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大秦皇叔(历史同人)——这个懒人没起

时间:2024-12-04 08:45:29  作者:这个懒人没起
  而终黎未对伯高的态度转变,其实是今天清晨的突发事件——伯高提前了一个时辰去接终黎未,主要是想看看心上人家中有没有需要出力的事,他顺手就帮忙做了,再刷一波存在感。谁知居然撞见终黎未蓬头垢面地在小池塘边脱鞋子,想要下水,伯高吓了一跳,急忙冲过去一把将她拽住了。
  终黎未使劲推搡伯高,她说从前不懂事,上个月跟兄长吵架,一怒之下将兄长送给她的碧玉镯子扔进了池塘中,现在想捞起来。
  伯高叹息,让终黎未坐在岸边等着,不要乱跑。替她下水摸玉镯。万幸这是终黎辛自己挖的小池塘,十分小巧清浅,一眼就能看清水底。水最深的地方也只到大腿处。伯高问清楚玉镯入水的大致范围,在淤泥中摸索了大半个时辰,却一无所获。初春的池水冰冰凉,冻得他嘴唇发紫,腿脚都渐渐失去了知觉。
  终黎未还是一贯地通情达理,两次喊他上岸,说不想捞玉镯了,让他赶紧去屋里烤火,说到后来,温柔的嗓音甚至带了点哭腔。
  “我没事的。”伯高上岸缓了缓,再次下水。这一回,如有神助,他很快就摸到了一个十分坚硬又细腻光滑的东西,捞起来一看,是一只色泽碧绿的玉镯。就像是阳光照耀下的浓绿树叶,翠色欲滴。温润的质感让伯高忍不住轻轻地摩挲了一下。
  终黎未道谢,声音小的像蚊子叫,还拿了她兄长以前的衣裳,让伯高去换上。
  经过这件事,他们之间忽然就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秦王政冷不丁冒出来这么一句,伯高猛然意识到——终黎未对他的依赖,已经到了旁人能够一眼就看出来的程度。可惜似乎仅仅是依赖,也只有依赖。他还吃不准终黎未的心思,既有点受宠若惊,也有点患得患失。生怕一不留神,终黎未就被吓退,又回归到从前的泾渭分明的生疏状态。
  伯高笑着拱手,压低声音说:“陛下都说奴婢行,奴婢就一定行。”
  “咔嚓!”
  赵琨凶巴巴地横了他一眼,徒手捏碎一枚核桃。
 
 
第82章 坐在背上数数
  伯高心底升起了一缕恐慌,他忽然发觉自己非常害怕被赵琨厌恶。
  秦王政难得看懂了伯高的小心思,他曾经有过类似的焦虑,干脆当起了说客:“伯高打小就跟在小叔父身边,知根知底的,又没什么稀奇古怪的嗜好,算是一个可以托付的良人。而且小叔父也能管得住他,比许多富家子弟都合适呢。”
  赵琨被说动了,终黎未比他还大两岁,时下十七岁还没嫁人的女郎并不多见,如果终黎未一定要为人妇,嫁个他能说得上话的人,还靠谱一些,至少不会受委屈。
  赵琨狠狠地剜了伯高一眼:“你若能保证绝不亏待结发妻子,无论贫富贵贱、老病荣辱,一辈子不纳妾,就算没儿子也不能休妻另娶。如果阿姐也愿意嫁给你,我就成全你们。不然我宁可让她怨我。”
  这个要求委实过分了,一般的男子绝对不会接受。秦王政都有点咂舌,小叔父这护短的性子,也是没谁了。然而说实话,在终黎未和伯高之间,秦王政也肯定偏心终黎。伯高和那些名门望族相比,最大的优点不就是听劝、好掌控吗?将来也要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讨生活,还能上天不成?
  伯高听了,却是心中窃喜,因为蒙毅其实也倾心于终黎未,那种孔雀开屏一般,新学一套剑法都要在终黎未可以瞧见的位置上炫一下的心思,他太懂了。蒙毅也早就看穿了伯高对终黎未的暗暗思慕,总是跟他较劲。情敌若是狭路相逢,往往能第一时间发现彼此。不过由于蒙毅更加矜持一些,终黎未根本就不知道,这方面,她和她兄长很相似,都比较迟钝。
  镐池君提出这样的要求,蒙毅肯定办不到,主要是蒙氏家族不会支持蒙毅迎娶小门小户的女郎,那就只有他可以。什么儿子不儿子的,终黎未身体不好,伯高都不舍得让她生,唯恐有个三长两短,追悔莫及。
  伯高没有轻易地赌咒发誓,而是十分诚恳又忐忑地表示,假如终黎未愿意嫁给他,那自然应当如此,他一个小宦官,原本都不敢奢求娶终黎未这样的女子为妻,以后定要多多行善积德。
  赵琨没脾气了,考虑到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女人生孩子真的十分危险,尤其是年纪偏小、身体还没长成的少女,简直就是鬼门关前走一遭。不能让终黎未太早出嫁。
  赵琨狡黠地增加了几个新要求:“三书六礼,一样都不能少。别的新娘子有的,阿姐也得有。另外,我想再留阿姐两年,你没意见吧?”到时候徐福应该回来了,这位的医术,相当于多一道保命符。
  伯高心说:关键是你阿姐有可能不肯嫁给我,这就尴尬了。
  他深吸一口气:“遵命,都依镐池君的。刚巧奴婢要去学室,晚两年再成亲也好。”
  幻术这种节目,主要是看个稀奇。张良前天才看过,今日又看,他原本就聪慧,很快便发现了其中的门道,感觉也没那么有趣。王离和冯劫更是经常看齐云社的演出,新鲜劲儿早就过去了,越看越提不起精神。于是三人结伴悄悄地离席,跑去缠着尉缭讲述他在六国的见闻。
  赵琨跟秦王政对视一眼,也跟着起哄。
  尉缭喝了点小酒,放出话来,假如秦王政能拿出他没见过的练兵之法,他就为秦王政效力。
  人算不如天算,秦王政还真知道一种特殊的练兵方式——俯卧撑。当年小叔父为了增强体质,每天都坚持做几十个俯卧撑,他也经常陪着一起锻炼。秦王政后来看过蒙骜等将军练兵,发现并没有这一项,只有小叔父喜欢这么折腾,效果还不错。
  只见秦王政当场将外袍脱去,双手撑在地上,是任何一个手控看了都要浮想联翩的模样,“小叔父,上来。”
  赵琨就像小时候一样,无比熟练地一抬腿,坐在秦王政的背上,也不用他提醒,自觉地开始数数。看上去默契十足。
 
 
第83章 大权在握
  由于训练士卒的体能的方法五花八门,大多是诸位将军的秘传再加上自由发挥,不排除或许会有某位将军碰巧用过这种方式,所以秦王政耍了个心眼,让小叔父坐在背上,就像从前私下里闹着玩一样,跟别人重合的几率就非常小了。尉缭要是连这都见过,那他就认栽。
  尉缭算是行家,一瞧这个动作,就知道确实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锻炼体能、增加肌肉强度的技巧。
  尉缭此刻的心情有点一言难尽。他原本想刁难秦王政一下,作为鬼谷子的入室弟子,又曾经辗转漂泊在各国之间,秦王政拿出任何一种已有的练兵之法,他都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保证听起来头头是道。然后理直气壮地拒绝秦王政的招揽,问题是这种让人骑在背上的奇葩锻体方法,根本就没有人这样训练士兵的体能好吗?然而他又不能昧着良心说这个动作没用。
  尉缭是真心觉得这种方法挺不错——不需要借助任何器械,首先军费开支就能省一笔,其次和举石锁、举鼎、蹴鞠、摔跤之类的方式相比,这个需要的场地更小,也更安全一些,士兵不容易受伤。关键是效果应该也不错,看秦王政就知道了,臂力十分出众。背上压着一个人,身板依然挺得笔直,一俯一撑之间矫健有力,丝毫不受影响。
  王离和冯劫看得直喝彩,他俩都出身将门,这个年纪正是最崇拜武力、渴望变强的时候,再大点就容易进入叛逆期,反而容易质疑前辈了。只有张良默不作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赵琨数到一百个的时候,几滴汗水顺着秦王政那轮廓分明的五官滑落,洒在地砖上。不过他俩都笑得很开心,因为尉缭终于臣服了。
  虽然骨子里依然隐隐透着傲气,但尉缭身上的那种散漫疏离的气息终于消散,至少他转向秦王政的这一瞬,目光是柔和中带着几分期许的,而且罕见地面露微笑。
  话说随着赵姬和吕不韦,以及嫪毐之间的混乱的男女关系传得沸沸扬扬,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无数人开始怀疑秦王政的血脉,猜测他是吕氏的种。不是先王子楚的孩子。秦国宗室中甚至出现了应该扶持成蟜的声音。
  再加上长安君成蟜也不太安分,频繁地去各处走动。
  这次伐赵,吕不韦扶持了樊於期出任秦军的主帅,并且暗中授意樊於期,让他想个办法弄死成蟜。毕竟是行军打仗,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嘛,比如被流失射中,当场慢慢凉透,或者刀伤剑伤,伤势逐渐恶化,最终命归黄泉。或者贪功冒进,被敌军将士击杀……
  吕不韦的要求不高,随便发生点什么,别让长安君成蟜活蹦乱跳地回来就行。
  樊於期也答应会为吕相分忧,把事情办好。然而又过了一个多月,前线传回消息:这次伐赵,秦军一开始势如破竹,攻占了赵国的平阳、武城,斩首赵军十万。紧接着,赵王偃(公子偃)将镇守在雁门关的将军李牧任命为大将军。
  李牧担任赵军的主帅,带领士卒南下反攻,大破秦军。
  大将樊於期战败以后,不仅没胆量承担损兵折将的责任,还劝说长安君成蟜发动叛乱。
  幸亏老将王翦反应敏捷,第一时间发现异常,一边向朝廷汇报,一边调度直属军队包围成蟜,将他困在了屯留城。
  秦王政跟吕不韦商议,派将军壁去平定成蟜之乱,最终长安君成蟜在屯留城自刎,将军壁做事很有点法家的风范,严格依照秦律,判决成蟜的部下全部连坐,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一律处死。屯留城的百姓都要被流放。
  几乎所有人都不服,因为除了成蟜和他的心腹,以及劝他叛乱的樊於期,其他人根本不知道成蟜会造反。他们全都被蒙在鼓里,只不过追随将领而已,还做着立功得爵的美梦,突然就摊上了谋反的大罪,成为死囚,这谁能接受得了?
  成蟜自尽,他的部将被斩首之后,城内的所有人都得到消息,知道他们难逃厄运。
  由于将军壁镇压叛乱的手段过于严酷,激起了兵变,樊於期领着屯留城的士卒造反,杀掉将军壁,甚至鞭笞了他的尸首。
  王翦带人,镇压了这场兵变。可惜让樊於期给逃走了。
  秦王政发布了悬赏通缉令,要樊於期的项上人头。
  老将王翦,已经年过半百,在这之前,一直担任副将。他征战多年,资历非常老,却不曾挂帅,也没有什么惹眼的功绩,目前唯一能拿出手的履历,就是这次平定屯留之乱。
  大多数人都认为王翦的年纪太大,已经不适合担任大将,秦王政也有些犹豫。尉缭却特别看好王翦,他认为在兵败如山倒的时候,还能保全实力,顺便收拢残兵,让秦军有能力继续作战的将领,也是非常难得的帅才。这次秦军大败,各部的损失的都很严重,唯有王翦的直属部队,连辎重都没丢。
  赵琨相当佩服尉缭的眼光,赵琨知道王翦这位名将,是因为史书。朝堂之上,目前只有尉缭认为王翦适合当主帅。
  秦王政派人追查,发现王翦识破了李牧诱敌深入的计谋,多次提醒主帅樊於期别落入圈套,但是樊於期不听劝,还嘲笑王翦胆小。王翦只好约束他自己的部下,做好了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
  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秦国的将军,蒙骜等人刚巧过世,樊於期逃亡,就在秦王政纠结谁可以接替蒙骜担任将军的时候,王翦冒头了。
  于是秦王政提拔王翦为大将,任命尉缭为国尉。国尉拥有一千人的卫队,尉缭一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辅佐秦王政罢免了吕不韦的丞相之职。为了避免丞相专权,尉缭提议恢复古制——同时设立左右丞相。
  秦王政采纳尉缭的意见,让昌平君担任右相,隗林担任左相。相当于将原本属于丞相的权利一分为三,一部分被秦王政收回,从此大权在握,独断乾坤。剩下的由昌平君和隗林各司其职,上朝的时候,右相昌平君的位次排在左相隗林的前边。
  直到这时,吕不韦还抱有一丝希望,他担任丞相那么多年,口碑一直非常好。有时候或许专权,但对秦王政的礼仪一向十分到位。他犯过错,却也立过功。感觉不至于撕破脸。尽管官职丢了,然而位于河间的封地,洛阳十万户的食邑,一点也没少。日子过得照样滋润。
  吕不韦被罢免以后,许多客卿纷纷为他求情。
  朝中吵翻了天,老秦本土的官吏,对这些外来的客卿意见很大。客卿不需要出生入死地积攒军功,官职晋升的速度是他们的数倍。凭什么?
  就连甘罗也来当说客,不过他可没有吕不韦那么乐观。甘罗直接请求秦王政答应他,不杀吕不韦。只驱散吕不韦的残余势力。
 
 
第84章 你俩商量好了再说,不要欺君。
  透过窗棂的光束中有细微的尘埃在上下浮动。鼎中的香篆燃烧产生的淡淡烟气无声弥漫。
  秦王政的手指快速划过厚厚的一叠奏疏,抽出了署名是甘罗的那一份竹简。这次利用吕不韦诛灭嫪毐,甘罗也立了功,还未封赏。因为甘罗不要别的,他要秦王政放文信侯吕不韦一条生路,让吕氏家族苟全性命。
  这些奏疏,秦王政昨天已经批阅过,他能理解甘罗的举动,在甘氏没落困窘的时候,吕不韦拉过甘罗一把,甘罗这算是感念旧恩,投桃报李。但他不可能给吕不韦那样的大权臣逆风翻盘的机会。因为他赌不起。
  甘罗低眉垂目,坐在下首,似乎猜到了秦王政的心思,他踌躇了一下,说:“微臣有个法子,可以彻底剪除吕不韦的羽翼,让他再也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秦王政轻轻叹息一声,“甘卿请细细说来,寡人愿闻其详。”
  第二天的早朝,甘罗出列,说前有郑国包藏祸心,后有嫪毐聚众谋反,还有近期的成蟜叛乱,背后都有外来的、在秦国当官的卿、士在推波助澜,这些客卿唯恐天下不乱。甘罗提议驱逐所有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有二心的客卿。
  秦王政假装被上卿甘罗说动,下了一道逐客令。在秦国的各个郡县的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地搜查,但凡是其他国家前来任职的宾客,跟境外势力有密切关联的,一律驱逐。这其中,由吕不韦引进、或者提携的外来人才占了足足八成。
  这道政令一出,朝野上下一片哗然。虽然大家都对客卿有意见,主要是眼红客卿那优越的待遇。渴望享受同等的晋升机会。然而谁也没想到,上卿甘罗会唆使秦王政颁布逐客令。
  怎么说呢,就挺意外的。
  这条政令具体执行起来,朝堂上一下子就空了一小半,在五天的期限之内,来自六国的游说之士都得离开咸阳。这座本就繁华拥堵的城池,变得鸡飞狗跳,时常有马车、牛车、手推车,满载着大包小包、妻妾儿女,堵塞街道。
  吕不韦已经没有官职在身,又特意告了病假,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苦心经营多年的势力烟消云散。朝堂上多得是见风使舵的人,意识到吕不韦大势已去、大祸临头,纷纷以最快的速度跟他划清了界限。竟然只有甘罗等极少数人,依然对吕不韦恭恭敬敬。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