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两眼闪着光,似乎仍沉浸在开幕式的氛围中。但很快施瓦伯格就搞清楚了,“迈克托人给我弄了张票,肯定花了高价。”昆尼西小声咕哝,“一个,嗯,惊喜。”
哦,惊喜,真是太惊喜了。远在万里之外的情人送来的礼物,像及时雨般滋润了孤独者干涸的心灵与精神。小看那美国佬了,施瓦伯格在内心冷笑,对,若非有点本事,昆尼西怎么会这样死心塌地?明明费恩斯长得那么平凡,也缺乏才情和审美……
但他会讨金主欢心,说不定还是用金主的钱;使用小小的手段,就哄得金主心花怒放,再也不计较他在外的风流债。施瓦伯格给伯莎浇水,白花落了,植物绿油油的叶子异常繁茂。再过不久,他就必须给伯莎换个大号的花盆。“不错,”他虚情假意地赞叹,“我从电视里看了开幕式,棒极了。”
“您要去看比赛吗?”昆尼西问。
“很可惜,亲爱的,我得上班,再说,现在估计也买不到门票了。”施瓦伯格摸了摸伯莎的几枚叶片,“但我会每天祈祷苏联运动员失误的——别用那种责备的眼神看我,你知道的,我是个最坏的德国人,最恨的就是苏联啦。”
1957
海边度假是个糟糕透顶的主意。天气炎热,施瓦伯格躺在遮阳伞下,穿着宽大的T恤。他厌恶地看着自己瘦骨伶仃的双腿,小腿上有长长的疤痕,皮肉伤。伯莎看到了就不停追问,她对战争中发生的一切都异常好奇。
“弹片划伤的?”女孩比划了一下,圆鼓鼓的脸上满是同情,“很疼吧?”
“忘了。”施瓦伯格说的是真话,他受过很多次伤,这不算什么。别的都无所谓,只要腰上那个该死的疤痕不被看到就行。他用衣服遮掩,也绝不下水。伯莎来邀请过好几次,安娜特也来了一两回,他都拒绝了。
“家庭生活,”旁边的男人笑着说,“久了就没意思了,对吧?咱们男人就得需要新鲜……啧啧,刺激。”
施瓦伯格才结婚两个月,远远没有到了厌倦的时刻。他需要婚姻,需要一个家,一位妻子。他清楚地明白,自己渴求婚姻——他实在受够了和同性恋男人打交道,他们一个比一个低贱、怪异和变态,将他当成奴隶和玩具。他明明是正常人!
但他似乎永远无法走上“正常”的道路了。结束旅行后,施瓦伯格酝酿了两天,觉得自己差不多准备妥当。虽然海边的吵闹令人头疼,不过总算也使他紧绷的精神得到了些许放松。这天夜里,施瓦伯格认认真真地清洗了身体。他来到安娜特的卧室,女人已经换好睡衣,见了他,顿时露出羞涩的惊喜。
施瓦伯格的心脏在狂跳。加油,他给自己打气,去证明吧!他躺到床上,安娜特躺在另一边。他嗅到甜腻的香气,可能是她常用的发油的气味,这个味道叫他不舒服。床头开着一盏小灯,过了不知多久,寂静中,安娜特凑过来,抱住他的手臂,柔软的胸脯微微颤动着……施瓦伯格一下坐了起来,“对不起。”他跳下床,“我很抱歉,请、请再等等吧,可以吗?”
安娜特茫然地望着他,很快,她就明白了,“当然。”这可怜的女人还能说什么呢?施瓦伯格离开了,尴尬、懊恼、耻辱,他躺在客房的黑暗中,眼前闪过那个午后,小巴斯蒂强硬的要求。他和巴斯蒂相处数月,就那一次感到性的快感。没错,他不是早就想明白了么?——伊万诺夫毁了他。他根本无法做一个正常的男人了。
第75章 - 映像
施瓦伯格满腔愤怒,他疯狂地咒骂伊万诺夫,那个苏联恶棍,就像千千万万俄罗斯人一样,应该被绞死、被扔进河里淹死、被放逐冰原,被熊生吞活剥……太可恶了,他坐在黑暗中眼眶发热,全身颤抖,咬牙切齿,恨不能重回苏联,将那混蛋用刀剁成碎块。施瓦伯格还清晰地记得伊万诺夫的一切,记得那俄国佬总是恶意地眯起灰眼睛,抓住他用力摆弄,嘴里嘟嘟囔囔地威胁:“等夏天一过,就把你吊在矿坑里——”
怒火在胸中燃烧,但生活毕竟得过下去。冷静下来之后,施瓦伯格决定结束他可悲的婚姻生活。两个多月的相处中,他发现安娜特就是个普通的女人,温柔就等同于软弱。他会支付给她一笔赔偿,签署协议,按月支付法律认定应当支付的费用。唯一的麻烦是那个小丫头伯莎,他名义上的女儿。不知为何,施瓦伯格想起她就觉得不自在。女孩给他的感觉非常熟悉,可他又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他只是有种预感,假如伯莎发现她的“父亲”坚持与母亲离婚,定会闹得不可开交。为了避免纠纷,施瓦伯格花钱给伯莎报了一个在法国举办的夏令营。“你可以好好练练法语,”完美的借口,伯莎高兴得跳起了舞。她从没出过国。“谢谢!”她拎起裙摆,用从电视剧里看来的古代礼节向施瓦伯格道谢,“我太激动了!”
没几天,伯莎便出发了。施瓦伯格和安娜特将她送去火车站,女孩拎着崭新的行李箱,穿着新裙子和新鞋子,扎着两条麻花辫。因为激动,她整张脸都红透了。“我会给你们写明信片的!”伯莎坐上火车,奋力摆手,用法语叫道,“再见——”
好的,再见。送走麻烦,施瓦伯格可以大展身手,按计划行事。他带上律师,与安娜特谈判离婚,那可怜的女人似乎早有预料,虽然仍有些不知所措,但她很快恢复了镇静。“非要离婚吗?”她请律师回避,结结巴巴地申辩,“我……其实我……我不在、在乎……”
“您应该找个适合您的男人。”施瓦伯格回复,他是绝不会讲“对不起”这个单词的,以免被利用。他没有错,错的是伊万诺夫。假设没有那个该死的同性恋俄国佬强奸,他决计不会变成如今的模样。他会是个最正常的男人,拥有一位正常的妻子。安娜特咬住嘴唇,“我只是希望有一位丈夫。”她垂下头,“给伯莎一位父亲。您对她很好。”
“伯莎是个好姑娘。”施瓦伯格平淡地说,“换做其他男人,也会照顾她的。”
安娜特苦笑了一下,“我倒不是向您诉苦,可……”
“我会支付给你抚养费用,按照法律的规定。”他忍不住加了一句,“要是伯莎上学需要更多的钱,我可也可以——”
女人摇了摇头,“谢谢。我看就这样吧。”说完,拿起笔在协议书上签下了名字。
离婚异乎寻常地顺利,虽说每月要付出一笔钱,但他重获自由,而且婚前协议令他保住了家族的财富。安娜特没有纠缠他,这让施瓦伯格非常满意。他为安娜特另外租了房子,自己也搬去市区的一处小公寓。离婚的文件交了上去,据律师的说法,半年内他就能彻底恢复单身的身份。
但这事没那么轻巧地放过他。八月底,施瓦伯格出差归来。他谈成了一笔大单子,这让他的业绩遥遥领先。他升了职,获得了一间独立办公室,领导一大组人马。那些白痴同事再不情愿,也要见了他毕恭毕敬地称呼“冯·施瓦伯格先生”。这天施瓦伯格正坐在办公桌前研究如何给本季度锦上添花,秘书敲敲门,告诉他,“您女儿在楼下。”
施瓦伯格没有否认,他知道,如果不下去,伯莎一定会不管不顾地冲上来——他就是知道。伯莎穿着衬衣、毛线背心和长裤,在学校,她总不穿裙子。一见到施瓦伯格,女孩就哭了起来。施瓦伯格领着她去街对面的餐厅,点了下午茶。他看了看时间,圣母玛利亚在上,这可是工作日的下午两点,伯莎明明就该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吐沫横飞地胡说八道。
“您为什么不要妈妈和我了?”伯莎抽噎,“因为我表现得不够好吗?”
“不。”事实上,这女孩表现得够“好”了,甚至好过了头。“你是个好孩子,”施瓦伯格感到一丝尴尬,“不是因为你的原因。我和你妈妈……我们——”
“你在外面有人了?”伯莎擦了擦眼睛,“对吗?电视剧里都这样演。”
“你该看点正经东西。”施瓦伯格无奈地挤出一个笑容,“我和你妈妈之间是大人的事,你还小,老老实实念书是你唯一的任务。”
“我想要个爸爸。”
又来了,又是这句话。施瓦伯格真是想不通,伯莎已经拥有了母亲,何必强求父亲呢?世上绝大多数的父亲,比如霍斯特那个老东西,还有他那些出差就到处嫖娼的男同事(现在他们是下属了),统统该下地狱。“爸爸没什么用处,”他喝了口咖啡,味道不错,“这是我的个人经验。”
“不!爸爸有用处!我就想要一个爸爸!”伯莎叫道,侍者疑惑地看过来。她擦了把被泪水打湿的脸,语无伦次,“你一点都、都不知道没有爸爸我、我过得……同学骂我、骂我是私生子,说,说我不是我爸爸的女儿……我、我……”
她悲泣着,双手捂住脸。怎么能不知道呢?“私生子”,这还算是个客气的讲法。“杂种”、“下贱胚”、“畜生”、“猪”……施瓦伯格开着车,想起他的兄长们津津乐道的形容,想起他在学校时同学的冷眼和拳头。他反抗了,成功了,小霍斯特在地狱得多不甘心,眼睁睁地看着一个私生子拿到了冯·施瓦伯格家族的继承权。“你是你父亲的女儿,”他说,“对付那些混蛋,你要学会用拳头,我不是教过你吗?”
“没用了。”伯莎摇摇头,鼻音很重,“他们已经知道我失去爸爸了——两次。”
“父亲真的没有任何用处。”施瓦伯格说,“要是你担心钱,这倒不必。我和你妈妈签订了协议,每个月支付给你足够的生活费。你认真读书,考上高中和大学,我还会支付给你学习的费用。要是你能考上大学,唔,柏林大学……我以前想过去柏林大学学习,但没去成。可惜那所学校在民主德国手里。你要是能考上慕尼黑大学,或者慕尼黑工业大学,就算去美因茨也成。好吧,随便你考上什么大学,我答应你,你上学的费用我来支付,可以吗?”
伯莎擦了好一阵子脸,把脸擦得特别红,“谢谢。但我更想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家。你还会来看我吗?”
“不会。”施瓦伯格干脆地拒绝。
“好吧。”伯莎的眼睛停住了,“也对,没错,你又不是我真正的爸爸。”
施瓦伯格把她送到路口,女孩背着书包下车了,没有道别。从那之后他再也没见过伯莎。几个月后,在市政厅办理手续时,安娜特有点儿苦恼地告诉施瓦伯格,伯莎决定不考文理中学了。施瓦伯格听了并没有感到太过惊讶。
1958年,施瓦伯格调任去了另一座城市。他给安娜特写了封信,告知她联系方式——这是必要的,出现任何法律争端都能及时解决。安娜特回了封简短的信,感谢他的负责任的态度。信里提了几句伯莎,那女孩长高了,打算去银行或秘书学校就读,尽快就业,以减轻母亲的负担。
施瓦伯格没有再回信。就这样,每次他调去另外的城市,他都会写封短信通知安娜特;安娜特也会回信,讲几句琐事。伯莎上了银行学校,毕业后去银行当了职员。施瓦伯格为那女孩感到惋惜,但这不关他的事。女孩就是女孩,她实在太软弱了。
他之后的经历乏善可陈,工作,全是工作。施瓦伯格投入地工作,工作让他忘记过去、获得金钱、赞扬和荣誉。但在工作之余,偶尔想起伯莎,他依旧会升起一些难言的痛苦——因为他不得不承认,在伯莎身上,一些细小的地方,他好像看到了很久很久以前的自己。
第76章 - 赌约
这次奥运会注定载入史册,不光是因为瓦尔迪和奥林匹克运动馆。1972年9月5日,慕尼黑惨案震惊世界。当时施瓦伯格在办公室里和昆尼西聊天,比赛全部停止了,似乎出了大事。谢尔曼匆匆敲门而入,神色慌张,说是“有通电话”找那位高级工程师。昆尼西离开了十几分钟,回来后面色凝重。远在东南亚的迈克尔·费恩斯在电视转播里率先看到了残暴的恐怖分子,打国际长途来叮嘱他脆弱的金主保住性命。
“迈克让我别回家,”昆尼西低声说,“真可怕……”
“你要留在办公室住?”施瓦伯格翻开文件,“那沙发挺舒服的。”
“不,我想……没关系。”暴行让昆尼西暂时抛弃了无神论,他在胸口比划十字,喃喃地用拉丁语祈愿,“我们的天主……”
施瓦伯格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祷告结束。
“你可以来我家住。”他说,“我家有好几支枪,子弹也充足,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会使用枪支。”
“谢谢。”昆尼西皱着眉头,“谢谢您的好意,不过我想……没问题的,我会小心。”
惨案让昆尼西难过许久。他很喜欢观看比赛,喜欢那些运动员。“他们身体的线条特别优美。”九月的一个下午,风和日丽。奥运会闭幕了,但余音袅袅,尚未消散。昆尼西将酒渍樱桃摆到碟子一角,“力量与美的结合……您注意过他们的肌肉吗?非常美丽,就像古代希腊罗马的杰出雕塑一样。”
你自己不就像尊雕像么?施瓦伯格检视碟子里的椒盐饼干,家庭医生叮嘱他要注意饮食,所以他也开始用下午茶,当然,不吃甜食。“你最喜欢哪个运动员?”
“弗朗茨·贝肯鲍尔。”
“他不是踢足球的?他也参加奥运会了?”
“没有,他认为——”
“除了他呢?”
“拉莉莎·拉蒂妮娜。”
“她不会是个苏联女人吧?”
“对。”昆尼西点点头,“她是体操运动员……她的动作美极了。”
“这届奥运会她得了几块金牌?”
36/74 首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