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兰亭序(古代架空)——芮德

时间:2025-07-06 07:03:28  作者:芮德
  “安南候抱你回来的,他还在府上待了大半天,一个时辰前才离开。”
  苏及系腰带的手一顿:“我大哥也瞧见了?”
  珙桐:“大公子和侯爷相谈甚欢呢!”
  “?”苏及转头,“大哥不是一向害怕侯爷吗?”
  “侯爷将天香楼送给了大公子,据说里面的厨子都是告老的御厨,连咱们扬州的三头宴也会做!大公子口水差点流下来……”
  “……”
  珙桐继续道:“他们还约了开春往天香楼品尝十二琼花宴,反正侯爷走后,大公子一直很高兴,连连夸赞他这个弟夫还不错。”
  “……”
  苏及无奈,陆英倒是很清楚如何投其所好……
 
 
第68章 坟前酒
  “哐当——”
  王连芳站在门外,他侧耳听着殿内东西摔碎的声音和哭声,心知龙颜大怒,一时胆战心惊。他正想着近日可得小心,别触了霉头,就听白文成带着怒气的声音叫他进去,他不敢耽搁,只得连滚带爬进了殿内。
  王连芳瞄了一眼不远处的陶贵妃,只见美人跪坐在地上,发丝凌乱,娇艳的脸上皆是泪水……
  就算这样狼狈,模样也是楚楚可怜的。
  王连芳一个太监看了也不忍心过多苛责,他暗中回忆着:圣上何时对贵妃发过此等怒火?
  白文成眼下有些青黑,胸口急喘,不知是气的还是累的。
  他已是知命之年,身体大不如从前,前些日子钦天监研制了新丹药,他服用后总是吃不下睡不着,也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
  “圣上,我是冤枉的!”陶婉儿眼泪如断了线的珍珠往下落。
  白文成深深喘了口气,扶着椅子坐下,将桌上的奏本扔至地上:“证据确凿,你竟还敢狡辩!”
  陶婉儿捡起来往下看,她越看脸越白,手抖如筛糠,最后连奏折也拿不稳,哗啦掉至地上。
  见她如此反应,白文成冷哼一声:“贵妃还有什么解释的?”
  陶婉儿回过神,膝行几步,挨近白文成,攀附在男人双腿上:“臣妾、臣妾知错了。”
  她放柔身段,隔着身上薄纱质地的裙衫,猫一样蹭着男人——往常她只要如此撒娇,白文成定会消气。
  只不过这次似乎不起作用了。
  白文成半垂眼,冷眼看着地上的可人儿:“婉儿,可以朕宠你纵你,可你却勾结外敌,要毁了朕的江山!”
  “不是的不是的!我从未想过要毁了南明!”陶婉儿想也不想否认,“我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只是为了争夺朕身下的这张椅子?”
  陶婉儿慌忙摇头。
  “呵,朕还没死呢,”白文成抬起她的下巴,视线在她惨白的脸上缓缓探寻:“难道婉儿盼着朕死?”
  陶婉儿被掐着下巴,不得不伸长了脖子,她想摇头否认也无法做到。
  她视线对上头顶那双眼睛,身体一瞬僵硬住,吓坏了般想往后退,可下巴上的手却往下收紧……
  陶婉儿抓着脖子上的手挣扎着,因为无法呼吸,额上浮现出青筋,睁大的眼睛似要脱眶而出,里面的媚意早已变成了惊骇。
  “圣……圣……”
  不消一会儿,挣扎越来越弱,身体如同被抽走力气般往下瘫软……
  王连芳一身肥肉吓得不住颤抖,他不得不出声:“圣上——”
  亲手掐死贵妃这事传出去可还得了。
  脖子上的手总算松开,陶婉儿重新有了呼吸,趴在地上咳得惊天动地,满头的珠钗随着她的动作晃动不止。
  好一阵,陶婉儿停下来,她刚在鬼门关走了一遭,还没有死,却并不觉得庆幸,而是茫然。
  她从未见过那样的眼神,彷佛看的只是一件死物,或是将死之物。
  面前是绣着金龙腾云的靴子,陶婉儿顺着靴子抬头,疑惑地打量起白文成,眼前的帝王如同从没见过一样陌生。
  可是怎么会?她与这人同床共枕十几年,怎会只是陌生人?
  陶婉儿想起她入宫那年才十五岁,那日帝王也如今天这般坐在她面前,高高在上,而年轻的她跪在地上,带着怯意盯着对方的龙纹靴,直到头顶上方传来声音:“你受伤了。”
  她那时说了什么?
  “圣上不必担心,这是臣妾自己割的……云贵人误食东西中了毒,我的血正好可以解毒。”
  “抬起头来,你叫什么?”
  陶婉儿终于鼓起勇气抬头,她对上那双温和的眼睛:“臣、臣妾叫婉儿。”
  ……
  陶婉儿从回忆中醒过神,她愣了愣,逼迫自己与那双陌生的眼睛对视,想要看清什么。
  许是她的目光太过迫切,叫帝王不由得皱眉。
  陶婉儿还是一眨不眨盯着,突然问:“圣上,你喜欢过我吗?”
  这个问题问得十分不合时宜,甚至奇怪得令人发笑,可她现在什么也顾不上了,她迫切地想知道答案。
  即使是探寻到一点蛛丝马迹,来证明她这十几年的光阴并非梦幻泡影。
  大殿空寂,无人回答她。
  陶婉儿似乎明白了什么,她身子晃了晃,心如死灰。
  原来如此。
  帝王不爱任何人,他只爱那张王座。
  眼前这个男人对她的所有好都有目的,而如今她成了弃子,也该被抛下了。
  一时间她只觉得讽刺,数十年来她背负无数骂名,后宫骂她争宠无度,百姓唤她祸国妖妃,朝臣掺她魅惑君王……
  可到头来被骗的是她!是她这个“妖妃”!
  ……数十年的美梦令人沉沦,可也该醒了。
  陶婉儿缓慢地跪直身子,拢了拢头发:“圣上,这一切都是我一人策划,与五皇子无关......他毕竟是你的骨肉,求圣上放他一条生路吧。”
  说完她往地上重重磕头,额头上渗出血来,沿着额角下巴落到地上,可无人再为她止血。
  陶婉儿低头看地上的血,她总算才明白,原来被视作珍宝的一直都不是她。
  白文成盯着人看了会儿,不知在想什么,末了道:“来人,将贵妃拖下去。”
  陶婉儿被侍卫带走,留下殿中一片狼藉。
  王连芳迟疑上前:“……圣上当真要将贵妃处死?”
  “她与鞑靼通信,炸毁河堤,险些让北境断粮,不该杀吗?”
  王连芳明白了,默默退出殿外。
  从刚才开始,白文成便胸口闷痛不止,不知是不是因为发火的缘故。他打开桌上的药盒,取出一颗丹药服下。
  丹药似乎真有奇效,服用片刻胸口闷痛消失不见。
  白文成嘘出一口气,跌坐回椅子上,如登天般快活起来……
  ……
  这日,苏及带了一壶梅子酒去城外。
  他在墓前席地而坐,墓碑光秃秃的,周边却并无什么荒草,想来是有人特意打扫过的。
  苏及打开酒壶,青梅香气乍然溢出,他给自己倒了杯,饮完咂咂嘴赞叹:“不错,口感清冽香甜。”
  过了一个寒冬,一旁的歪脖子树总算抽了芽,引来一只灰雀,鸟儿啄着芽心,又跃上枝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苏及瞄了一眼,感叹道:“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老头,一年又过了。”
  “杀你的凶手已经帮你找到了,”苏及自言自语道,“光道谢可没用,等我想想你该怎么报恩——”
  那灰雀突地停住叫声,往地上拉完一泡屎,拍拍翅膀飞走了,那鸟屎恰好落在苏及衣角。
  “......”
  苏及手中的酒杯一顿,若是柳时清在一旁,一定指着他的鼻子大骂:你看看,连鸟儿都听不下去了,竟还想着让死人报恩!
  随即他摇头失笑,没再絮叨,自顾自喝酒。
  酒壶剩下一半,又有人来了墓前。
  江离也带了酒,他的烧刀子辛辣浓烈,将青梅酒的味道盖得严严实实。
  苏及当作没闻见,品一杯青梅酒,再往土里倒一杯,他余光瞧见江离将酒往地上倒了一半,剩下的自己喝起来。
  两人一左一右,一站一坐,各喝各的酒,互不干扰。
  苏及喝完最后一杯酒,才听见江离道:“你帮老师找出凶手,我欠你一个情,你想要什么?”
  “要什么都可以?”苏及想了想,“江大人的次辅之位可愿拱手相让?”
  江离停了一瞬,侧头看他:“你想当次辅?”
  苏及笑着摇头:“还是算了,这位置太硬,又冷得慌……往后我若有需要再找江大人还这个人情吧。”
  苏及站起来拍落身上的土,抬脚准备离开,却突然想到什么,从怀中摸出一枚铜钱放在光秃秃的石碑上。
  “这是老头留下的,也不知一枚铜钱有什么好宝贝的。”说完,瘪着嘴离开了。
  不知何时,树上又飞来另一只白色的雀儿,它在枝头踱步,伸着脖子叫个不停,比刚才那只灰雀还要聒噪。
  树下的人却一动不动。
  良久,一阵细细的风吹起他的袍角,僵立着的人终于动了动指尖,指尖的动静开始蔓延,至四肢、胸膛、肩膀……江离的身体无一不在震颤。
  一声压抑的呜咽声响起,在树下、在碑前传开。
  而那白雀儿好似被树下凄厉的哭声吓住了,扑棱着翅膀飞远……
  江离那年十九,一举考中进士,是乡里远近闻名的才子。
  少年心高,雄心壮志,带着家中老母的嘱托,承着父老乡亲的期望,向满城锦绣的皇城而来。
  现实却比少年想的要艰难百倍。
  百里之才又如何,满腹经纶却换不成一分银钱。
  上京有十里长街,华灯璀璨、游人如织,欢迎的却不是他这样的穷书生。
  很快,江离便花光了所带的盘缠,平日里卖字卖画为生,却只能将将裹腹,若是几日卖不出,就只能将馒头掰成几份,在灯下一边背书一边干嚼,再喝一口向邻居家讨来的米汤。
  馒头吃完,肚子里还是空空荡荡。
  那日,江离从南山书院出来,他虽在一月一度的清谈中拔得头筹,可并未觉得有多快活。
  江离行至一家面摊,葱油香扑鼻而来,肚子好似回应般发出一阵咕噜声。
  他咽下口水,忆起兜里剩余的钱,心中无奈:罢了,还是回家吃馒头吧。
  这时,摊上一位老者叫住他:“小友留步,老夫一人吃面无聊,可否邀你一起?”
  江离正想拒绝,肚中又发出一声哀叫,这个空隙,柳时清已经朝摊主要了两碗面。
  面已下锅,江离无法,只好向他走去,在桌对面坐下。
  “多谢老人家,敢问老人家尊姓大名?今后我好回请。”
  柳时清摆摆手:“名字就是个代称,你想叫什么都可以。”
  面端上来,腾腾冒着热气,油花沿着碗边散开,在面汤上来回晃荡,江离又吞了下口水,他已经记不得上次看见沾油的食物是什么时候了,道了声多谢,大快朵颐起来。
  柳时清笑眯眯地看他吃:“我刚刚路过书院,见你在清谈上胜了崔贡生。”
  江离却摇头:“可这清谈虚大于实,并无甚用处。”
  “哦?为何这般说?”柳时清有些意外。
  “他们辩四书五经、庄周儒学、家国之弊……自以为饱读诗书、才思敏捷,可都只是嘴上说说,症结谁都知道,可无人能治病,于百姓和国家毫无用处。”
  柳时清听后愣了愣,拍着手掌哈哈大笑起来,他笑声开怀,毫不顾忌,惹得其他食客连连侧目,自己却毫不介意。
  等笑够了,柳时清才道:“小友的这番言论我倒是头一次听说,看你这样子是想要考取功名吧,书院那些人将来说不定就是你的同仁,你这么说不怕得罪他们?”
  江离喝完最后一口汤,擦擦嘴:“我做官是为了治世,并非为了和他们交友。”
  这话从一个衣服上打了不知多少补丁的青年口中说出,多少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
  柳时清却眯了眯眼,脸上露出满意神色。
  两人又聊了一阵,江离发现面前的老头似乎有些学问,好些见解竟高于书院那帮满肚子之乎者也的迂腐文人。
  两人如觅知音,一不留神竟就着两碗面聊了半日。
  日头西落,面摊摊主打烊赶人,江离这才惊觉已经天黑了,柳时清向摊主付了面钱,两碗面一共十文。
  钱虽不多,可依然令江离窘迫,他将浑身上下搜了个遍,只搜出一枚铜板:“老人家,今日与您相谈收获颇丰,本不该由你付钱,可我现在只有一文钱......要不就当我向你借的,他日若有钱了,我再还你。”
  柳时清笑呵呵摸了把胡须,拿过那枚铜钱打量:“小友,我倒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二。”
  “请讲。”
  “以钱治国国生乱,以德治国国必兴,何解?”
  江离一愣,这是借着他这枚铜钱出题呢。
  他埋头思索几息,又抬起头:“非也。以利治国,生小人,却使百姓多了生计,利于经邦和济民;以德治国,多君子,却抑制官员欲望,事过则败,弦过则断,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铜钱有两面,非正既反,可治国却并非如此,两者不是非黑即白,而需相辅相成,方能使一国兴盛。”
  “好好好!”柳时清满眼放光,他将那枚铜钱郑重地收起来,“小友见解独到,这一枚铜钱可值万金呢!”
  天色不早,江离突然想起家中还有一幅观音图要画,站起来作礼:“今日相谈甚欢,比那清谈有意思多了,还有多谢老人家的面。”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