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觉得自己是在做顶天立地的大基业,上一世上升通道狭窄,他苦苦挣扎攀越,才和投胎顺遂的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如今一样又不一样,盛世顺命,而乱世宜改命,这里合该是他生长的土壤,有这样的机会,实是他沈清和的幸运。
萧元政微笑着听他说话,偶有点头,似乎百分百确信会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将来。
大风吹起他的襟袍,林中落下漫天红雨。
沈清和摘下落在自己额间的叶片,他知道很多事,如何将书院开办推进,如何招揽天下英才,如何让系统中万千文献发挥更大的作用……都了然于胸。他还知道,若一朝功成,自己会站到很高的地方——甚至与大雍这位帝王比肩。
但他也有不知道的事。或许自己常常说话时眸光明亮,散播下不属于这个世界的隐匿微芒,而捕捉到这星点光亮的人,大抵也觉得自己运气很不错。
“对了。”青年突然想起什么,转过身,“书里还说了,这样的功劳,结局都是和公主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惜把整个皇宫翻过来也没有一位公主,那我只能——!”话音戛然而止,沈清和猛地向后栽倒,被一只大手迅疾地拽住。
衣袖往下褪,一截手腕裸露在外,另一只手掌有力覆盖其上。“小心。”萧元政搭着腰将人扶起来。
这杉叶地显然不如表面那般无害,隐藏其下的碎石绊他一脚,叫得意倒走地青年差点后脑着地。
沈清和借了他的力,挽着萧元政的袖子起来,“果然做人还是不能太得意,人一飘,必挨刀。” 他动动自己的脚。没崴,还成。若散个步还能受伤,不知道遥光那小子会怎么嘲笑自己。“等等等等!”沈清和弯腰,捡起掉在红杉叶上,几乎和底色融为一体的玛瑙串,“这东西可不能掉。”
萧元政顺着青年的脚踝,看到他来回捻压玛瑙串的手,最后看到他绕了两圈,将珠串带到了自己的脖子上。“这样就丢不了了。”沈清和低头看了看,对自己的灵机一动挺满意。
近百颗红玛瑙穿成的珠链,颗颗带有极细的缠丝,华贵非常。不仅如此,宝华寺云慈大师亲自开过光,也是辟邪祇福的佳品。萧元政没有告诉他,依照规制该佩在襟钩或带钩上,只在心中期望宝华寺真能有万分之一的灵验,能时时护身,免除灾厄,平安顺遂。
“朕不会有公主。”萧元政开口,沈清和后知后觉才反应过来是在回刚刚的话。罕见地用了自称,似极正式。
“……为什么呢?”沈清和很诧异。
萧元政目光晃动一下,似乎那片静水兴起波澜。
沈清和同他靠得太近,被这片波澜轻微地蜇了一下。
萧元政微微叹息:“或许,尚且明月照沟渠呢。”他再道,“不过就算一切顺利,也是生不出公主的。”
沈清和嘴唇颤动一下,“那如果是有病得早点治……可不能讳疾忌医啊……”
萧元政忍俊不禁地看着他,沈清和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什么,悔得想抽自己两个大嘴巴。
沈清和快走几步,身后人依旧亦步亦趋,可他不敢再回头。
不对劲!
这很不对劲!
沈清和发誓,有些确有其事的示意,在他的感知上明晃晃的降临。
——已然是鲜明到他无法再骗自己,那是自作多情或是错觉,亦或是其他什么。
他也算见多识广,但是还是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没走出几步就又被按住手腕,这回他真和触了电一般,直接将抓住自己的手甩脱!
萧元政眉梢轻微地扬了一下,缓缓说:“再进就是林深处,难保不会有野兽,折返吧。”
沈清和回到营地了也没找到开口的时机。
“喂,刚刚跑哪里去了,我怎么一转眼你就……”遥光迎上,被青年脖子上红玛瑙串晃了一下,脚步渐渐慢了下来。
“没事。”沈清和敷衍一下,掀了车帘自顾自钻进去。现在他心思有如一团乱麻,若是萧元政又要与他共乘当如何?沈清和思来想去,最终一切都是多虑,侍从牵来骕骦,高大的君王踩着马镫向上,后半程的路要骑马回京。
正好,给了沈清和些时间些时间细想。
……还细想什么啊想!
普天之下,哪有这样的君臣!!
外头人声突然嗡嗡,沈清和转而凝神去听,原来是押解在队伍中的尤严二族核心成员中,有人想要趁西北军休憩时逃跑,未曾想厚实的林叶地本就难以行动,还未走脱百米就被发现逮了回来。
一身狼狈的人犯被五花大绑,跪在地上还在挣扎,兵士正询问昭桓帝该如何处置。
昭桓帝高坐马上,沉吟片刻,“既然你们留恋故土,那就不用走了。”
倒在地上的几人都露出惊喜神色,往地上“砰砰”磕着头,口中念叨着“万岁”之类。
萧元政没给他们一个正眼,对押解的士兵说:“出了衫林再处死吧。”
所有人犯的目光瞬间从惊喜变作了惊恐,下身立即濡湿一片,发出难闻气味。西北军早就对此司空见惯,一手一个拎着衣领,顺道把要冒出些不干不净话的嘴给堵了。
车内偷听的沈清和也一愣,萧元政……倒是挺杀伐果断。
求饶,呼喊,呜呜咽咽的嘈杂很快归于无声,沈清和只能朦朦胧胧看见昭桓帝的侧脸。
高大的君王声音冷峭:“润安郡堤坝溃口,冲毁田地,饿殍遍野,尤氏贱收田畴,敛土无数。严氏仿效,隔年平安郡接连溃决,其心可诛,二氏侵吞修筑堤坝银钱百万,罪恶昭彰,万死犹轻。”
百万银钱啊!
还贱价购买田地,两头牟利,雁过拔毛。所有将士听过都露出愤懑神色,真该死啊!
沈清和坐在帘帐之后正大光明地窥看,他也和众人的视线一起,被一人吸引。从前只见朝前昭桓帝的厚德载物,从未亲眼见过他盛誉西北,搏杀英王,弭乱兵祸的另一面。
如此浊世变局,毫无圭角的皇帝怎么能稳坐这么多年的江山呢。
有些可惜,现在才认识。
车马行进,沈清和以臂作枕,向后靠在硬邦邦的简陋木板上。
但,倒也不晚。
第85章
沈清和已经嗅到风雨欲来的危险气息, 那日随军处置尤严二家后,萧元政同他说减少外出,如果愿意能来宫中小住, 若不愿,待在别院中也可保安全。沈清和知道萧元政担心他的安慰, 自然保证也不是大局当前会掉链子,还不至于要往宫中寻求庇护, 自己能照顾好自己,托信得过的人把信函往京都外递, 拜帖谒见一律不接。
清北郡与丹阳郡的书院都停课放假, 在读学生不得离开本地, 丘泉新郡守是自己人, 丹阳郡又有平云郡主坐镇, 谨慎些出不了乱子。
唯一担心的, 就是已经毕业, 散落十三州的学生, 就怕他们太张扬,容易送上去做了靶子。
沈清和眉头皱起, 就要铺开纸面再写封函,正好有侍从送来回函, 见公子要动笔, 便去帮他磨墨。
别院里新住进的这位公子随和得不得了,他们侍奉得也诚心诚意。
“麻烦小哥。”沈清和对他一笑, 将一叠回函放在案上摊开, 眉梢一跳,将平云郡主的函单独抽出来。萧玉姬平日埋头在实验室捣鼓机关术,上次来信还是在上次, 总之是不常有的。他将盖了方小印的封泥揭开,眼神倏地一凝——
“周边州郡异动,屡次试探我的态度,在云中魏家布的暗线来报,集结部曲,直指京师!我这边看顾,加急去信,你早做打算!”
……
含章殿上的递奏整齐码放在御案上,晋昌挑着署名整理,一边堆得如山高,没有一封被拆开阅览。另一边的已批好了红,一批一批从含章殿发出。
宫宴加上昭桓帝微服,这旬罢的朝比往常三年还要多。朝野上下水势已然呈沸腾之态,已经开始传起昭桓帝要步先帝老路,逼杀忠良,已然本相毕露。但所有消息都止步在高耸宫墙之外,禁宫中缄默非常,一丝风声也未透出。
萧元政看着将信纸摆到御桌上的青年,将自己还未用过的茶放到他身前,“慢慢说。”
沈清和没喝,这事说起来简单,他三言两语就能说尽,但含有的信息实在骇人。因着世家的狂妄,他反而冷笑出声,“还真以为自己是当家做主的,一不高兴就要反了天,挑这个时候挪动部曲,看来已经被死死捏住七寸,实在忍不得了。”他正色,“丹阳郡加急跑马送信也要两天一夜,此刻应该已经在路上了。”
能做出这样的耸人听闻的抉择,足以证明氏族被逼急,左右思忖,与其日日惴惴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被清算,倒不如联合起来,先下手为强!
见萧元政依旧面色平静,连眉头都没多动一下,沈清和心中升起的骇然也渐渐平息下去,“陛下早知他们要大动干戈?”
萧元政将瓷杯往他手边推了推,“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宫墙是这样,垣墙更是。”
看来他心中已然有数,所谓伴君伴虎,萧元政又岂会是待人宰割的猫呢?沈清和终于放下心,痛饮了昭桓帝亲手给他端来的茶,将杯往案上重重一放,再抬头时双眼闪亮如星斗。
“竟然敢来,自然敢战。”
他斗志满满,军工坊轰隆隆浓烟滚滚,连夜不息,不就是磨刀霍霍等着有朝一日的兵戈相见吗。
一柄长枪就大咧咧摆在桌边器架上,萧元政将威武霸气的霸王金枪送给了遥光,现在手头用的这把乌金长枪内敛肃穆,藏锋于内,高大君王的手缓缓划枪身,像是与一位久别的故友叙旧。
沈清和暗想,原来还有备用的。
送给遥光的金枪镂刻铭文,一眼看过去的逼格,以沈清和的审美来说自然更喜欢那柄。但萧元政千帆过尽的气质,无疑与这乌金的枪更配。
“这里还有一份委令,你看看。”萧元政指指御案上卷着的东西。
沈清和单手扶着雕了祥云游龙的椅背,另一只手推开绢布诏令,朱红大印加盖在下,上头字迹端正,密密麻麻写满了新一批任免的官员。这样机密的东西还没叫他思忖是不是该避避嫌,小半有些眼熟的籍贯姓名倒叫他错愕,“都是……我们书院出身的登科新员?”
萧元政:“嗯,你比较熟悉,有没有要增补的。”
这些年屡开恩科,录取的人数几倍于从前,少了定品制的阻碍,无名无门的进士也空前的多,他们书院的尤甚,饶是沈清和自信他们学生自然不差,仍担心是萧元政放了海。
“陛下实在信任我。”沈清和有些汗颜,将这些名字细细看过,都是早一批的学生,好些人他还记得,不过嘴上还是说:“再好的笔头也只是锦上添花,还得在事上见。”
言罢,也从刚刚的激奋中抽身出来,笑说:“若被朝中其他大人知道陛下事先给我看这个,骂我的谏书怕是要堆满一整张桌子。各位大人阴阳人的功力可了得,想想就牙酸。”
“不管他们。”萧元政从乌金枪上挪开视线,声音平和得很,“若真有一日上疏……那确实也不错,我与清和关系匪浅,远胜过旁人,若诸老积愤,就尽管来骂朕吧。”
……
十月初二,将入隆冬,清北郡。
李大壮带着一身怪味入了屋。
他本是外头的铁匠,铁匠铺开不下去,举家搬到清北郡生活,正好这边招技术工,他将名字报了上去,误打误撞在工厂谋了个安身的好差事,不说有多富,至少全家吃饱穿暖,偶尔还能有顿油水,已是从前也想不敢想的好日子。
他不知道世上还有这样的差事,还能叫人一眼望到头。
“哎呦,一身味道,还不去擦洗。”妻子田秀娟捂着鼻子,将李大壮一个劲往外推,成天和铁炭待在一处,身上一股子金属混着油脂的臭味,不洗上半个时辰,都能把人熏晕过去。
家家户户都盘了炕,蜂窝煤烧着,顶上水壶沸腾得将盖都顶了起来。小女儿不过两岁,一身棉衣裹得胖嘟嘟的扶炕站着,大儿子正是读书的年纪,书院放了假,他就在屋子里自己做着老师布置的一摞算术题。
“纺织厂里新来了笔大订单,数不清的棉衣棉鞋要缝,还以为今日该轮着你烧水做饭,没想到钢厂比我们放得还晚些。”田秀娟手上穿针引线,还在缝孩子们这个冬天的衣服,“不过现在工人福利好,也就这阵子辛苦,领班说了年节时候会多发些猪肉,两个娃娃还能添点油水。”
李大壮将沸水掺着井水兑进盆里,沉默着给自己擦身,“外头张贴的字报看见没,平时总叫你们多留意,我估摸着,要打仗了!”
官府在告示栏上贴着板报,七日一换,都是常用字、大白话,一点字都认不得的,还有报示官每半个时辰诵读一次。李大壮在钢厂干活,平日打农具的多,但近一个月,流水一样的箭镞刀剑从他手上过,加着上头一些只言片语,倒是他的消息比谁都快。
“哎呦。”田秀娟衣服也不缝了,抬头看过来,“要打仗啊!”从前他们听到要打仗就胆颤,现在也不过是有些忧心,无他,清北郡太安宁,小沈大人将他们护得太好,叫他们被时事磋磨的警觉都开始迟钝。
“这么说来,可能真是。最近又来了不少逃荒的人,郡中戒严,官吏们在郡外圈了块地安置,厂里屯着的冬衣送去了不少。”田秀娟将针线放下,朝桌边供奉的一尊塑像拜了拜,“小沈大人保佑,小沈大人保佑……”
“这是干什么,小沈大人可说了,不准迷信!”李大壮嘴上说着,日日见着桌边塑像也没强使着撤下。反倒看着大儿子一边做题,一边还要伸手去抓桌上的菜饼,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做个题也守不住神,怎么能有出息!外头贴的字报看过没?我们郡里每个人都要好好看看,知道里头外头都发生什么事了!”
李山无故遭了顿骂,心里不服气,嘟囔着:“那些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死小子!”李大壮摔了面巾,“我想你这么大,想知道都没处晓得,因着小沈大人我们才有机会见见世面,身在福中不知福。你这样的,以后如何能当家!”
李山懒洋洋回话:“书院里的老师说了,女子也能顶半边天,叫小妹当家。”
70/79 首页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7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