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愿,是不能。
如果她真是韩家那个父母双亡的孙子,能娶到贺小姐为妻,那得是她几辈子才能修来的福气。
可是她不是,她是裴家孤女,肩负着为父母申冤的责任。
京城波谲云诡,危机重重,她可能此去就性命不保,有去无回,又怎能再拖贺小姐下水?耽误佳人年华?
贺兰君从韩昭方才的神色中,已知悉了答案。韩昭的这个回答,无疑把她最后的希望也打碎了。
她身体恍惚了一下,仿佛虚弱得没有了力气,手撑在桌子上,稳住了身子。
神色恍惚,又不甘心地问了一句:“为何不能?”
难道往日的那些情谊都是假的?
她送的花灯是假的?她的温柔以对是假的?她的甜言蜜语是假的?她的深情目光是也是假的?
这一切都是自己痴心错付?
韩昭看着贺兰君脸上的哀伤神情,心有不忍,隐隐的钝痛在心间蔓延,一阵酸涩。
造化弄人,老天为何非要如此?她该怎么回答贺小姐的这个问题?
贺兰君见她久久无言,心内已是明了。
再多问下去,不过是自欺欺人,自寻难堪。
她强忍泪水,撑起身体,哑声道:“莺儿,我们走。”不再留恋,快步离开这个伤心地。
莺儿在后面,看着两人情况一路直转向下,皱起了眉头。
这和她想的不一样呀!姓韩的竟然拒绝了小姐!她怎么敢的?
莺儿气愤地拿起桌上的那袋银子,有心想骂两句韩昭,又看小姐走的急,担心她,忙追了出去。
韩昭坐在凳子上,方才挺拔的脊背渐渐萎顿下去,无力支撑地靠在桌子上。
“本店新上的甜品,桂花糯米圆子羹来喽,客官趁热吃啊!”小二端着托盘进了包间,麻利地把两碗冒着热气的甜品放在桌子上。
又奇怪道:“唉,方才那位小姐怎么不在了?她来的时候特意嘱咐,这道甜品等会子再上,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韩昭无力回答,不在了,以后她应当都不在了。
也好,这样就算以后自己死在京城,也会少一个伤心人。她自嘲地想。
两碗热甜品,放在桌子上,无人问津,终于彻底凉透。
第40章 两处悲相思诉不得
入夜,韩家灯房里亮起了幽微的灯光,新糊的窗纸上映着模糊的黑色的人影。
韩昭席地而坐,望着眼前缓缓转动的花灯,神女依旧慈悲而温婉。
八月末的天气,夜里已经凉了起来。细小的凉风顺着门窗缝隙透进灯房,地上也是凉的,只有眼前亮着的花灯能带来一些温暖。
韩昭痴痴地望着,几乎坐成了一具雕像。
韩建德从堂屋出来见灯房亮着光,心道:“都这个节骨眼儿,不日就要上京了,韩昭还有时间来做花灯?”
这几日,韩建德到街上去,可谓是春风得意。
在街头摆摊卖灯,默默无闻的韩记花灯,在中秋节的花灯大赛上,竟然打过了家大业大,久负盛名的严记灯铺。这可让安宁县的老百姓们津津乐道了好几天。
之前还有人怀疑韩老爷子说的皇帝微服私访,夸了他家花灯的事儿,是他自吹自擂,经此一役,大家深信不疑。
果然有其爷必有其孙。老爷子的花灯,让老皇帝夸了。孙子的花灯,也马上要去送给新皇帝看了,韩建德终于扬眉吐气。
还有往常在他家买过花灯的人,直接来找他,预定今年的花灯。
这看的可是跟皇帝一样的花灯呀,机会多难得。
韩老爷子一一婉拒,解释道:“花灯全都烧没了,韩昭还要准备去京城的事宜,实在是抽不出空来做。”
于是又有人定到明年,等韩昭从京城回来后做也行。
韩*建德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也没跟韩昭说,老人家乐呵呵地想,明年的事儿明年再说。
现下,他却有些疑惑:“韩昭在灯房里做什么?”
韩建德推开了灯房的门,之前被火烧的痕迹几乎被整修一新,黑乎乎的墙壁上重新抹上了青泥,窗纸洁白如雪。
空荡荡的灯房里,韩昭在花灯前静坐,背影竟显得有些孤单。
“韩昭,这花灯你打算何时送到县衙呀?”韩建德忽然想起前几日县衙师爷的要求,随口问道,到时他也好搭把手,帮着韩昭一块儿运过去。
韩昭的背影微微晃动了下。
是了,她连这最后一盏灯都留不下,关于贺小姐的一切都将离她远去了。
她轻声道:“再过几日吧,爷爷。再过几日,我亲手把它送到县衙。”就暂且让这花灯再留几日吧。
韩建德不知为何,从她这回答中竟听出了几丝苦涩的意味,今日上午的时候,不是还兴高采烈的吗?难不成舍不得这花灯?
想到这,韩建德安慰道:“别舍不得了,这花灯可是要送给皇上看的呢,你想一想,多少人想有这殊荣还做不到呢。这花灯以后还会做的,你指定能做出更多更好看的花灯。”
又笑道:“你不知道,自从你赢了花灯比赛之后,多少人求着我,要找你做花灯呢,等你从京城回来啊,找咱家做花灯的,估计得排成长队了。”
说完他哈哈笑了几声,似乎是被想象中的盛况乐开了怀。
韩昭静默几息,转过身,仰头望着韩建德,目光幽深,哑声问道:“爷爷,如果我回不来呢?”
韩昭的这句话一落地,韩建德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
他看着眼前一脸平静中透着坚毅,哀伤神情的少年,和八年前那张目光坚定,说自己无论多难多苦,都要学花灯的小孩的脸渐渐重合起来。
他叹了口气道:“韩昭啊,人活在世上,最大的事啊,就是活着。我不知道你背负着什么秘密,又要去做什么,我只希望你能平安,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当年,她能在跪在门外求自己一天一夜,韩建德就知道这个孩子不一般,她终有一天会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只是没想到这天来的这么快。
韩昭垂眸,眼里有热意,“家”这个字眼触动她内心柔软,这八年,确是这个小小的家给她提供遮风挡雨的一个地方。
她转过身,屈膝跪在地上,郑重道:“爷爷,谢谢你的收留。”
说完俯身磕了三个响头,韩爷爷这份恩情她无以为报,临别之际,只能以此感恩。
若是她能平安回来,定然给他养老送终。
韩建德受了她三个头,叹了口气,只说了句:“你这孩子……”
最终还是摇着头,无奈地离开了灯房。
韩昭望着虚空,轻轻地笑了起来。
现下所有事都交代完了,若是她能平安归来,就接着做花灯,给韩爷爷养老送终。
若是……
若是,就此死在京城,也算和父母相聚,一家团圆了。
至于贺小姐,她想,到那时,贺小姐应是已寻得良人,姻缘美满了。
如此也甚好。
花灯的灯火依旧在燃烧着,摇摇晃晃,亮在灯房,也亮在贺小姐的闺房。
贺兰君失魂落魄地回了家,在自己的房间闭门不出。
她躺在床上默默垂泪的时候,眼角余光忽然瞥见博古架上的那两盏花灯,那都是韩昭送她的。
她心下一颤,还是起了身,从架子上把两盏花灯都取了下来。
虽然房间里日日打扫,勤加擦拭,但那盏上元节时韩昭送的花灯,却还是有些旧了。
原先洁白的灯笼纸已然泛黄,上面的笔墨不似先前鲜亮,也褪去了颜色。
贺小姐触景伤情,心中不禁又是一酸。不由埋怨道:既然不喜欢她,又为何送这盏灯来招惹她?
却还是忍不住把它们点燃,两盏花灯上的女子绝世独立。
从前道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时至今日,才蓦然发现,是高山流水弹孤曲,知音难觅。
满园春里,莫掌柜打着算盘,对今日的账本。算完之后,一掐指,贺小姐已经好几日没来了。
以前约摸一两日,贺小姐就得来店里瞧上一瞧,看看有什么问题,店里流水如何,还从没有旷了这么好几天,甚至连莺儿也没来。
莫掌柜有些好奇,但是转念一想,店里近来也没什么事儿,一切如常。
王大娘病也好的差不多了,昨日见她,她还说最后见一次大夫,就准备来上工了,也算是件好事。
王大娘在钱小舟的陪同下,最后去了趟宝清堂,本来她说自己都好了,没事了,一个人就可以去,让钱小舟去找韩昭学艺去。
可钱小舟担心有个万一,坚持要送她娘过来,王大娘拗不过儿子的孝心,最后到底还是两人一块儿去的宝清堂。
胡大夫静心闭眼,很快把完王大娘的脉,又看了看她的脸色,点了点头,道:“脉象已经平稳,就是还有些气血虚,多吃些好的补一补就可以了。”
王大娘对钱小舟笑道:“你看我就说没事了吧。”
钱小舟得了胡大夫的诊语,才放下心来,彻底从他娘先前那副马上要撒手人寰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他一撇头,看见后院过来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再定睛一看,可不正是之前给他娘误诊的许大夫吗。
许大夫一见他们娘俩都望着自己,窘迫地佝偻着腰,挪了过来,站在他师傅旁边,面有讪色道:“都怪在下学艺不精,害得大娘受苦了。”
又把手上包着的几个包裹放在王大娘面前,不安道:“这是在下上山挖的一些滋补温和的草药,黄芪,当归之类,已经清洗晾晒干净了,最是补气益血,还请大娘笑纳,弥补在下犯下的错误。”
钱小舟面上有些愤愤之色,他这话讲的轻巧,差点死掉的又不是他娘。
王大娘倒是大度,挥了挥手道:“也是我命不该绝,胡大夫这不给救回来了吗?你这药我倒是正好需要,那我就不客气了。”
许大夫弓着个腰,脸上赔着笑,连连点头。
回去的路上,钱小舟有心还想再说许大夫两句。大王大娘道:“过去的事就过去了,咱得往前看。你现下的正事,就是和你韩大哥学好那门灯笼手艺,知道吗?”
王大娘笑着敲了敲钱小舟的脑袋,没注意到,听完这句话后,钱小舟沉默了。
*
贺府里,莺儿在房间里一脸愁苦的样子,耷拉着个脸,用手托着腮,问晓月:“你说我们小姐什么时候能好?”
自从那日从茶馆回来,小姐就不出府了,天天待在房间里,饭也不吃两口。
她送进去的饭怎么送进去的,怎么端出来,根本动都没动,她强行劝着小姐多吃两口,小姐也真的只吃两口,就说饱了,吃不下。
这样下去身体可怎么行?莺儿在发愁。
晓月并不知道小姐到底发生何事。
莺儿虽然平常大大咧咧,但嘴巴还是很严。小姐和韩昭的事儿,她一点都没跟旁人说。
但她生性敏感,察言观色的本事比别人强些,且听莺儿偶尔抱怨,看小姐这症状,她猜,八成是相思之苦。
“解铃还须系铃人。”晓月轻声道。
莺儿反应了一下才明白什么意思。
还得要韩昭来?
我呸!莺儿愤愤想道,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她了!
隔日,莺儿送早膳到贺兰君房间。
贺兰君仍旧躺在床上,莺儿劝道:“小姐,今日厨房做了你喜欢吃的点心和粥,快起来尝一尝吧。”
贺兰君睁着眼睛躺在床上,听了这话,眼睛动了两下,道:“我不饿,你端去自己吃吧。”说完转过身去。
莺儿知道劝不动,只能端着早膳又回了自己房间。早饭太多,她一人也吃不下,叫来晓月一块吃。
吃着吃着,她怒火涌上心头,狠狠道:“你个王八蛋,害我们家小姐这样!”
筷子往桌子上一拍,也不吃饭了,起身就往外面冲。
晓月见她这样,唯恐出事,忙放下手中的点心,也追了上去。
第41章 忠丫鬟怒斥负心人
韩建德听见“砰砰砰”的敲门声,忙从堂屋里出来,奔向门口。
“来了来了,别拍了。”
这几日,到他家求灯的人来了好几波。
他倒是都给拒绝了,可韩昭却又从街上买了纸和其他做灯的东西回来,说,反正也还闲着,不如趁这上京前的这些时日,再多做几个灯笼,等她走了,他可以把灯卖给这些人,还可以再挣一些钱,过个好年。
韩昭关在灯房里,日日闭门造灯。韩建德见她心情似乎不是太好,只能尽量避免求灯的人再来打扰。
今日这敲门声格外地响,韩建德心内嘀咕:这是来求人的?还是来寻仇的?别把我的门给拍烂了。
他快步走到门后,下了门栓,拉开门。
门口是个小姑娘,面生的很,看穿着打扮应是大户人家出来的。
韩建德冲她摆了摆手,道:“不做灯笼了,人快去京城了,没时间,你们过完年再来问吧。”
话刚说完,小姑娘就身子一侧,越过韩建德,闯进了院子里,站在院子里中央大喊道:“韩昭,你这个王八蛋!你在哪?给我出来!”
韩建德这时才反应过来,这个小姑娘可不是来求灯的。她可能真是来寻仇的!
吓得韩建德忙转过身来,急忙问道:“你是谁?找韩昭干什么?”
莺儿回瞪了他一眼。她憋了一路的气,准备上门就把韩昭骂个狗血淋头。
开门的却不是韩昭,而是一位不想干的老人,她曾见过几面,知道他是韩昭的爷爷,因此进来时只忍着。
现下既然骂开了口,这气就刹不住了,也不管什么尊老爱幼了,不客气地回道:“你管我是谁,我问你,韩昭在哪里?”
她快速地扫了这一眼就望到底的小院,见灯房的门紧闭,手一指,问:“她是不是在这里?”
抬脚就往灯房门口去,韩建德忙上去想拦着她。
可莺儿风风火火,三步并作两步迈上了台阶,一脚就踹开了灯房的门,跨了进去。
这动静把韩建德都吓了一跳,停了下脚步,他慌得想跟进去看看,刚想迈步,就被人拉住了胳膊。
28/61 首页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