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两的打闹是时常有的事,虽然如今都变成了伴读之间的对殴,但两人的不和也传到了朝廷里,大臣们装作看不到两兄弟的火光,垂头不语。而身为长姐的萧韶终于叹了口气,说道:“时间也不早了,我们都出去吧。”
萧明作势就要欢呼出声,但他随即压了下来,跟在了长姐的身后。三位殿下一动,仪仗大臣们也就跟着动起来。侍从们牵来马匹,三位殿下正是年轻时候,也不待侍从们搀扶,利落地翻身上了马。随后侍从们就开始驱赶周围的百姓,打起旗帜以及各种仪仗,大臣们则开始整理身上的朝服锦带,力图不要出什么差错。
片刻不到,萧鸾就看到了前方翻起马匹带来的烟尘。她许久没有见到萧鸑,但两人之间的亲情却因了这么多年一封封的家书而变成亲密起来,她忍不住借着马镫站直了身体,拉长脖子去看前方。
很快,三人三马就出现在视野的尽头。萧鸾忍不住握紧了手中的缰绳,她有些不确定,而萧明则直接出了声:“前方可是大兄?”
负责探路的那名侍从急忙应了一声“正是”。萧明便撇撇嘴不再言语了。
就在这说话间,三人就已经到了众人的面前。来人都是年轻气盛,瘦马虽瘦,也精神奕奕,就像马背上的人那样。这是两男一女,为首者身材魁梧,虽然面嫩,却是肩宽腰窄,目光锐利。而在他的身后,女的娇俏可人,男的俊朗精神,皆是一身精干的装束,女子头上还裹了头巾,以免尘土飞扬脏了头发。
萧鸾只晃了一眼,就定在了为首的那人身上。她与萧鸑已有三四年不见,两人都变化甚大,但或许因为一份血脉相连在其中,她立刻就认出了自己的大哥。
三马停在一行人面前,萧鸑便拱手笑道:“来迟了。”
萧韶也不迟疑,拍马而上,笑道:“大兄归家,哪有迟到一说。”她看了一眼萧鸑身后的两人,那两人紧绷着脸,也不做答,而萧鸑只笑说:“这是我在外面结识的异姓兄妹。”
异姓兄妹如今遇到真兄妹,这多少让人有些尴尬。萧韶便朝那二人点头一笑,又对萧鸑说道:“父皇已经在宫中等你许久了。”
萧鸑拍拍身下瘦马,点点头,说道:“那我们走吧。”
既然人已经汇合,也就以萧鸑为主,礼部官员们一一上来见了礼。萧鸑已经多年没有见到这样的场面了,但他毕竟是打小经历的,因此并不惧怕,甚至还因沾染了江湖气,行事说话显出洒脱。萧鸾悄悄地看了一眼,只见萧鸑身后的两人虽然面上不露声色,但面色紧绷,身体僵硬,显然是十分紧张的。
萧鸾扭过头,正对上萧鸑的眼神,她的大哥朝她笑了笑,说道:“怎的,好奇?”
“嗯。”萧鸾老实地点点头,她说道,“阿兄去了哪些地方呢?”
“阿兄给你的信上不是都有写吗?”萧鸑笑了起来,他不像萧鸾记忆中那样严肃又内敛了,此刻舒展开身体,就像一头懒洋洋的狮子。
萧鸾笑起来,说道:“总不如阿兄亲口说来有趣。”
萧鸑便道:“我确实是去了不少地方……”他说起这话来时,似乎在想着什么,眼中投出了几分愤怒的神情,只是这些情绪只是眨眼即逝,他眨眨眼,这才微笑着对萧鸾说道,“若是有机会,六郎也应当出去走走才是。去亲眼看一看,才会有许多的,许多的……”萧鸑的视线飘远了,他似乎在回想着什么,只是从他的表情来,这并不是什么很好的回忆。他顿了好一会儿,这才继续说道:“还是得多看看外面。”
“是的。”
说到这个萧鸾顿时提起了精神,她握住拳头,看着萧鸑,说道:“我已经十一岁了!等到我十三岁时,也要禀告父皇外出游历!”
这话并不是什么需要避讳的事情,因此萧鸾没有控制声音。在一旁的萧明闻言,轻轻一嗤,说道:“我也到了该游历的年纪了。”
萧鸑闻言,就朝萧明望过去,道:“三郎想去哪里?”
“我要去裕州!”萧明兴致勃勃地回道。
裕州位于整个大夏朝版图的南边,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当然,对于富家子弟而言,那里也是有名的销金窟。一直跟在萧鸑身后的女子顿时就发出了一声轻笑,笑中的嘲讽意味清晰可辨。萧明只在萧鸾和自己兄姐那受过挫折,此刻顿时沉下脸色道:“好大胆的贼子!你见本王不拜,本王看在大兄面上已经饶你一命了,你嘲弄本王,来人啊!”他说着,将手腕一扬,手里的马鞭也跟着一扬。
“三郎。”萧鸑一把抓住了萧明的手腕,他看向萧明的眼神里带着警告的神情,只是面容上还是带着微笑的,“这是大兄的客人,你逾越了。”
这一日里,萧鸾趴在自己的桌上给齐霁真写信。她先写了萧鸑归来,又说到兄长带回来的人。她咬着笔头,苦恼着从窗户看向外面漆黑的天空。空中星子闪亮,空气里渐渐浮现出燥热的气息,已经是要到夏天了啊……萧鸾想着,带着这一股即将来到的燥热,低头写道:“大兄游历归来,性格变化了不少。”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不知道说什么,就想说,我的存稿就剩10章了!!!!!
另外,看了下,长公主和严蓁的的评分一样啊,不过没关系,到第三十九章 大家都可以投票,第四十章第一部 完结。然后该游历了 ,该来大姨妈了,该谈恋爱了~~~~~~~
===============
第三十八章 叩请
萧鸾的猜测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萧鸑回归, 得到了萧炜热情的迎接, 宴席开了三夜, 萧鸑回到自己的府邸后,门口的长队昼夜不歇。萧鸾甚至听说排队请求拜访的人举起的火把甚至烧卷了栽种在坊间道旁的树叶。
萧鸑似乎并没有太过在意这些人, 他只是略作了修整,就换上朝服重新上朝, 上表事有三件, 其一是东南海盗盛行, 民不聊生。其二是劝说萧炜废除禁武令,让当地的豪侠出面, 与民兵合作, 一起诛杀海盗。其三则是叩请重开海关。
这三件事,一件比一件大,顿时引来众人的反对。一时之间, 朝堂里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萧鸾已经可以随同听政了, 当然, 她未行冠礼, 还不算成人,只能听,还不能议事。她和萧明这些未成年的皇子站在一起,看着大臣们口沫横飞,大堂中乱如菜场, 说到不和处,甚至还有大臣要抱柱撞头。萧鸾看得起劲,嘴角几乎就要压不住了。她偷偷摸摸地往上一抬头看去,只见萧炜端坐朝堂,注视着堂下的闹剧,不喜不怒,就仿佛一切都尽在他的掌控之中。
似乎察觉到了萧鸾打量的目光,萧炜一下子朝萧鸾的方向看过来。
萧鸾心中顿时咯噔了一下,她垂下头,不敢再去看萧炜,只好盯着朝臣们。看得久了,她渐渐地发现其中分为三派。内阁大臣们置身事外,就仿佛是萧炜那般,只是偶尔说上一句和稀泥的话。而一派是武将,他们一致反对萧鸑的提议,坚持出战,这也很简单,如今不比开国时候,武功不如文治,此刻有现成的军功,不过是对付一些贼寇,不赚才是傻子。文臣之中支持武将的也大有人在,不过都是些年轻激进的,而附和武将们的,又泰半是寒门出身的士子们。
至于其他人,他们先是质疑为何州府没有上报,又认为凭借府兵,打杀流寇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哪里需要萧鸑所说的那般,动用江湖力量?如果动用了,岂不是说明朝廷虚弱无能?
这一吵纷纷乱乱,就如一锅闹剧。待到散朝后,萧炜也没有留下萧鸾几兄妹再单独考校,而只是把萧鸑留下来,就放其他人归家了。几兄妹你看我我看你,萧凤鸣此前办科举办得不错,结识了一批文人,之后萧炜又让他去修书,因此他也是忙得脚不沾地。修书是一份清贵的差事,是流芳千古的事,无论是萧凤鸣,还是王皇后,都对此十分的重视。他此刻也只问候了一声弟弟妹妹们,就匆匆的离开了。
萧明撅着嘴,看着兄长离去的背影,对萧韶说道:“我什么时候也会像阿兄这样得阿爹的重视呢?”
“在外廷要叫阿爹为父皇。”萧韶纠正了下萧明的称谓,但萧明却撇着嘴,一副不乐意的样子。
萧韶叹了口气,这才道:“等到父皇觉得你可以的时候吧……”她这么说着,看着萧鸾站在一旁发呆,又问,“六郎将要去到哪里?”
萧鸾这才仿佛回过了神一般,啊了一声,她想了想,这才道:“我先去城里逛一逛吧。”她露出了一点笑容,显出几分羞涩来,“我与三娘约好了今日喝茶。”
萧韶笑一笑,便道:“既然是要出宫,那阿姐便送你一程吧。”
萧鸾急忙谢过,尤带稚气的脸上顿时展开了笑容。萧韶也弯弯嘴角,她时常见这个兄弟发呆,有时候也难免会为萧鸾担心,尽管对她而言,这并不应该。可是现在这样的时候,她也觉得,若是萧明也像六郎这样听话懂事,那便好了。她一边担心着,一边问萧明道:“三郎要去哪里?阿姊也送你一程?”
“阿姊不必管我,我自有去处。”萧明已经是一个半大少年,也不像幼时那样粘着兄姐,此刻听到萧韶的声音,说话反倒带着几分不耐,似是很不耐烦姐姐的话。
萧韶也不愿自讨没趣,只是随意地应了一声,便招呼萧鸾一起走了。
萧韶一直将萧鸾送到了国子监所在的巷口,又看到萧鸾带着护卫,这才放心地离开。萧鸾估摸了一下时辰,整整衣裳,走到国子监门口,果然就看到了立在门口,仍不忘低头读书的齐霁真。
国子监附近栽种的多是槐树,树中有士子与太学生们交换买卖,世人称之为“槐市”。文人买卖,多是轻声细语,守礼有节,又多是书籍笔墨之物,空气之中,除了树木清香,还多了一股笔墨的香味。萧鸾就是闻着这样的气息,慢慢地接近了齐霁真。
齐霁真比萧鸾大一岁,正是少年日新月异的时候,一岁的差别,所展露出的风貌就有很大的不同。萧鸾自己还是平平板板的一块,但齐霁真的胸前已经有了小小的隆起,她穿着白色的罩衫,内里是翠绿的袄裙,捧着书籍的指若削葱根,粉嫩得就像是一株迎风而立的小树。
真好看。
萧鸾眯起了眼睛,她想要走得快一点,却又担心自己的急切会破坏眼前的风景,因此越走越慢。反倒是齐霁真偶然的一抬头,看到了萧鸾。齐霁真收起手里的书,放进书袋中,她的动作不紧不慢的,收拾好了,才朝萧鸾走过来。
走得近了,齐霁真朝萧鸾身后看了一眼,见身后有护卫,于是就要弯腰行礼,萧鸾虚虚一扶,又摸摸自己的鼻尖,说道:“不用行礼这么麻烦啦。”
“那好。”齐霁真也弯弯眼,说道,“我们先去喝茶。”
说是喝茶,其实也就是随意地聊聊天,再等上一等,沈引玉就会大呼小叫地跑过来。萧鸾封了王,沈引玉便不用再跟着萧鸾进出宫内读书了,需得等到王府建成后,他和其他人再作为伴读与臣子,到萧鸾的王府中坐班。王府伴读就是官身了,也算是入了朝堂。
因此沈引玉如今算是得了自由,成日难觅踪影。也托了他的福,每每京中有什么有趣的消息,又或是有什么新奇的吃食,他总是第一个知道,再拖着萧鸾与齐霁真一道。
严蓁对萧鸾是放得越发的宽松了,很多时候,她并不会告诉萧鸾答案,而是让萧鸾自己考虑。萧鸾见了朝堂中的情形,也自己默默思考,若是以前,她会告诉齐霁真,让齐霁真与自己一道想。但是如今齐霁真已不是自己的伴读,朝堂的事,萧鸾便不好再说什么了。反倒是沈引玉来了以后,先灌下一壶茶水,就兴致勃勃地八卦起了今日里朝廷中的闹剧。
“据说吵到下朝也没有吵出个结果呢。”沈引玉笑嘻嘻地用肩膀撞了一下萧鸾,问道,“六郎你说是不是?”
“我也听得不太明白……”萧鸾摇了摇头,她蹙眉道,“朝廷没接到军报,也不知沿海海寇之乱的具体情况。”
“恐怕是不太好。”齐霁真从书里抬起头,接口道。她比在宫中时更加的用功了,因为她的时间越来越少,得趁着这几年的读书时光中考取一个功名才能真正地脱离自己父亲的掌控。就算是日常与友人的相会,齐霁真也争分夺秒地看书。所幸无论是萧鸾还是沈引玉,都对此谅解,而他们三人聚会的时间也并不算多。
此刻听到两人的话,齐霁真也终于放下书本,开口道。她看着两人看向自己的好奇目光,也笑了笑,说道:“大殿下说了三点,由第二点可推断州府中必然有官兵勾结盗贼,因此消息无法直达天听。”齐霁真一边说着,用手指沾了沾茶水,就着桌面开始勾画出一张简单的地图。
沈引玉家中是军旅出身,对地图十分熟悉,一眼就认了出来:“这是韦州海岸线。”
齐霁真便笑答:“不错,我在藏经阁里找到的,恐怕是比不上军部的详细。”见沈引玉点了点头,于是齐霁真又道,“不过也足够我们看了……这里是韦州,自康帝颁布禁海令以来,已过了一百余年。我朝曾在此地设立过韦州海军,有三千人的编制,若无战时,军人便屯田耕作。按理来说,就算有海寇,此处也应有至少三千人的军队才是。”
萧鸾对军队战事不熟,而沈引玉则摸着下巴,说道:“无论是海军与州府,都没有人上报,那么不是州府有问题,就是大殿下有问题了。”
萧鸾虽然不通战事,但此刻也皱紧了眉头,说道:“阿兄已贵为皇子,实在没有可污蔑州府的理由。”所以事情十分明显,可是他们这些半大的孩子都能想到的事情,朝廷重臣们当然也能想到,之所以不说,不过是维护一个表面上平稳罢了。萧鸾思及此,又道,“阿兄的提议你们又如何看?”
“我阿爹说不错。”沈引玉则回道,“不过不该用江湖中人。”
“就算用,也当隐秘。”齐霁真补充道,又说,“似有人在后出谋划策。”她说到这里,又想了想,便道,“只可惜,这不该由大殿下来说。”
萧鸾也叹了口气,道:“不错,看来此事已经是定下了。”
沈引玉见两人似乎已经预见了,急得满头是汗,叫嚷起来:“你们又打什么哑谜。”
齐霁真不再理会沈引玉,只顾低头看书去。而萧鸾则叹了口气,说道:“子不言父过。”
作者有话要说: 啊,最近真是超忙!!!!
===
26/175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