动。胡萝卜可以缓解这种症状。
  苜蓿,产自大宛,是上好的牧草。大宛马为什么又高又壮?陇西的马就长不了那么壮,汉武帝抢回来的大宛汗血马为什么会品种退化?把遗传基因、气候地理因素先放在一边,会不会跟马儿吃什么种类的牧草也有关系?赵琨的发小,父母都不高,去外国留学,吃不起蔬菜,一天三顿饭,吃两顿牛肉,个子长得很快,十几岁就一米九三了。于是赵琨也实验了一下,适量多吃牛肉,饮食尽量做到营养均衡,确实又长高十几公分。可见饮食和一个人的身高是有关联的。换成战马,应该也适用……
  不管了,先弄些西域的牧草过来试一试。再搞上几匹优良的小马驹,给政儿当生日礼物。政儿到了该学骑射的年纪啦,要给他最好的马。
  赵琨把农作物图鉴吹干,让月夕用针线缝成小册子。
  月上中天,他忙完一看更漏,已经是三更半夜。
  考虑到赵政应该早就睡下了,赵琨就没去宜春宫,收拾了东西准备回屋,谁知他和月夕刚走到廊下,一阵风吹过来,宫灯陡然熄灭。风摇竹叶,发出细密的沙沙声。暗淡的月光中,隐约可见窗前有一道黑影。
  大半夜的,怎么会有人站在他的窗外?怪吓人的。
  赵琨停下脚步,问:“谁在那里!”
  那道黑影动了动,猛地转过来,说:“小叔父,我睡不着,屋里没点灯,我还以为你已经睡下了。”
  听声音,原来是赵政。
  旁边,月夕已经再次点亮宫灯。昏黄的光晕映出大侄子孤冷的身影。
  赵琨瞬间没脾气了,上前拉着赵政看了看,衣服上已经染了些许夜风的潮气,也不知道出来瞎走了多久,又站了多久。赵琨的嗓音没来由地放轻放软了几分,温和地问:“政儿,为什么睡不着?”
  赵政极其罕见地激动:“父王抱我了!”这是多少年都没有过的事!
  “这么开心?以后可以再跟王上多亲近一些。其实王上也很喜欢政儿的。”赵琨表示理解,毕竟子楚一般只抱成蟜,他都没见过子楚抱赵政。
  赵政迟疑了一下,鼓足勇气说:“小叔父,能不能抱我一下?”
  赵琨:???
  他一头雾水,但还是按照大侄子的要求,将双臂环了上去。
  赵政紧张兮兮地问:“什么感觉?”他很难表达此刻的心情,有些患得患失的,总是担心有哪里没做好,让父王又不喜欢他了。有时候得到过,反而会更害怕失去。
  赵琨迷茫:“什么什么感觉?”五十斤的人,四十九斤的反骨,硌得慌,算不算?
  赵政难得急切:“我想知道父王抱我,是什么感觉?这样抱着一个人,是不是有点难受?”他就感觉抱着很不舒服,被父王的手臂勒得有点疼。父王会不会也有不好的感觉?千万不要因此又偏向弟弟了。
  赵琨:大侄子的体型偏瘦,抱起来略微硌手。实话说,是有些难受。但有情亲加持,子楚应该并不会介意这一点,父亲抱儿子,还是温馨的感觉多一些吧。
  赵琨认真地思考了片刻,压低了声音,开玩笑说:“很温暖。有子初长成,你父王必定感觉十分欣慰。叔父最看好你啦,来,摸摸头。”叔父也是父,没毛病。古代的宗族势力很庞大,一个强盛的宗族,内部一般是比较团结的,集中力量才能对抗别的宗族,在权利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连诛三族,也是父母妻儿、叔叔侄子一个都少不了。所以叔侄关系会相对比较紧密,往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话说得非常放肆,然而赵政听见,内心的忐忑忽然就消失了。君臣父子,至亲至疏。反倒是小叔父更能让他体验到情亲的温暖。
  子楚继位的第二年,派遣蒙骜领兵攻打赵国,得到了太原之地。而且是秦国和燕国联手,一起伐赵。
  话说赵王曾经因为戍守雁门关的将领李牧只防守,从不主动迎战匈奴,被百官弹劾,被士兵议论——李将军什么都好,就是胆气不足。就连匈奴都嘲笑李牧胆小。虽然赵国也没什么实质上的损失,但被匈奴嘲讽,赵王心中那个憋屈啊,他催促李牧出战,李牧照旧窝在雁门关,于是赵王撤销了他的官职。后来匈奴频繁地入侵,在边境烧杀抢掠,接任的雁门守将确实敢于出击,但屡战屡败,损失惨重,就连雁门关都险些失守。
  局势相当危急,秦军和燕军正在攻打赵国,如果雁门关再失守,赵国就是三面受敌。老将廉颇都扛不住。
  公子偃劝说赵王,放低姿态,再请李牧出山。
  赵王生病以后,公子偃执政,他一上台就给李牧无数特权,允许他自由支配雁门一地的税收来训练军队,自行任命将官、选择在什么时机出战,自行决定如何赏罚士兵等等。李牧也没有辜负公子偃的信任,他牢牢地守住雁门关,让赵国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对抗秦军和燕军。
  子楚听说了这件事,既佩服公子偃有魄力,也不再担心他继承赵国的王位以后,威胁到秦国。因为公子偃给李牧的权利太大了,军政大权齐齐下放,必定会埋下极大的隐患。
  赵琨委托胡商寻找的各种农作物,也已经陆续寻到了一部分,有胡椒、芝麻、胡萝卜,西瓜、苜蓿等等。
  只不过,和赵琨想得不太一样,这个时代的胡萝卜,居然是紫色的。西瓜还没手掌大,有红瓤的,还有黄瓤的,都不是那种很甜很鲜艳的瓜瓤。
  不过,这难不倒赵琨,简单的杂交不需要很高的科技,只要不断地人工筛选出更甜更大的品种,将优势品种再次杂交,反复强化优势,就可以得到比较甜比较大的西瓜。
  骊山温泉附近,都被赵琨派人种上了反季节的蔬菜、西瓜、甜瓜、小香瓜。冬天也会有又甜又脆的甜瓜供应王室。
  这时,位于封地的水上乐园终于建成。吕不韦和赵姬居然在赵琨的地盘上演了一出红眼掐腰文学。
 
 
第33章 听墙角
  话说秦王子楚对传说中的自来水十分好奇,近来他吃了吕不韦进献的丹药,感觉精神焕发,身体似乎好了不少,就趁着秋高气爽,田园山水如画,带上王后赵姬,微服出宫来到镐池乡。
  赵琨和滈水亭的亭长杨樛已经提前准备了许多天。
  为了安全,杨樛在主要道路上全部设了卡,严格盘查来往的车辆、行人,闲杂人等是过不来的。
  至于镐池乡的百姓,虽然谈不上路不拾遗,但大多数人都遵纪守法,连小偷小摸都非常少见。因为自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一切为“耕战”服务,对百姓实行“军事化”管理。各地的百姓都像军队一样以“伍”和“什”为基本单位,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什”。
  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监督,发现犯法行为请立即举报,否则一人犯法,五家或者十家全部连坐。主动举报的人家,可以免除刑罚,如果隐瞒、包庇犯罪,刑罚加重。
  赵琨参观过镐池乡百姓的户籍,登记的极其细致——家中的男丁、直系亲属、女性、未成年人……祖宗三代都清清楚楚。还搞分类,除了一般百姓的户籍,给商贾另外登记“市籍”,官吏有“宦籍”,类似赵琨这样的王室宗亲,有宗室籍。
  如此严格的管理,导致一些新迁入秦国的百姓无法适应,甚至频繁地出现一人犯法,整“伍”、整“什”集体逃亡的现象。当然一般情况下,这些人成功逃走的几率约等于零。
  赵琨的几个厨娘,就是因为“什伍连坐法”(由管仲发明,商鞅改进),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邻居犯法,导致她们无辜受到牵连,沦为隶妾(女犯),都是一些可怜人。
  天气不冷不热,各种瓜果接连丰收,河鱼正肥,景致正艳,恰是去水边游玩的好时节。
  赵琨再次检查了为子楚和赵姬准备的农家小院——外围是竹篱茅舍,带一个小型的喷水池。房屋主体是用石头砌成的,李斯在墙壁上题了字——一小段庄子的《逍遥游》,逼格瞬间就上去了。不愧是传说中书写传国玉玺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的李斯。赵琨这种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了,都感觉通体舒泰。篆书难写,但是老祖宗的审美是真的绝。
  屋前有一小片果园,迎面几颗树,枝头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子,让人眼前一亮。
  这是好几种水果混植,果树主要有奈、林擒、李子和山楂(朹),边上还有两三株爬藤,是小香瓜和猕猴桃(苌楚)。
  “奈”和“林擒”都是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奈是一种非常小的绵苹果1,酸酸甜甜,有清香味,春秋时期就开始人工栽培了。林檎是西域那边的另一种小苹果,赵琨委托胡商寻找各种农作物,今年才引进的。在秦国适应得良好,果型比奈还要大一点点,长得有些像大号的香妃海棠果。
  至于甜度,那个胡商信誓旦旦,对赵琨说他家乡那边的林檎很甜,超级好吃。然而种植在镐池乡的,就是一般的酸甜口味,好在水分足,口感还不错。
  赵琨:可以理解,毕竟这个胡商的家乡,是我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地方,昼夜温差也大,瓜果之乡嘛,种什么水果,只要等到自然成熟,都偏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