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琨扭头就走。
后来办扫盲班,这也是唯一一个将先生气跑的村子——三更半夜给先生玩仙人跳讹钱,五十岁的人去赶集,脱衣服躺地上撒泼跟人抢摊位。还有一家兄弟五个,非法买了一个女人,关在空置多年的猪圈里,女人被解救出来的时候,腿部的肌肉萎缩,已经无法正常走路……事迹过于炸裂,恶名远扬,至今没有第二个先生愿意来这里教书,就算先生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要考虑妻女的人身安全和名誉。
还有赵琨扶贫失败,小牛犊被炖肉,也是这个村的人。虽说这里也有好人,但整体太穷了,思维模式跟大多数百姓都不一样。
最后一个环节,35人各领一张纸,不记名互相评分,满分十二分。因为十二代表了空间和时间,一天有十二个时辰,大地有十二地支。
黄石公给徐福打了零分。徐福给黄石公打了十二分。
赵琨认出了他们的字迹,勾唇浅笑:“去掉三个高分,去掉三个低分,其余的评分相加,再跟之前队伍的得分叠加,最终确定个人排名。
不过,为了相对公平,秦王政不参与个人排名。只领取所在队伍的集体奖励,包括同款的多功能军刀、同款的战袍、军用水壶、私人定制的笔、墨、纸、砚,一共七种奖品,按照队伍的排名,秦王政的队伍第一,集齐了七种奖品,第二、第三自选六种奖品,四、五、六、七自选五种奖品,皆大欢喜。
徐福、荀子、黄石公所在的队伍排在第二。出人意料,个人排名第一居然是徐福,很多人都有一点小烦恼,比如高渐离经常牙疼,冯去疾的掌上明珠面黄肌瘦,仿佛遭了虐待,但家中一直是好吃好喝娇养着的。荀子的白发日渐增多……然而跟徐福成为同僚以后,这些问题都被解决了。而且徐福这个人,给大家的感觉非常神秘,高深莫测,猜不透他的底细,所以大家不约而同给徐福打了高分。
作为一等奖的得主,徐福再一次出人意料,给国子学的助学金命名为□□助学金。
徐福为荀子制作的黑桑葚黑糯米百草酒,因为据说有乌发的功效,迅速风靡了整个咸阳,又传到各处城邑。因为供不应求,价格炒得很高,某地还出现了假货。
秦国造假的现象其实非常少,因为假冒伪劣一旦被发现,造假的人基本就可以准备好棺材等着下葬了。秦法对集市中的器物、肉食、布料等等,颜色、尺寸、分量都做了详细的规范。一旦发现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就当成劣质商品处理,不仅不准卖,还要重罚。
两年后,除了六工村西面的十几户人家,咸阳治下,包括长安乡、镐池乡……所有城邑村镇的农户基本都有了耕牛和改良过的新农具。
赵琨这位咸阳令,三年任期已满,政绩考核还不错,即将升职。
伯高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培养文法官吏的学室毕业,成为咸阳县的令史,相当于县令的秘书。还因为才能出众、为人勤奋、精通法律、字迹美观,得到了秦王政的赏识,前途不可限量。伯高的便宜父亲终于坐不住了,带伯高祭祖、参加家宴,让他认祖归宗。
这人居然出自秦国宗室远属,伯高认祖以后,从此不再叫伯高,而是嬴姓赵氏的赵高。
赵琨原本要在水上乐园设宴,为伯高庆祝一番,听见这个消息,简直如遭雷劈,心乱如麻。他根本接受不了这件事,或者说无法相信他当年从隐宫带出来的贴心小宦官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赵高。
赵琨小学的时候,看见指鹿为马的典故,是很鄙视赵高的,他曾经在某乎回答过一个问题——如果你穿成辒辌车中还没凉透的秦始皇,你最想做什么?
赵琨的答案是:先杀赵高,再立扶苏为太子,让他回来。
长大后,他发现,指鹿为马的事情多着呢。是他小时候见得太少。
先杀赵高……
然而现在这个赵高,对赵琨掏心掏肺,还没有做过什么坏事,他下不去手。而且,终黎辛就只有终黎未这么一个亲人,赵琨怎么忍心让终黎未守寡?
第118章 这个家没有他迟早要完!
书案上摆着一台手动的装订机,墨家弟子才改良过,比老式的装订机省力一些,也不占地方。
由于心神不宁,赵琨装订图册的时候,不小心将垂落的衣袖和图纸钉在一起了。
赵琨:“……”大意了,应该把袖带系上的。
他示意岁安取来剪刀,将那片衣袖剪下来,去换了一套云纹仙鹤月白锦袍,把头发全部梳上去,用一根青玉簪束在头顶,另用玉扣网巾勒在额前进一步固定,饱满光洁的额头和生得极好的眉眼便清晰地露出来,哪怕脸色不太好,仍然是一副翩翩佳公子的模样。
岁安俯下身替赵琨整理腰带上的玉佩香囊之类的小饰品,自从伯高成为咸阳县衙的官吏,与赵琨抬头不见低头见,岁安就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他将脸贴在赵琨的衣摆上,轻声细语地恳求:“镐池君,奴婢能不能回来侍奉左右?造纸作坊那边,奴婢已经安排了妥帖的人来打理,不会出岔子的。”
赵琨就纳闷了,在外边当领导不爽吗?非要回来当小宦官是什么道理?然而这些年,岁安办事尽心尽力,不曾提过什么要求,这是第一次开口,赵琨也不好拒绝,就微微颔首,说:“你若想回来,随时可以回来,这里也是你家。”
镂花的隔扇门外,赵高听见他们的对话,正要敲门的手陡然顿住,大拇指摩挲了一下中指的骨节,上眼睑半垂下来,掩住了眸子中翻涌的一抹戾气。
只隔了一次呼吸的时间,赵高眉宇间那阴郁的气息又尽数收敛,彬彬有礼地敲门:“镐池君,奴婢来送请帖。”
片刻后,岁安走过来开了门,要顺手接过赵高带来的请帖,赵高却不松手,双方僵持了片刻,岁安很是为难,按理说,这些外来的物品,都应该由他先经手,检查、整理以后再向赵琨汇报。然而此刻,赵琨背对着他们翻画册,并未回头。
赵高故意跟岁安拉扯较劲。他剑眉浓黑入鬓,重睑深长,垂眼看人的一瞬间有种阴鸷酷烈仿佛要择人而噬的凶相。
岁安心中一颤,手上又加了三分力道,请帖开始变形。谁知赵高突然毫无征兆地松手。岁安用力过猛,没站稳,踉跄着后退了一步。
下一刻,赵高又恢复了克制和内敛,动作轻柔地扶了他一把,将请帖塞进他手中,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怎么这么不小心啊,拿好。”
岁安只觉得浑身的汗毛都要炸起来了,打开掌中的请帖看了一眼,赵高和终黎未的女儿出生即将满一百天,准备宴请亲朋好友,举行命名礼。
岁安念出了百日宴的时间、地点。以及终黎未给女儿起的名字——嬴蓉。
赵琨将手中的画册合上,他心中天人交战数次,终于调整好了情绪,感觉可以面对赵高了——他想杀的指鹿为马、杀戮功臣、逼秦二世自杀的赵高,与他认识的学霸赵高无关,终究不是同一个人。
历史上的赵高得到秦始皇的重用,也绝对不是电视剧里噶一刀进宫当阉宦那么简单。论书法,整个秦朝除了李斯,貌似没有人超越赵高,他亲笔写的《爰历篇》,是大秦官方指定的识字课本。论法学,他也至少算是精通,并且因此成为胡亥的老师。虽然他的确是凶狠贪婪的大坏蛋、超级奸佞,但人家是靠才华吃饭的。
而且秦朝一失去秦始皇,就变成一驾失控的战车,没有方向、没有防护措施、也没有悬崖勒马,冒着箭矢一头摔碎在悬崖底,崩盘得那么快,原因比较复杂,光杀一个赵高也解决不了问题。
赵琨选择暂时抛开史料的记载,单纯看赵高这个人,以及他做的事,再下决断。
这本画册,是给扶苏预备的小故事,培养他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关于扶苏收到一道诏书就自裁的记载,如果是真的,那他的性格,是否能够力挽狂澜还有待商榷。但凡多看几本史册,也不至于死得如此草率。
如果是假的,事情可能已经超出了赵琨的想象力——秦始皇在沙丘驾崩的时候,远离都城,没有明确继承人。李斯担心消息传出去会生出变乱,比如咸阳的诸位公子夺权,决定封锁消息。从李斯选择秘不发丧开始,大秦权利的交替就进入了暗箱操作阶段,出现什么离谱的事都不稀奇。
赵琨单手扶额,感觉操碎了心——大侄子这个家没有他迟早要完!
第119章 尉缭接管鬼谷
赵琨按照原计划,举办宴会为伯高庆祝。
既然知道了伯高就是赵高,心态多多少少会有一点差别,比如赵高结交某位官员,赵琨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分析他有什么目的,做不到毫无芥蒂。
赵高一向敏感,能看出赵琨对他的态度有点反常,却猜不出是为什么。
赵琨懒洋洋地斜倚着几案,春日的阳光落了满身,他整个人呈现出一种散漫放松的状态,偏过头跟蒙毅谈笑风生。蒙毅也完全没有平常那副正直坚定的模样,眉飞色舞,一边说还一边比划动作。
赵高走过去的瞬间,赵琨微微愣了一下,唇边的笑意迅速收敛。蒙毅也下意识地转头,立即停止了说笑,有些戒备的望着赵高。
赵高咬了咬后牙槽,仿佛什么都没发现,神色十分友善,脸上还带着隐约的笑意,去向他们敬酒。
阁楼三楼的露台上,另外摆了几个席位,黄石公邀请荀子对酌,既可以享用美食,体验热闹的氛围,又避免了大多数交际应酬,算是赵琨给师门的福利。
只不过他的两位剑术师父,尉缭和沧海君一向互相看不顺眼,什么事都要争个先后、高下、长短,有种奇怪的胜负欲。
赵琨顺着台阶爬到了楼梯口,就想避开那些宾客,安安静静地陪张良吃顿饭,谁知尉缭和沧海君同时偏头望过来,同时开口。
“乖徒,这边坐。”尉缭拍了拍身侧空出来的坐席。
“小子,过来”沧海君也给赵琨留了位置,朝他招招手。
赵琨:“……”
这年头实行分餐制,用餐的时候一人一张食案,尉缭和沧海君隔得老远了,似乎选哪边都不太好。赵琨投给张良一个求助的眼神,
张良向来善解人意,十分默契地替赵琨解了围,“镐池君答应了要陪我吃饭的,不可食言。”
少年的声音温柔又坚定,十分好听。他虽然年纪小,在鬼谷门的辈分却很高,是尉缭的师弟,赵琨的师叔,可以插得上话。
赵琨将两张食案并在一起,在张良身侧坐下,惬意地舀了一小勺红豆酥酪送入口中。
今日黄石公要将鬼谷门传给尉缭,能来的鬼谷弟子都到齐了,只有徐福的坐席还空着。
赵琨有点印象,《四库全书》中记载:尉缭子是鬼谷子的徒弟。却并没有说他还继承了鬼谷。不过鬼谷门几百号人,如今大多数都是跟着尉缭做事,尉缭已经是实际的掌权人,只差一个名义而已。
徐福让人送了口信来,有个书生去徐家的药铺买灭鼠药,看起来神情不太对劲,徐福没敢把药卖给书生,留他聊天嗑瓜子,套出了他家的住址,等他的家人来接,徐福再赴宴。
黄石公抚须微笑,道:“我这个大徒弟,撒谎跟喝水一样自然,医德却很不错,还说‘但愿人间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齐国的百姓怀念他,甚至为他建了一座医仙庙。鬼谷传到阿缭手中,只怕要把大徒弟惯的更加无法无天。”
荀子有些病怏怏的,提不起精神。黄石公的弟子团结友善、守望相助,对比之下,他的徒弟就很不省心,韩非主张存韩,李斯主张先灭韩,他俩在朝堂上争执辩论,势如水火。最终,秦王政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对韩非已经有了几分疑心。
第120章 灭韩、灭赵(红衣大炮)
然而李斯的处境其实也不好,他担任廷尉以来,破的都是大案,审问的都是高官,抓捕的都是最穷凶极恶的歹徒。前几天,李斯的妻子带着女儿在东市买了一对金手镯,装进首饰盒的时候还仔细检查过,镯子没问题,回到家,首饰盒里的东西就变成了一对血淋淋的耳朵。
还有一封威胁信,警告李斯不要继续追查少府金器失窃案,随便找一只替罪羊结案,不然下次出现在盒子里的就会是他儿子李由的耳朵。
李斯的妻子受到惊吓,求他不要再追查下去,以免惹祸上身。
廷尉府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有些人破获了大案,立了功,家人却遭到在逃的犯罪分子的报复,至今还有几个灭门惨案的凶手逍遥法外。廷尉左监杨樛的妻子就是廷尉府的遗孤,她十一岁那年,父亲查案的时候离奇死亡,不久之后,母亲和叔父也相继出了意外,紧接着,家中走水,她和祖母被困在火场,是滈水亭的亭长杨樛将她救了出来,长大后,她就嫁给了杨樛。
有些罪犯就是反社会人格,铁了心要报复。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就算有资金、有充足的人手去保护家属一年、两年……多年。被严密保护的人也可能受不了,首先他的人身自由就会受到严重限制,跟被监视的犯人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李斯能预料到他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危险,但他不是那种会被轻易吓退的人。他需要强大的护卫力量,争取彻底铲除这个犯罪团伙,震慑其他宵小之徒,保障家人的安全。然而这件事又不方便向秦王政求助,会显得他处理不好廷尉府的工作,所以他也开始豢养游侠儿看家护院,叮嘱妻儿老小出门要多带护卫。
荀子对这件事也上了心,特意当着众人的面,说起这件事。在座的不乏高手,纵然有武艺不精的,也有这方面的门路可以帮助李斯。
沧海君第一个拒绝:“别看我。我很贵的,而且挑人,明码标价,一次三千两黄金。”
李斯是清官,家中也不富裕,出不起这个价。
赵琨总觉得这话有点歧义,他腹诽:你要不要听听你在说什么?是很贵,而且还有点坑,只提供丧葬半条龙服务——管杀不管埋。
对上的荀子的视线,黄石公有些为难,如果是从前,他就可以做主,派鬼谷弟子去保护李斯,尽快揪出幕后黑手,解除危机。然而他已经将鬼谷门传给了尉缭,再随意发号施令,影响尉缭的权威,就不合适了。
黄石公看向尉缭。
尉缭心领神会,击掌让亲卫兵进来,点了五名精锐。别看人不多,却个个都有一股子百战老兵的铁血彪悍气质,一看就是难得的壮士。尉缭有点肉痛,但还是忍痛割爱,吩咐五位壮士去保护李斯和他的家人。
赵琨记得,这些人是尉缭从魏国带出来的强者,最后的魏武卒,算是战国时代的超级特种兵,又跟着尉缭学了不少东西,训练有素,个个身手不凡,一个打十个不成问题。就连他们的衣裳也大有讲究——至少十几个暗袋,里边装着小刀、匕首、药粉之类的东西。手臂上绑着袖箭,腰带和靴子也都暗藏玄机。
67/77 首页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7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