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带炮灰夫郎做开国皇帝(穿越重生)——金戈银盾

时间:2025-05-10 10:18:53  作者:金戈银盾
  沈新耳力好,对面两个大娘的私语也能清楚的听到。
  “每隔一两个月就闹这么一出,他还上去扶什么。”
  “到底是年轻,见识少,被小蹄子的可怜相骗了吧。”
  “也不能这么说,他家那口子是个赌鬼,对林哥儿非打即骂的,他也是可怜。”
  “可怜?”大娘嗤笑一声,“你既然觉得他可怜你怎么不去帮帮忙?”
  妇人努努嘴,转移了话题,“还是算了,来客人了,先做生意。”
  她在心里腹诽,自然怕无端惹上一身腥。
  秦宁帮忙把地上那摊豆腐处理干净后,握了握林哥儿的手,小声说:“我先去卖糕点了。”
  他重新回到摊位上,卖了一会儿糕点,等糕点卖完了,才低声问沈新:“相公,你会不会觉得我多管闲事了?你若是不喜欢,我以后都不管了。”
  他仔细观察沈新的脸色,琢磨着他的情绪。
  沈新轻笑一声,“怎么会?夸你善良还不够呢。”
  秦宁抿唇一笑,眼里闪过星光。
  二人都再没提林哥儿的事。
  骡车在乡间的小路上晃晃荡荡,扬起细微的尘土。
  回家后,吃过午饭,等二毛和三毛出去玩了,秦宁鼓足勇气开口问:
  “相公,你觉得刘林氏是大家口中的人吗?”
  沈新正在看书,明亮的日光把纸张映的更加温润,“不是。”
  他给出肯定的回答,“不过是一个被生活所迫的苦命人。”
  “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都要多方面了解,得有自己的判断,不能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是什么,你觉得呢?”
  秦宁赞同道:“相公说的是。”
  他又装作不经意地问道:“相公觉得刘林氏怎么做才能摆脱他现在的生活?”
  秦宁感觉林哥儿像一株快枯萎的花,能清楚的看到生命力在不断流逝。
  但他什么也做不了,无能为力的感觉真的很糟糕。
  这是想帮帮他?沈新歪头看了一眼秦宁,假装没发现他的小心思,
  “有迂回的方式,也有简单直接的方式,你想听哪个?”
  秦宁赶忙坐到沈新旁边,眼神发亮:“我都想听。”
  沈新勾了勾嘴角,慢悠悠道:“找到刘志武的弱点,才能以弱胜强,再者若他能彻底掌管家里的钱财,让刘志武跟他拿钱,估计会收敛不少。”
  但他瞧着那位林哥儿很难做到。
  这法子秦宁在心里想了一圈,还是觉得这法子很难做到。
  他皱了皱眉,又问:“简单直接的呢?”
  沈新斜了他一眼:“你真想听?”
  秦宁使劲“嗯”了一声。
  沈新这才说:“看他处境,必然是娘家夫家都靠不上,即使离开刘志武也没什么好去处。”
  和离归家后,娘家若把他再嫁,他也没有说不的权力。
  “不如直接把刘志武两条腿打断,只要做的隐蔽点不被人发现,日后好生伺候他,不但名义上也算有个男人,还能得个忠贞不渝的好名声。”
  秦宁吞了吞口水,心口微热,林哥儿有救了。
  他笑吟吟地说:“相公,你晚上想吃什么?我做。”
 
 
第46章
  农耕时代生产力低下, 经济模式单一,社会岗位不多,社会制度下女子和哥儿用武之地太少。
  若是社会资源充足, 无论男女, 都能在一方天地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命自然就值钱了。
  沈新回过神来, 听到秦宁的话,他双手瘫在扶手上,摇椅轻晃,“这算是报酬吗?”
  秦宁脸颊微红, 乖巧地点了点头:“是。”
  沈新想了一会儿, 才说:“清炒秋葵, 假煎肉, 再来个洗手蟹,配个青菜汤。”
  假煎肉是沈新来这里后才吃到的, 外酥内嫩,肉香浓厚, 很是美味。
  秦宁笑眯眯道:“好。”
  相公胃口大,这些都做了也能吃得完。
  这时院门口传来了敲门声。
  估摸着时间,炭窑冷却的差不多了。
  “应该是王三柱,我去开门。”沈新起身去开门。
  门外得王三柱搓了搓手, 兴奋地说:“东家, 可以开窑了。”
  之前沈新带着他做过一次,花了将近三天的时间才烧好一窑木炭, 这次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
  他的心情既忐忑又激动,也不知道这窑能不能成。
  若是失败了,沈新会不会换人?
  应该能行, 他可是一直不错眼的盯着碳窑呢。
  王三柱思考的时候,沈新和秦宁打完了招呼。“走吧。”二人一齐去了炭窑处。
  打开窑口,整齐的黑色木炭排列其中,沈新还能闻到一股木炭的焦香,“成了。”
  王三柱激动地锤了锤手掌。
  沈新鼓励道:“做的不错。”
  他又甩开一项工作。
  木炭烧制成功了,但这批窑都是黑炭,没有银丝碳。
  王三柱摸木炭的手都在颤抖。
  看到这,沈新笑着问:“你要不要把木炭拿回去点?”
  王三柱犹豫一会儿,眼里闪过挣扎,还是摇头道:“不行,东家的东西,我怎好白要。”
  他也想过买一些,但是家里有柴火,花钱买不划算。
  沈新随口说:“也不多给你,拿一斤回去试试自己烧的木炭效果怎么样。”
  王三柱感激道:“好,谢谢东家。”
  沈新摆了摆手,二人把木炭放在背篓运回沈家院子。
  秦宁正在荡秋千,看到人影,立马从秋千上下来。
  又心虚似的瞄了沈新一眼。
  沈新装做没看见,进了堂屋把工钱结给王三柱,说:“你明天休息一天,后天再来。”
  他也得积攒积攒木材。
  王三柱不住地点头,双手接过铜钱,仔细地数了数,“好,谢谢东家。”
  码好黑炭,储藏空余的空间也不多了。
  屋后面从村长那买的房子一直没动,虽然有些破败,但是墙体完整,还有铁锁,放木炭还是绰绰有余的。
  沈新又把木炭往后面的屋子里搬,搬了一半,两只手掌都变得黑黢黢的。
  沈新边搓手边说:“家里以后做饭烧木炭吧。”
  木炭烟雾和灰尘更少,耐烧且焦油含量低,烹饪出来的食物更健康。
  这金贵东西哪能乱用?秦宁抬头,委婉道:“木炭还是留着冬日里卖钱吧,家中柴火够用,缺了去后山捡也不费功夫。”
  要是家里有地还可以用稻草做柴火。
  沈新回道:“家里的木炭快放不下了,用了能节省不少地方,而且木炭耐烧消耗少。”
  “据说木炭烧饭比柴火烧饭更好吃一点,我们也可以验证验证。”
  好吃这一原因打动了秦宁,他眼角弯弯,“好,晚上就用。”
  又说:“相公,试试新做的布靴。”
  “谢谢,看上去很不错。”沈新擦干了手,接过黑色的鞋子,问:“两周前不是才给我做了一双鞋,这么快又给我做了?”
  说着,沈新坐了下来,把靴子套在脚上,靴筒延伸至到小腿中部,穿上一会儿就闷热不已。
  秦宁解释道:“这是冬天的布靴,不是之前的布鞋,这个更保暖。”
  沈新伸手摸了摸布边,没什么厚度,他斟酌道:“这鞋子冬天有点薄吧。”
  书中还写今年冬天还有雪灾,靠薄薄的两层布怎么扛过去,穿着这鞋一脚扎进雪里肯定是透心凉。
  秦宁犹豫地问:“薄吗?这里有两层棉布呢,鞋底还是厚厚的麻绳底。”
  他以前都穿的棕鞋或草鞋,冬天冷风一扫就四处漏风,棉布密实,肯定会很暖和的。
  还是去县城和府城看有没有棉花吧,如若没有,把鸭绒填充夹层做鞋来保暖,想到这,沈新又问,“你做了几双?”
  秦宁回答:“目前就做了一双。”
  沈新商量着说:“等过两天买些保暖的料子再做吧,左右还有一两个月才到冬天。”
  “你若有时间的话,羽绒服可以先做着。”
  秦宁迷惑地问:“羽绒服?”
  沈新解释了简易版羽绒服的做法,又强调布料要紧密,不然鸭毛容易飞出去。
  秦宁问:“像稻草做褥子一样?”
  沈新给了他一个赞许的眼神:“是。”
  秦宁喜滋滋地点头:“好,我先做这个。”有活干就行,他一点也不挑。
  三毛看着一桌子菜,兴奋道:“今天晚上好丰盛啊。”
  二毛捂住了他的嘴巴,“把你的口水收一收。”
  三毛死鸭子嘴硬道:“我没留口水,二哥看错了。”
  沈新端了萝卜汤放在饭桌中央,对两人拌嘴视而不见,“吃饭。”
  月落日升,又一日清晨。
  二毛和三毛睡眼朦胧地从房间走出来,“大哥。”
  沈新催促道:“快去洗漱,洗漱完好锻炼。”
  一刻钟后,沈家人齐了,沈新便带着秦宁三人一起做八段锦。
  “双手托天理三焦...”
  沈新每变换一个动作,换一次呼吸,就做一次提醒。
  一套八段锦打完要一盏茶,沈新一家做了两遍。
  秦宁的额头上已经冒出细密的汗水。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沈新脸色从不健康的苍白变成红润,身材也逐渐像前世靠拢,八块腹肌已经有了雏形。
  二毛和三毛也开始快速横向生长,从漏了气的瘪皮球,变成胀气的皮球。
  沈新很满意,这就是养娃的快乐。
  他还给两小只做了个一米二高的篮球框,让他们投篮玩,既锻炼身体,又有趣味性。
  这天上午,敲锣声接二连三在南溪村响起,村长儿子边敲边喊:“交税了,交税了。”
  沈新如今家中没地,土地税和他关系不大,但为了了解税收政策,沈新还是决定去一趟。
 
 
第47章
  已是深秋, 土路边的杂草开始抽条变黄,远处的山峦也染上了微黄色。
  村中心有个土坡,是村长通知事情时经常站的地方。
  见人来的差不多了, 王守义站在上面中气十足地喊道:“秋税已经通知下来了, 官老爷说今年田税是一亩水田交三斗稻米, 一亩旱田交两斗粮食。”
  “户税和往常一样分为三等, 家中一个成年男子交三十文,两个成年男子交七十文,三个以上交一百五十文。”
  每年收两次地税一次户税,地税在两次粮食收成之后收, 而户税和秋税一起收。
  村长刚说完, 底下的人一片哗然, 沈新静静听着身边人的讨论。
  王大娘嘟囔道:“秋税怎么交这么多, 今年收成好不容易好点,竟然全要交上去。”
  穿着灰褐色麻衣的婶子插嘴道:“知足吧, 我家的收成还没以往多呢。”
  王大娘斜着眼说:“你家那地荒成什么样了,杂草那么多, 还想多收成?我看你是想屁吃。”
  “你...”
  每次交税都有这么一处,村长见怪不怪,他也不准备回答这些事,他咳嗽一声打断下面的牢骚, 继续说道:
  “今年官府要得急, 明天中午之前就得把稻米运到县衙。”
  “大家一会儿回家就把粮食准备好,明天一早村里就要把粮运往县城。”
  “我点二十个人明早跟我一起去县城运送粮食。”
  南溪村五六十户人家, 一家若是交三斗粮食,加起来得有近千斤的粮食。
  村长的声音还在继续:“王二柱,王承业, ...,秦三力。”
  沈新心里盘算着,他现在还属于农户,得交男丁税,还有县里的摊位估计也得交税,一会儿可以问问。
  等村长讲完,村里人便忙里忙慌的回家准备粮食,沈新走到村长旁边,问:“王叔,秦宁开的铺子是不是也得交商税?”
  王守义一拍脑袋,说:“对,你不说我都忘了,摆摊做生意也得交税。”
  他又一脸为难地说:“但商税我也不太了解。”
  沈新也不勉强,“那赶明我去县城问问市吏。”
  “王叔先忙,我就不打扰了。”
  村长应声后,又问道:
  “你算数怎么样?”
  沈新记忆扫过全A的成绩单,谦虚道:“还算可以。”
  王守义恳求道:“能不能帮叔一起算每家每户收多少粮食和银子?”
  “以往税收都有几日的准备时间,这次县衙要得急,我可能忙不过来。”
  沈新想了想,答应下来,“行。等我先回家跟家里人说一声。”
  村长喜不自胜道:“好好好,谢谢沈童生,你先去,我也得回家交代一些事。”
  秦宁在家洗衣服,没去村中大会,沈新回来把交户税和商税的事情跟他说了。
  秦宁蹙了蹙眉头,“也不知道商税贵不贵?”
  “我也不知道。”沈新说,“村长让我帮忙收税,我答应了,估计几个时辰才能弄完。”
  秦宁担忧地问:“那相公午饭怎么办?”
  “自然是回来吃。”沈新失笑一声,“村长也不能让我饿着肚子干活吧。”
  他又补充道:“若是饭点还没回来,你就去村长家寻我。”
  他不想在别人家吃饭,若是直接拒绝白帮忙村长估计也过意不去。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