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这香......
沧浪竭力挣脱黑暗的禁锢,他睁开眼,强忍着刀劈斧凿的头痛,撑肘探出手臂,浑身肌肉紧绷地去够那炉香。
“咣当”一声,粉扬末散,封璘和玉非柔皆是一惊。
封璘醒过神,松开满眼惶遽的玉非柔,扑上来握住沧浪留在榻沿外的手:“先生,你醒了?”
“别让我闻那香。”沧浪虚弱地,坚定地说:“拿走。”
封璘一怔,很快把手捏得更紧,柔声道:“别怕,这香能治你的病,头很快就不疼了。”
他比自己还小几岁,此刻却仿佛对待少不更事的孩子,絮絮地哄。沧浪从前总是被这样的假象骗走信任,恨得牙痒,当下却毫无反抗的力气。
泼洒一地的药粉越快散发出猛烈的香气,沧浪咬破舌尖也无济于事,好像有什么东西正从脑海里剥离出去。他揪住封璘袍服的一角,拼命仰起身。
“求你,让我想起来。”
他不想再做那个未知来处的可怜虫了。
“我想知道自己是谁,求求你......”
望着面前哑声哀告的人儿,封璘眸中一瞬息变化万千。他收回视线,缓缓移向撂在桌上的孔明灯。
须臾轻浅一笑:“先生曾亲手为我点过这样一盏灯,愿我岁岁年年安好无虞。等梦醒雨也住,我们再一起去海边放灯,好不好?”
渐渐浓稠到化不开的香气夹袭着意识,残忍地割断最后一根稻草。沧浪绝望而哀毁的眼神变得涣散,唇被人封住,在一个近于虔诚的吻里跌入永夜。
钟声长鸣,浪却息了,只剩窗外雨斜风横如旧。
封璘替沧浪拨开濡湿的发,比起瞻仰他的长生天,垂下的目光更加带着摩挲的力度。
就这样不知盯着看了多久,封璘终于离了榻,走到仍旧瘫坐在地的玉老板面前。
玉非柔呼吸紊乱,颈间指痕醒目,方才被攫住喉咙的窒息感久未散去,在那一刻她清楚地感受到封璘的杀心。
“你要杀我?”玉非柔钗斜鬓散,难以置信地抬起脸,“我们一起长大,共过生死。在关外的时候,你可以连命也不要地从狼群手里救出我,现在你竟然要杀我。”
封璘道:“本王说过,谁若敢对先生不利,我定不饶他。本王不通医术,也知道受过重创的人最经不起气血逆行。别以为本王看不出来,方才那一下,你想索的是他性命。”
玉非柔哑然,半刻迸出凄厉的一声喊:“封璘!窝藏叛臣,在大晏是杀头的死罪,倘若被人发现,你百死莫赎!”
“既如此,”封璘声音里没感情:“玉老板大可以出首告发,本王获罪,朝中多的是人乐见其成。”
玉非柔无声啜泣,二十来年的泼辣潇洒在这人的一句话里,顷刻间土崩瓦解。“我肯么......”
她慢慢低下头,泪水肆意流淌,“我怎么舍得。”
沧浪醒来已是在三天后。
封璘理好具报内阁的公文,左手边的账本上方搁着一张金箔拜帖,再往桌角是他那日从外面带回来的孔明灯。轻纱薄帐,上书祷文,是骨架劲痩的蝇头小楷。
“盼沧浪之水清兮,永濯我缨。”
有字的一面刚好对准床头,沧浪见了,心中冷笑一声。
“先生醒了?”
沧浪眸中闪烁,须臾偏过脸来,半嗔半怨地道:“头被人劈了八瓣地疼,我这是怎么了?”
封璘眉间不动,偏棕色的瞳仁不似寻常镇静,似乎透着几分试探:“连日阴雨,沧浪头风发作,在醉仙楼晕倒了。”
这些年他一直用着相同的借口。沧浪“哦”一声,道:“一睡这么久,饿了,有能吃的东西没有?醉仙居的糕点最好。”
封璘说声“我去拿”,走到门边时突然驻足:“那日本王曾语沧浪,雨停以后同往海边放灯,你还未答好与不好。”
沧浪转过脸,略带困惑地问:“你何时说过这话,我怎么不记得?”
封璘顿了顿,唇畔扩开似有若无的笑意:“无妨,就当我今日再说一次。”
人走后,沧浪眼中迷雾迅速退散,几不可闻地轻轻一哂:
这位小王爷的确心思深沉,可他错就错在不该把旁人都当傻子。
沧浪缓慢地摩挲着脖子上的狼牙,已然可以确信自己就是三年前堕下城楼的秋千顷。只可惜,记忆断在两头,从庆元四十六到隆康三年,这十年的光阴于他仍是空白。
雨停了,天还阴着,酉时刚过,屋里便点起了灯。鹅黄色灯光打在轻纱宫灯上,模糊了字迹棱角,晕染了心思温柔。
他曾经亲手把封璘推下地狱;
封璘也曾试图要他万劫不复;
可是现在他们都还活着,甚至日夜耳鬓厮磨,做了世上最亲密之事。
这当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封璘端着糕点,走在行馆的回廊。
“王爷,先生醒了吗?”副将迟笑愚随在身后问。
封璘“嗯”一声,没搭腔。
“那他,”迟笑愚似有隐忧,“想起什么了没有?”
封璘顿足,转首看向副将:“你们都很希望他想起什么?”
迟笑愚表情一僵,慌不迭地垂下头:“末将绝无此意,我只是不欲先生与王爷失偕,负了您这些年的深情。”
封璘继续往前走,方糕上的青红丝都剔干净了,唯余霜雪覆落似的洁白。
他说:“先生只要在我身边,爱恨由他,于我都不算辜负。”
*
眼见沧浪苏醒,脸色胃口都好得不像病过一场的人,封璘总算稍稍安下心,腾出手来料理正事。
谢愔贪墨一案,在朝堂上下引起极大震动。区区九品县令,七年间盘剥的军费竟达百万,隆康帝怒不可遏,连下数道圣旨,命人继续彻查闽州府的烂账。
耐人寻味的是,圣上对贪墨一案的处置显然持认可态度,但对于办理此案的最大功臣兖王,却并未继续委以重任。
有好事者便私心揣度圣意,一时间蜚短流长飘得满城皆是。封璘还未怎样,莽汉脾气的迟笑愚先坐不住了。
“陛下这是何意,咱们的差事转手就送给别人,岂非明着告诉朝堂,王爷不得君心吗?”
未见得。
封璘心知肚明,军政腐败并非隆康一朝才暴露出的问题。“赃吏贪婪如蝇蚋之趋朽腐、蝼蚁之慕腥膻”[1],早已是困扰大晏几代君王的顽瘴痼疾。闽州三地关涉海防,更是贪腐的重灾区,谁若插手其中,必然沦为仇恨的众矢之的。
皇帝不肯将这件差事交予他,是出于对他的保护。封璘很清楚皇兄的良苦用心,但一想到这份苦心背后的真实原因,他不仅感激不起来,反而隐隐觉得恶心。
这些话自然是与迟副将说不着,封璘平声道:“整修炮楼的折子皇上不是已经批了么,咱们留在闽州的时间且长着,你急什么?”
迟笑愚嘴一撇,小声嘟囔道:“没钱没人,拿什么整修。王爷给自个揽的好差事,还说嘴呢......”
封璘眸微侧,“你说什么?”偎在脚边犯困的怀缨突然支起身,冲迟副将显摆它吃完肉还没剔渣的獠牙。
迟笑愚憋屈死了,偏又干不过那两颗明晃晃亮锃锃的牙,只好转移话题:“王爷可知朝廷这回派下来的人是谁?”
封璘朝案上努嘴:“喏,请本王赴鸿门的帖子不是送来了吗?”
迟笑愚道:“末将这就着人准备。”
“不急,”封璘说:“赴宴之前,本王先去见一个人。”
作者有话说:
封璘:噢耶,先生没想起来,又能多活几日;
沧浪:跟为师斗,小子你还嫩点;
怀缨:想阿花的第N+1天;
迟笑愚:合着就我在食物链最底端呗…
【1】叶盛《水东日记摘抄三》
第12章 沧海月明珠有泪(三)
“如何,能确定冯喟是桑籍的人了吗?”
“回禀王爷,”杨大智沉声道,“卑职打探过,桑籍是庆元三十七年的府学生员,在老家泌阳生活优裕、田地颇丰,冯喟是挂任在桑家门下的童仆,很受桑籍信任。王爷可还记得当年的赵氏父子双死案?”
封璘通身没在塔楼的阴影里,低头思索时露出颈后一点血色的芒。
“可是桑家纵仆强占乡里田地,放狗把上门讨要公道的赵家父子生生咬死的事?前几年京察,回回有人借此弹劾,桑籍吃不消将人交给诏狱,这才勉强平息了事端。”
杨大智答是,抬手扶正腰间佩刀,“那被送进诏狱的罪仆就是冯喟,后来改头换面,成了钦安县衙的一名主簿。”
塔楼上的灯笼无风自飘,光影飘忽间,衬得封璘面容时明时暗:“城狐社鼠,奚通阴阳改命哉?桑氏子,还有这样遮天的好本事。”
杨大智苦笑:“连诏狱这等有命进、没命出的地方都能做手脚,可见锦衣卫也不太平,殿下与这些人作对,须得小心自身。”
封璘打量他身上低等的锦衣卫服色,笑笑说:“这衣服衬你,往后便穿着吧。”
俄而神色一敛:“杨大勇通敌的消息是冯喟传给谢愔的,姓谢的的确不知自个做了谁的刀,因为他身边心腹就是递刀人。难怪冯喟在夔川渡不顾一切也要索了本王性命,他哪里是怕谢愔被问罪,他分明是怕县令大人死的不够快!桑籍保冯喟一命,他能做到这份上,也算是条好狗了。”
杨大智赤着眼,恨声说:“兄长上任后办的第一件事,便是加固海防。然而海防若稳,除了抵御倭寇之外,军粮走私的通道也势必受到阻遏。这些人为了保全财路,竟置海境三州的百姓于不顾,还要将通敌的罪名扣到兄长头上,如此颠倒黑白,天理何在!”
封璘无所谓道:“这世间的黑白两道,原本就势不两立。你兄长若不死,早晚死的是他们,人各为己,这便是天理。”
这话教杨大智听来有些不大舒服,他停顿了会,方问:“桑籍初来乍到便设宴相邀,这其中会不会有诈?”
封璘没吭气,一言不发地向宾客喧杂的楼船走去。他今日着缁衣,一节玛瑙珠串是浑身上下唯一的亮色。
杨大智望着封璘的背影,突然高声:“王爷。”
封璘停下来。
杨大智快走两步,没有迈过斜在脚下的那条阴阳线:“世间黑白两道,王爷行的是哪一条?”
*
酒过三巡,浪花儿轻推船身,宾主微醺。
封璘换了朝服,身上绣着的五爪金龙纹是皇帝的偏宠,席间众人谁都不敢小觑了这位隆康年间的新贵。
“阿璘来了,一帮人巴巴等着你,该罚!”
旁人皆都赔着小心,唯有一瘦条条的男子毫不拘谨,从主座上绕下来,亲热地搂住封璘肩膀。
他本是平板无奇的长相,若无唇边那颗硕大醒目的黑痦子,勉强也算得上清秀。封璘一眼睃去,换上笑模样:“桑大人,好久不见啊。”
桑籍笑应了,朝旁使个眼色,对封璘说:“你才离京半年,兵部日日都接邸报,全是官员对你的弹劾。那些挨不着边的,我都替你按下了,没少费工夫,这酒你得喝。”
“都弹劾什么呢?”小僮端上酒来,封璘手握酒杯却不忙饮:“统共不过吃了姓谢的几顿酒,就要把我打成同党么?”
桑籍笑一冷——谢愔死后,同党一词成了朝堂上的避忌,他这个昔年的“恩师”更是日夜自危,偏封璘还要暗暗往他伤口捅刀。
忘恩负义的狗东西。
心里骂得越狠,面上堆笑愈浓:“上万两白银,从谢家私库直接入了太仓卫的账,谁不称赞兖王一句大公无私。至于那些弹劾嘛,都是些言官的酸话,你不必往心里去。”
封璘道:“就是毫厘都没有旁落,才更容易沾染上同党的嫌疑。有个叫冯喟的衙门主簿曾经说过一句话,今日朝堂多的是知白守黑的聪明人,我听着觉得有道理。”
在场没几人知道冯喟是谁,桑籍却是心知肚明。他摸了摸脸上的痦子,嘴角不自然地抽动几下,说:“喝酒,喝酒。”
“嗒”一声。
封璘将酒杯原封不动地还到托盘上,稍微用点力,奉酒的小僮臂都软了。
“桑大人与我相交多年,该知道,本王向来不吃罚酒。”
空气像是上了冻。在座的都是经南闯北的货商,惯会看眼色行事,见状,便有人举杯道:“我等同敬殿下一杯。”
封璘看都不看那人一眼,只觉得聒噪。
桑籍把杯子攥得紧些,忽又缓缓松开,会意似的指着他道:“你啊你,还跟当年一样,是个刺儿头。”
两人相视而笑,紧张的氛围犹如冰雪般消融。
桑籍坐回席间,揽过身旁奉酒小僮,团着白玉似的一双手随意狎昵:“说吧,冯喟的事要怎么才能揭过去。”
封璘跟着入座,龙纹随动作杀出股矜傲之气,一扫席间靡靡风流。他不饮酒,也不动筷,只顾盯着奉酒小僮的脚腕看得出神。
脚腕上系着铃铛,动一动便作泠泠脆响。封璘跑神了,想到他已为先生打过一条链子,若再坠上这么一颗铃铛,晃起身来一定好听。
桑籍却会错了意。
在他的授意下,那粉面玉致的小僮膝行到跟前,怯生生地搭上封璘肩头:“奴为王爷篦发。”
先生曾经为他篦发,文人拈墨的手做起这些却异常笨拙,不时牵起一阵细痛。封璘也不躲,蹲身一眼不错地盯着他。先生的脖颈好看,日头下近乎脂玉般剔透,狼崽说不清在哪个时刻,因为好奇而萌生了撕咬的想法。
指尖甫一触及玛瑙珠串,封璘猛地抬袖,把那小僮唬了一跳,惶惶跌坐在地。
“桑大人,凭你我之间的交情,何必用这些虚招。”封璘挥完袖又屈起一条腿,坐姿散漫,“本王只想向兵部要几个人而已。”
8/58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