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藏银(古代架空)——临川

时间:2025-06-23 07:10:17  作者:临川
  “大人,你出去做什么去了?”宁煦还没醒彻底,说话声还有些犯迷糊。
  “去取家中捎来的书信,”孙道瑛将信又拿了过来,细细拆了,抽出信纸展开要读,“原是昨日晚间便该到了,只是前头一个镇子下了大雨耽搁了行程,便晚了些时候。”
  孙道瑛读了几行,想到了什么似的,又停下来,要宁煦来读给他听,宁煦说认的字不多读不好,孙道瑛便说不会认的便问,他自会教他,宁煦便磕磕绊绊将信读完了。
  前头一张是孙道瑛父亲写的,语气严厉地问了孙道瑛外放的这一个多月以来对于百姓疾苦可有什么见解、可做出什么政绩,后面便是孙道瑛的母亲了,温和地与他话了些家常,忧心他中秋无人陪伴是否孤寂,叮嘱他要保重身子云云。最后是孙道瑛的兄长,不厌其烦地教导他些从小就讲的为官之道,让他少将自己的倔性表露在人前。
  “我教你认字吧。”孙道瑛捏捏宁煦的脸颊,想着往后若是回京述职了,自己定是要先行回去与家中将此事好好禀明了才好接他过来,到那时,若是宁煦识字,他们也好有书信往来,不至于失了彼此音讯叫人担忧。
  “好。”宁煦想起先前在孙道瑛书房见过的徐开一写的信,便想着识了字以后也能在纸上写出他的名和字了。
  两人虽是目的不同,但想法也算是不谋而合了。
  
第十四章
  今日衙门里没什么事,宁煦也并不当值,且孙道瑛也已是吩咐了王顺带人去照顾宁周氏,两人便不急着回去,在船上用了午膳,又慢悠悠地溜达回府衙。
  回府的路上,孙道瑛带宁煦去书斋买了些闲本让他带一些回去读,不认识的字就做了标注翌日再带来府衙问他。因着宁煦已是十八的年纪了,孙道瑛觉得再教他些诗文也无甚用处,不如让他多识些字,再写得好看些,便是三年任期满了不再做库兵,也可留在府衙做个文书或是代人写写信。
  宁煦抱着孙道瑛给的笔墨纸砚回了家中,王顺正在厨房里煎药,宁煦赶忙回房里将手中东西放下了,去厨房将活接过来,向王顺道了声辛苦。王顺告诉他同福楼送饭食的跑堂就快来了,让宁煦还是同前头说得那般等人来取便是了,然后冲他躬了一礼带人回去了。
  煎好了药,正正好同福楼的人便来了,宁煦将药放在炉子上保着热,去门口接了食盒,送去了宁周氏房里。
  “娘,该用饭了。”宁煦将宁周氏搀到桌前坐着,将筷子递过去。
  宁周氏没说话,盯着筷子看了快一弹指的功夫才接过去,却横搁到了碗上,“煦儿,你跟娘说实话,你昨夜还有这一天,到底做什么去了?”
  “……娘,我能做什么去,”宁煦哽了一下,照着孙道瑛教他的说,“我昨夜去看灯,走到半路,正遇见府衙里来人叫我去做事了……孙大人好心,念着我家里娘亲病着,便吩咐了身边小厮带人来看顾着。今日白天,我当值啊……便没回来……”
  “当真?”宁周氏还是狐疑,“知府大人的事,你不过一介小小库兵,能帮上他什么忙……”忙字才吐出一半,宁周氏倏地瞪大眼睛,“你们、你不会在与他做什么伤天害理的龌鹾勾当吧?!”
  宁煦怔了一怔,即刻反应过来他娘在疑心什么,宁煦双膝在地面上一磕,跪下了,“娘,孩儿指天发誓,绝没有做那盗窃……”宁煦一顿想起此事自己曾是做过的,只能改口,“孙大人绝不是那会贪图钱财的人,大人清廉正直,是个好官,绝不是那种人!”宁煦并起三指指天,将“绝不是那种人”翻来覆去地跟他娘讲,生怕宁周氏就误会了孙道瑛去。
  “好,娘信你这回。”见宁煦说得那般恳切,宁周氏最终还是点点头,但心里还是留了犹疑。
  宁煦心下松了一气,站起身来,重又坐回凳上,给宁周氏添了白饭递过去,自己也盛了一碗,母子俩沉默着吃起来。
  冬至这天,天还笼着雾,宁煦便早早儿起来,伺候了宁周氏吃饭用药,去府衙当值了。
  今日有一批库银要搬运,宁煦又是脱衣又是穿衣,冷得鸡皮疙瘩起了一层又一层,赶紧搬完了,一路小跑着去找孙道瑛。
  “大人,这天真是越发冷起来了。”宁煦推开孙道瑛书房的门,吸了吸发凉的鼻尖,将同样凉的手顺着孙道瑛的衣袖伸进去取暖,孙道瑛便带着他的腰将他揽到腿上坐下。
  “今早下了大雾,自然冻人得很,怎么不多添件衣服。”孙道瑛将宁煦两手拢在手心,呵了口热气,缓缓给他揉搓。
  “唔……”宁煦含糊了一下,没敢说懒得找,眼珠子乱瞟着找借口,“就是穿了,搬库银的时候也要脱啊。”
  孙道瑛皱眉,“我说吩咐堂官免了你脱衣你又不许我去说。”
  “那、那自然是不能说了,若是说了,那他便会猜到的,那您的名声该不好了。”宁煦颇有些不自在地晃了晃小腿。
  孙道瑛怔了怔,低下头去亲他,心里想着他可真是个傻子。
  外头传来疾跑的动静,孙道瑛与宁煦分开,提高声音询问,“王顺,你跑什么,外头可是出什么事了?”
  孙道瑛话音刚落下,王顺便从外头跌了进来,将门“砰”声撞开,自己也步子不稳接着扑倒在地上。
  “做什么,慌慌张张,成何体统!”孙道瑛放下宁煦起身,皱着眉头呵斥。
  王顺挨了训斥,可也不起来,就这么伏在地上,不住向孙道瑛磕头,“大人、大人,”他哽咽着说,“不好了,出事了,老爷、老爷他……卒了!是、是燕洵卫亲自来报的丧!”
  听到王顺一声“老爷卒了”时,孙道瑛像是站不稳似的向后退了一步,手下意识去扶桌子,一下将砚台按翻了,浓黑的墨汁泼洒出来,将孙道瑛的手和袖子晕得一片乌黑。
  外头有人说话,“孙大人,下官燕洵卫总旗杨青,奉陛下旨意向您报丧。刑部尚书孙坊孙大人护驾重伤,业已卒了,陛下感念他大功,追封为太子太傅。大人,您快回京吧。”话音停了一停,“大人,您请节哀。”
 
第十五章
  “大人……”宁煦反应过来,忙上前去扶住孙道瑛的胳膊,另一手去握他的手。宁煦的手才被孙道瑛暖回来,他自己的却凉了。
  孙道瑛在原处僵立着,他觉得无所适从,做什么都不好,鼻腔里涌出一股酸劲,逼得他眼眶都红了。孙道瑛沉下一口气,闭了闭眼再睁开,反握了宁煦的手,用力捏住。
  “怎么手抖得比我还厉害。”孙道瑛强说了句玩笑话。
  “大人……”宁煦心疼他,怕他强忍着憋坏了,抬手去摸他的脸颊,“大人,你别这样,我知道您心里难过。”
  孙道瑛静了静,轻声说,“父亲两月前,还与我通过信。”
  孙道瑛将脸埋在宁煦颈窝处平复了片刻,抬头吩咐王顺立刻去备好上路用的衣物干粮与快马,然后带着宁煦出去了。
  杨青正站在外头院子里,见孙道瑛出来,抱拳躬身行了个礼,“大人。”
  “是怎么……”孙道瑛手指头抽了抽,“怎么会遇刺了,是什么人,陛下可还好?”
  杨青掀起眼皮子看了看孙道瑛,他嘴唇绷成一道直线,身子僵着,手指紧紧握着,捏得骨节都发白。杨青突然便很是佩服这孙家人了——皇帝遇刺那日,孙坊替皇帝挡了一剑,正中心口,当场毙命,也是他去孙府报的消息,孙家大公子孙拓也是,虽是悲痛到了极点,但第一句话问的,却是陛下的安危。孙拓,孙捷,这两兄弟可真是……
  “回大人的话,陛下平安无事。刺客已被当场抓获,是高陵人。”
  高陵人、高陵人,孙道瑛咬紧了后槽牙。两年前,高陵边境军屡次进犯大焓边境林城,烧杀劫掠,无恶不作,林城百姓苦不堪言。他兄长带领军队将高陵军逼退,乘胜追击,五日便攻下了两城。高陵王室怕了,主动与朝廷签订条款,愿意向大焓臣服,成为大焓的附属国,年年朝拜上贡,如今才不过两年,竟派刺客刺杀皇帝,且致使他父亲身死。
  不过蛮荒之地的一介小国,他们怎么敢!
  孙道瑛深吸一气,“陛下七日前遇刺,那家父是……”孙道瑛还想往下说,嗓子却突然被什么堵住了似的,发不出声,只好停下来清了清嗓子,“那家父是何日去身的,今日可是家父头七?”
  “是的,大人。”杨青低头回他,“令尊舍身护驾,那刺客一剑,穿心而过,令尊当场便过身了。”
  “嗯,本官都知道了。劳烦你跑这么一趟了,还请稍作休息,待本官交代些事宜,便上路回京。”孙道瑛招手让守在一旁的小厮过来让他带杨青下去歇息片刻,又让杨青有什么需要随意吩咐。
  “多谢大人。”
  “大人。”宁煦跟在孙道瑛身后往主屋走,孙道瑛走得快,比平日里都快,宁煦有些跟不上,小跑着靠近他身侧,去拉他的袖子。
  孙道瑛停下来,侧过头看他,眼里润润的,唇角止不住地抖颤,脸色差得不像话。
  “大人,大人,不哭不哭,”宁煦吓住了,他从未见过孙道瑛这样,急慌慌的,他踮起脚去捧孙道瑛的脸,语无伦次地安慰——也许算不得安慰,“啊,还是哭吧,哭出来才能好受些。”
  孙道瑛没哭,只是一开口嗓子已是完全嘶哑了,“宁煦,我要回京了,往后三年都需在京中守孝,不能再与你相见了。你放心,一到京城,我便写信与你,你如今也识了不少字,写得也很好,往后我们都可书信往来。”
  “好,大人,我会、会好好的,你不用顾虑我。”宁煦一听到他们会分开三年之久,鼻头便猛地一酸,又不敢哭出来让孙道瑛在此刻还要在自己的事上分神,便赶紧低下头快速眨动眼睛想要将泪水眨回去,但眼泪还是止不住得掉。
  孙道瑛伸手扶着宁煦后脑勺,将他脑袋压在自己肩头,感到肩头的衣料缓缓洇湿了。孙道瑛长叹口气,往后三年,天高地远见不着,此时却只能对他说一句,“别哭。”
  “大人,”王顺动作很快,路上要用的东西不过一刻钟便已是全都备下了,可其实也没什么要收拾的,“东西都收拾齐了,可是要即刻上路?”
  “嗯。”孙道瑛放开宁煦,朝王顺伸手要了一袋银钱递给宁煦,宁煦不要,将双手往身后背过去。
  “拿着,”孙道瑛放下脸来,“你要给你娘亲看病,往后用得上银钱的地方多得是,我不在这,不能随时给你,你自己拿着也好。”
  “我自己有月银。”宁煦握着手指就是不松,嘟嘟囔囔着往后退。
  “你那月银能有多少,赶紧拿着。我都要走了,你听不听话。”
  果然,宁煦站住了,慢吞吞又挨蹭过来接过钱袋,低着头用手指头抠钱袋上的绣纹。
  孙道瑛看着他,突然伸出双臂去将他抱住,侧过脸去寻他的嘴唇,寻到了,就紧紧压住,就那么压实了,却不再动作。过了好一会儿,才唇贴着唇说,“将你的月银存着,往后便可作一份添妆。”
  
第十六章
  刘福给皇上奉了茶从殿中退出来,往长阶下头一瞥,正好瞧见孙道瑛一身素服,手上捧着官服官帽,从长阶上缓步上来。此时已是黄昏,但因着冬日云厚,夕阳的光透不出来,天地间便显出一种浑浊的惨白来,孙道瑛的脸被罩在这种昏沉里,也显出半明半暗的惨淡来。刘福赶紧趋步到阶前,躬身唤他,“大人。”
  孙道瑛行上来,向刘福一点头,“刘公公。”
  刘福看了眼托盘里的一本奏疏,“大人辞官的折子写好了?奴才这就进去给您通报,您的兄长也正在里边儿呢。”
  “有劳公公了。”
  “嗨,什么有劳不有劳的,大人请稍候。”刘福又躬了躬身子,倒走几步,转身进殿去了。
  孙道瑛垂了垂眼皮,正想着再往前走几步,殿内突然响起茶碗砸地的凌乱的破碎声,接着是皇帝气息不稳的咳喘声。想到刘福说的自己兄长正在里面,孙道瑛心里不由沉了沉,好在里面的动静没有持续太久,刘福也很快出来了,让他进去。
  皇帝身子虚,畏寒,内室炭盆烧了好几个,将屋子里熏得甚至有些热,孙道瑛感觉背上已经有些被汗濡湿了。他犹豫着,把那个“臣”字拖长了音,最终还是沉下口气,他伏低着身子,额头贴在交叠的手上。
  “回禀陛下,臣也以为,此时着实不宜出兵高陵。”
  皇帝这次没说话,也没像方才那样大发雷霆,只是继续将刘福刚重新奉上的茶递到唇边啜了一口,茶盏放回案上,发出“哒”的一声轻响,才又开口说,“卿以为有何不妥?”
  “陛下,高陵背弃盟约,派出刺客刺杀陛下,大焓必定是要出兵的,可如今实在不是个好时机。今年夏天江南一带洪涝频发,以致今岁颗粒无收,朝廷需得开仓赈济百姓,哪里供得上军粮。况且,朝廷年初才出兵平了倭乱,再加此次涝灾,国库已是亏空。此时出征高陵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孙道瑛说到此处顿了顿,许是炭烧得太热,将殿内烘得干燥,他喉间涩痛,吞咽一口,直起身子又拜了一拜,“陛下,请您万万三思。”
  孙行之原本在一旁跪着,此时也跟着拜下去,“陛下,请您万万三思!”
  “哼,你兄弟二人倒是齐心,”皇帝静了一会儿,还是很有些怒意地说,“满朝文武都齐心,一个二个的都劝朕不宜出兵,那你们倒是说说,何时才能出兵!”
  孙道瑛与孙行之心里都松了口气,这是让步的意思了。今上虽是处理政事的手段勉强算得中庸,但好在是位听得进劝的,在位这些年也没出过什么大事。
  刘福在门外候着,听了一耳朵,倒是想着这两位大人,往后可真真切切得当上“大人”。
  宁煦下了值,像往常一样跑去信馆询问信差是否有自己的书信,答复却也如往常一样——没有。
  宁煦从信馆出来,脑袋垂得低低的,也不像来时那样跑着了,只是拖着步子慢慢走。宁煦沮丧地抬手揉了揉眼角,已经有三月余了,孙道瑛一封信也没有来过,他又不敢贸然去信,前头是怕孙道瑛有要事自己会扰了他,时日一长,便想着是不是孙道瑛原先都是说假话哄他的,实则根本就没想过要接他进京,或者原是想过的,但一回京城便将他忘彻底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